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44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杜仲13‑18份、桑寄生18‑23份、川牛膝18‑23份、桂枝4‑8份、细辛2‑5份、生地黄18‑23份、黄芪18‑23份、当归10‑15份、赤芍7‑12份、炙麻黄4‑8份、地龙23‑27份、甘草5‑8份、蜈蚣8‑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优化处方组合,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入补肾通络药,疗效明显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运行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中杜仲、桑寄生、川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桂枝、细辛,麻黄温经散寒,温通经脉;生地黄滋阴凉血并制约桂枝、细辛之燥;黄芪、当归、赤芍以益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化瘀通络之效。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代谢和微血管病变而引起的神经病变,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或非对称性麻木、刺、烧灼感、蚁走感,双下肢有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缺失,跟腱和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DPN具有发病率高、出现时间早、临床症状多和病情蔓延难愈等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精神及肉体痛苦。由于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主要以感觉神经病变最早出现,也可累及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其他神经系统,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DPN其主要病理基础是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目前认为主要与代谢异常机制、微血管病变、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硝基化反应、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生长因子(N份F)缺乏、炎性反应等因素相关。西医对于DPN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控制危险因素、阻断神经病变、改善微循环、控制疼痛等对症治疗为主。临床我们观察到DPN多见于疾病发展的中后期,符合“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的中医理论,DPN虽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病变累及部位多以下肢为主,除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等共同见症外,多兼有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性性欲淡漠等肾虚表现,符合中医“腰者肾之府”,“腰膝以下,肾气主之”的理论。DPN多因病程较长,或病情控制不佳,病程迁延,肾虚逐渐加重,诸脏功能不足,不能帅血运行,血流缓慢,瘀阻脉络,“不通则疼”;试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粘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微循环灌注不足等“无形之瘀”。综上,我们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上述思路指导下优化处方组合,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入补肾通络药,疗效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结果显示,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各项TCSS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可见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运行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通过优化处方组合,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入补肾通络药,疗效明显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运行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杜仲13-18份、桑寄生18-23份、川牛膝18-23份、桂枝4-8份、细辛2-5份、生地黄18-23份、黄芪18-23份、当归10-15份、赤芍7-12份、炙麻黄4-8份、地龙23-27份、甘草5-8份、蜈蚣8-12份。优选的,上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杜仲15份、桑寄生20份、川牛膝20份、桂枝6份、细辛3份、生地黄20份、黄芪20份、当归12份、赤芍9份、炙麻黄6份、地龙25份、甘草6份、蜈蚣10份。优选的,上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药用剂型为颗粒剂。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及药理作用如下:1、杜仲:味辛,平,入肾经。《神农本草经》记载“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能入肝,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可见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2、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3、川牛膝:味苦酸平,入肝肾经。《神农本草经》:“味苦。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本草备要》:“补肝肾,泻恶血,能引诸药下行”。功可补肝肾、强筋骨;鬼箭羽,味苦寒,入肝经,有破血通经之功效。4、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温通经脉,《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5、细辛:性味辛、温;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6、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7、黄芪:现代药理证实黄芪可扩张血管,改善血行,增强机体免疫力。8、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9、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本草求真》:“赤芍专入肝,有散邪行血之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10、炙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其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11、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12、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炙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炙甘草含有炙甘草素,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炙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能调和诸药,达到药性平和。13、蜈蚣:性温,味辛咸,有毒,归肝脾肺经,具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补肾活血是治疗DPN的重要方法,DPN多见于疾病发展的中后期,符合“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的中医理论,DPN虽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病变累及部位多以下肢为主,除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等共同见症外,多兼有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性性欲淡漠等肾虚表现,符合中医“腰者肾之府”,“腰膝以下,肾气主之”的理论。DPN多因病程较长,或病情控制不佳,病程迁延,肾虚逐渐加重,诸脏功能不足,不能帅血运行,血流缓慢,瘀阻脉络,“不通则疼”;试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粘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微循环灌注不足等“无形之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突破传统的气阴两虚理论,认为肾虚血瘀是糖尿病及其神经并发症共同的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杜仲13-18份、桑寄生18-23份、川牛膝18-23份、桂枝4-8份、细辛2-5份、生地黄18-23份、黄芪18-23份、当归10-15份、赤芍7-12份、炙麻黄4-8份、地龙23-27份、甘草5-8份、蜈蚣8-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杜仲13-18份、桑寄生18-23份、川牛膝18-23份、桂枝4-8份、细辛2-5份、生地黄18-23份、黄芪18-23份、当归10-15份、赤芍7-12份、炙麻黄4-8份、地龙23-27份、甘草5-8份、蜈蚣8-12份。


2.一种治疗糖尿病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辰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