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卡式管夹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91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卡式管夹,所述自卡式管夹包括管夹上盖、管夹下盖,所述管夹上盖包括上盖主体、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主体两端,所述管夹下盖包括下盖主体、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主体两端,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卡扣配合用于连接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并将至少两条管线固定于所述上盖主体和所述下盖主体之间。

Self clamp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卡式管夹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线的固定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至少两条管线的自卡式管夹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扎带为平行双线束提供固定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但是一般存在两个不足:1、不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2、单孔固定线束可以绕安装轴扰动。其次,在冷却系统中,管夹一般以双拱形的钣金或者注塑件为主,结构简单,工序复杂,需要增加扎带或者其他结构将管子束缚在管夹中。在高压线束的应用领域,管夹有“P字形”管夹,该种管夹为悬臂梁结构,对悬臂梁根部的结构强度或者材料要求很高,管夹的尺寸会很大,悬臂梁结构的力臂长,导致线束安装后,远离固定点的末端偏转大,产品一致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卡式管夹,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自卡式管夹包括管夹上盖、管夹下盖,所述管夹上盖包括上盖主体、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主体两端,所述管夹下盖包括下盖主体、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主体两端,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卡扣配合用于连接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并将两条管线固定于所述上盖主体和所述下盖主体之间。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上盖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第一限位连接部,所述下盖主体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的第二限位连接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相互定位配合用于将所述两条管线分别辅助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包括第一辅助限位部,所述第一辅助限位部内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包括第二辅助限位部,所述第二辅助限位部内表面上设有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限位件相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四限位件相配合,用于辅助限位所述至少两条管线及分担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两端应力。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三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相对于第一限位件的另外一种;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的一种,所述第四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相对于第二限位件的另外一种。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加强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连接部包括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限位部表面的第一过孔钢套,所述第一通孔为阶梯型孔结构,所述第一过孔钢套为阶梯型圆柱结构且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通所述第一过孔钢套的圆柱结构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加强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连接部包括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辅助限位部表面的第二过孔钢套,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型孔结构,所述第二过孔钢套为阶梯型圆柱结构且包括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通所述第二过孔钢套的圆柱结构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同心,所述第一过孔钢套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第二过孔钢套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中,用于加强支撑所述自卡式管夹。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自卡式管夹还包括螺栓及螺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并与所述螺帽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紧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过孔钢套邻近所述螺栓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及/或所述第二过孔钢套邻近所述螺帽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用于防滑。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由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的内表面到外表面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级圆柱孔、第二级圆柱孔及第三级圆柱孔三个同心圆柱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三个同心圆柱孔从第一级到第三级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级圆柱孔,第二级圆柱孔及第三级圆柱孔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过孔钢套从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的内表面到外表面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级中空圆柱、第二级中空圆柱及第三级中空圆柱的三个同心中空圆柱,所述第一级中空圆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级圆柱孔直径匹配,所述第二级中空圆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二级圆柱孔直径匹配,所述第三级中空圆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三级圆柱孔直径匹配,所述第二通孔由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的内表面到外表面分为第四级圆柱孔、第五级圆柱孔及第六级圆柱孔三个同心圆柱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三个同心圆柱孔从第四级到第六级依次连接,所述第四级圆柱孔直径与所述第一级圆柱孔一致,所述第五级圆柱孔直径与所述第二级圆柱孔一致,所述第六级圆柱孔直径与所述第三级圆柱孔一致,所述第二过孔钢套从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的内表面到外表面分为第四级中空圆柱、第五级中空圆柱的两个同心中空圆柱,所述第四级中空圆柱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四级圆柱孔直径匹配,所述第五级中空圆柱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五级圆柱直径匹配。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及所述第四夹持部的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配合以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夹持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配合以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夹持结构。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内表面设有约束内筋,用于约束线管。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外表面设有多条加强筋及与所述多条加强筋相交连接的固定筋。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上盖主体及所述下盖主体结构相同。一种汽车,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汽车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自卡式管夹实现管线的固定连接。所述自卡式管夹包括管夹上盖、管夹下盖,所述管夹上盖包括上盖主体、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主体两端,所述管夹下盖包括下盖主体、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主体两端,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卡扣配合用于连接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并将两条管线固定于所述上盖主体和所述下盖主体之间。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上盖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第一限位连接部,所述下盖主体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的第二限位连接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相互定位配合用于将所述两条管线分别辅助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包括第一辅助限位部,所述第一辅助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卡式管夹包括管夹上盖、管夹下盖,所述管夹上盖包括上盖主体、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主体两端,所述管夹下盖包括下盖主体、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主体两端,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卡扣配合用于连接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并将两条管线固定于所述上盖主体和所述下盖主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卡式管夹包括管夹上盖、管夹下盖,所述管夹上盖包括上盖主体、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上盖主体两端,所述管夹下盖包括下盖主体、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主体两端,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扣配合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卡扣配合用于连接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并将两条管线固定于所述上盖主体和所述下盖主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第一限位连接部,所述下盖主体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及连接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的第二限位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相互定位配合用于将所述两条管线分别辅助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包括第一辅助限位部,所述第一辅助限位部内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包括第二辅助限位部,所述第二辅助限位部内表面上设有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限位件相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四限位件相配合,用于辅助限位所述至少两条管线及分担所述管夹上盖和所述管夹下盖两端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三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外一种;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的一种,所述第四限位件为定位柱与定位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外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卡式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加强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连接部包括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限位部表面的第一过孔钢套,所述第一通孔为阶梯型孔结构,所述第一过孔钢套为阶梯型圆柱结构且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通所述第一过孔钢套的圆柱结构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所述第二限位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加强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连接部包括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辅助限位部表面的第二过孔钢套,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型孔结构,所述第二过孔钢套为阶梯型圆柱结构且包括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通所述第二过孔钢套的圆柱结构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通孔同心,所述第一过孔钢套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第二过孔钢套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中,用于加强支撑所述自卡式管夹。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冬冬石会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