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734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该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包括底座、线圈、调节器和线圈支架,调节器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设置在底座上,转动部部分设置在固定部内部,线圈支架一端与线圈连接,另一端与转动部位于固定部外侧的部分连接,转动部被配置为能够在线圈支架的带动下相对于固定部运动,以实现线圈与底座之间不同安装角度的调节。上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适应不同体型人群使用,在各种情况下保证头部线圈与使用者头部的贴合性,能够提高信噪比,确保扫描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扫描重置和扫描伪影,有效提高成像质量,且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Head coil assembly of MRI system and MRI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MRI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且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因而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射频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产生射频脉冲,激发被扫描对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然后,射频线圈接受磁共振信号,通过后续的数据处理,得到被扫描对象的2D或3D图片。为了更好地采集被扫描对象头部的磁共振信号,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头部线圈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头部线圈直接固定在线圈底座上,头部线圈安装角度固定,无法根据不同体型的人进行角度调整,虽然可以适应大部分人群使用,但是体型较小的人使用时,头部会远离线圈接收单元,造成信噪比下降,影响扫描稳定性,容易产生扫描重置和扫描伪影,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传统头部线圈存在适用对象范围受限,影响成像质量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包括底座(10)和线圈(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器(30)和线圈支架(40),所述调节器(30)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301),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转动部(301)部分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部,所述线圈支架(40)一端与所述线圈(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301)位于所述固定部外侧的部分连接,所述转动部(301)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线圈支架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运动,以实现所述线圈(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不同安装角度的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包括底座(10)和线圈(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器(30)和线圈支架(40),所述调节器(30)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301),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转动部(301)部分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部,所述线圈支架(40)一端与所述线圈(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301)位于所述固定部外侧的部分连接,所述转动部(301)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线圈支架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运动,以实现所述线圈(20)与所述底座(10)之间不同安装角度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轴套(302),所述固定轴套(302)与所述底座(10)连接;所述转动部(301)包括容置在所述固定轴套(302)内的第一运动部(303)和弹性件(304)、以及部分容置在所述固定轴套(302)内的第二运动部(305),所述弹性件(304)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套(302)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动部(303)抵接,所述第一运动部(303)和第二运动部(305)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部(303)和所述第二运动部(305)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306)和轴接段(307),所述第一运动部(303)的连接段(306)与所述固定轴套(302)沿轴向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运动部(305)的连接段(306)部分延伸至所述固定轴套(302)外侧,且所述第二运动部(305)的连接段(306)延伸至所述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