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741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是由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为载药内核,以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为外壳的纳米胶束。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不仅存在一定的酸敏性,可在肿瘤微环境条件下主动释放,而且进入血液后会被血液迅速稀释,不会引起严重的溶血,安全性较高,适用于静脉注射给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能显著提高耐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以及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作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易于实现,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A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drug-resistant tumor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靶向给药

技术介绍
目前,化学治疗已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成为恶性肿瘤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化疗过程中,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后所形成的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现象。所谓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此肿瘤对未接触过的、结构无关、机制各异的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目前已知与MDR有关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长春碱、依托泊苷、紫杉醇类以及顺铂和美法仑等;随着化疗药物的频繁使用,肿瘤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已成为肿瘤化学治疗最严重的障碍之一。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的癌症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程度上与耐药性的产生有关。MDR的形成是一个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可以是某一耐药基因表达,也可以是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的多种耐药表型。如何针对MDR的发生机制设计出特异性的干预对策,以提高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学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努力克服肿瘤MDR,包括使用化学增敏剂和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等。但目前的肿瘤MDR逆转剂普遍存在作用靶点单一、自身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有报道尝试采用脂质体为载体同时包载抗肿瘤药物与其它药物共同治疗肿瘤,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用后仍不能很好的解决多药耐药的问题。另外,由于临床应用的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疏水性药物,需要载体增溶后才能使用,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载药递送系统对于化疗药物实现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但载药系统的研究都面临着:1、载体本身的毒性问题,由于可用作高效递送载体的材料,往往显示出代谢、排出性差的问题,由此存在潜在的载体毒性问题;2、合适的载体构建组分的选择问题,载体的构成和体积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所载药物的种类和药量,载药量太小,药效太弱,如果所构建的载体要求的载药量太大,则很可能因为抗肿瘤药物本身具有的毒性,带来实际应用中不可接受的副作用;3、稳定性问题,如何保证载体本身和载药后的递送系统的稳定,同样是载体的设计和构建者经常要面对的棘手问题;4、靶向性问题,如果具有对肿瘤微环境的敏感性,将可减少对正常器官的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的疗效;5、溶血性问题,如果注射进入血液后会被血液迅速稀释,不会引起严重的溶血,将能适用于静脉注射给药;6、抗耐药性问题,如何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增强耐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将对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可见,如何从众多的备选材料中合理地进行选择,巧妙地构建出理想的载药系统,尤其是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并非一件易事,但却对耐药肿瘤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为耐药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是由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为载药内核,以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为外壳的纳米胶束。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00~200nm,电位为-50mV~-20mV。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是由聚乙烯亚胺与α-生育酚琥珀酸酯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嵌段聚合物。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嵌段聚合物中,聚乙烯亚胺支链与α-生育酚琥珀酸酯支链的质量比为(2~12):1(以2.5:1~8.5:1最佳)。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是由己二酸二酰肼修饰的透明质酸与马来酸酐修饰的槲皮素聚合反应得到。一种上述靶向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室温下,将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形成浓度为0.5~2.5mg/mL的“内核”水溶液;b)室温下,取适量疏水性化疗药物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将得到的乙醇溶液滴入步骤a)得到的“内核”水溶液中,搅拌使混合均匀;然后经探针超声和去离子水透析纯化,得到载药“内核”溶液;c)室温下,将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形成浓度为0.5~3mg/mL的“外壳”水溶液;d)室温下,将步骤b)得到的载药“内核”溶液滴加到步骤c)得到的“外壳”水溶液中,滴毕,在室温下搅拌至形成纳米胶束。一种优选方案,疏水性化疗药物与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2~1):1(以0.5:1~0.7:1最佳);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与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6):1(以3:1~5:1最佳)。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疏水性化疗药物为紫杉醇。一种优选方案,步骤b)中,探针超声功率为100~500w(以200~400w最佳),超声时间为10~60分钟(以40~50分钟最佳)。一种优选方案,步骤d)中,搅拌时间为0.5~2小时(以0.5~1小时最佳)。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1)使聚乙烯亚胺溶于无水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0.05~0.1g/mL的A溶液;A2)使α-生育酚琥珀酸酯溶于无水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4.5~18mg/mL的B溶液,并将适量活化剂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加入B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避光搅拌2~6小时;A3)将步骤A1)配制的A溶液加入步骤A2)搅拌后的溶液体系中,在室温下继续避光搅拌至反应结束,然后过滤、透析纯化和冻干,得到所述的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一种优选方案,聚乙烯亚胺与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质量比为(2~12):1(以2.5:1~8.5:1最佳)。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乙烯亚胺的重均分子量(Mw)为1.8~30kDa。一种优选方案,步骤A3)中所述冻干温度为-90℃~-40℃,冻干压力为-10Pa-10Pa。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B1)将透明质酸(HA)溶于纯水中,并加入己二酸二酰肼(ADH),然后用盐酸调节pH至4.75,再加入催化剂,并保持pH为4.75反应0.1~1小时,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反应液用纯水透析、0.45μm滤膜过滤后冻干,得己二酸二酰肼修饰的透明质酸;B2)将槲皮素(QU)和马来酸酐(MAH)溶于乙酸乙酯中,并加入催化剂,然后于室温下搅拌反应24~72小时,再真空干燥,产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v=2:1)作为洗脱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旋转蒸发去除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得到马来酸酐修饰的槲皮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为载药内核,以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为外壳的纳米胶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抗耐药肿瘤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为载药内核,以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为外壳的纳米胶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00~200nm,电位为-50mV~-20m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是由聚乙烯亚胺与α-生育酚琥珀酸酯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嵌段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段聚合物中,聚乙烯亚胺支链与α-生育酚琥珀酸酯支链的质量比为(2~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是由己二酸二酰肼修饰的透明质酸与马来酸酐修饰的槲皮素聚合反应得到。


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室温下,将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形成浓度为0.5~2.5mg/mL的“内核”水溶液;
b)室温下,取适量疏水性化疗药物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将得到的乙醇溶液滴入步骤a)得到的“内核”水溶液中,搅拌使混合均匀;然后经探针超声和去离子水透析纯化,得到载药“内核”溶液;
c)室温下,将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形成浓度为0.5~3mg/mL的“外壳”水溶液;
d)室温下,将步骤b)得到的载药“内核”溶液滴加到步骤c)得到的“外壳”水溶液中,滴毕,在室温下搅拌至形成纳米胶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靶向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疏水性化疗药物与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2~1):1;槲皮素修饰的透明质酸聚合物与聚乙烯亚胺-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燕钱进阳天舒孙嘉彬刘烁赵娟娟田瑞叶泰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