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47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5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格栅池、调节池、微电解反应器、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高效沉淀池、臭氧脱色系统、活性炭吸附系统、管式超滤系统、中间水池、反渗透系统和出水池;所述调节池至微电解反应器之间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一硫酸加药,所述混凝反应池内设有FeCl

A kind of leachate treatment device in waste transf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急剧上升。尤其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均日产垃圾已超过1kg,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垃圾渗滤液是在垃圾压缩转运、填埋等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渗滤液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地下水产生不可逆的危害。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径、压实程度、垃圾中转站冲洗水量大小等因素,一般来说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危害性大,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有机污染物22种,其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1种,促癌物、辅致癌物4种,致突变物1种,被列入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有6种;(2)COD和氨氮浓度高,水体恶臭;(3)重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十多种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不易被环境降解,对环境危害较大。现有垃圾中转站运行过程中,1吨垃圾压缩产生了约8%的高浓度的垃圾压渗滤液0.08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调节池(2)、微电解反应器(3)、混凝反应池(4)、絮凝反应池(5)、高效沉淀池(6)、臭氧脱色系统(7)、活性炭吸附系统(8)、管式超滤系统(9)、中间水池(10)、反渗透系统(11)和出水池(12);所述调节池(2)至微电解反应器(3)之间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一硫酸加药,所述混凝反应池(4)内设有Fe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调节池(2)、微电解反应器(3)、混凝反应池(4)、絮凝反应池(5)、高效沉淀池(6)、臭氧脱色系统(7)、活性炭吸附系统(8)、管式超滤系统(9)、中间水池(10)、反渗透系统(11)和出水池(12);所述调节池(2)至微电解反应器(3)之间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一硫酸加药,所述混凝反应池(4)内设有FeCl3加药和NaOH加药,所述中间水池(10)内设有第二硫酸加药;所述絮凝反应池(5)内投加高分子PAM絮凝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与反渗透系统(11)之间设有浓缩液循环管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脱色系统(7)与管式超滤系统(9)之间设有回流管路(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超滤系统(9)与反渗透系统(11)之间设有清洗系统(15),所述清洗系统(15)包括超滤清洗管路和反渗透清洗管路;所述中间水池(10)通过反洗泵(16)与活性炭吸附系统(8)之间设有反洗管路(17)。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1)内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设有粗格栅(1-1)、第一细格栅(1-2)、吸油毡(1-3)、第二细格栅(1-4),所述粗格栅(1-1)的目数不小于10目,所述第一细格栅(1-2)、第二细格栅(1-4)的目数均不小于30目。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晋邓俊平胡夏一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北控威保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