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40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属于电力接地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转轴、绕线轮和把手,所述壳体由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所述绕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且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绕线轮包括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上的3个圆形挡板,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接地线整齐、使用方便、收放线效率高。

A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setting out high voltage groun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接地
,具体是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接地线是用于线路和变电施工,为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之用。高压接地线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短路线、接地线、接地端子、汇流夹、接地夹组成。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在缠绕接地线工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两人进行,并且习惯性随意将其缠绕在操作杆上,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接地线打结、散股、变形缠绕很麻烦且容易弯曲打折,造成接地线收放线效率低。公告号为CN20675111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10千伏配网专用接地线半自动缠绕装置,它包括有卷尺式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装置接地端出口,另一端设置有挂接地线端出口,接地线缠绕在壳体内其一端经装置接地端出口伸出后与下方接地端相连,后一端经挂接地线端出口伸出后与上方挂接导线端J型卡具相连,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收放按钮。该技术采用收、放10千伏配网高压接地线半自动结构方式,缠绕装置卷筒的一侧固定在传统的绕线架或绕线桩上,绕线架是由两个支架组成,使用时,将接地线从缠绕装置卷筒里抽出,不使用接地线时,接地线可半自动收纳至装置中,该接地线绕线装置使用方便、快捷、规范,不易弯曲打折,接地线不易损坏的特点。但是,高压接地线的长度达10米以上,该技术采用自动收卷方式,存在收线速度慢、容易出现卡壳的问题,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能够保持接地线整齐、使用方便、收放线效率高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包括壳体、转轴、绕线轮和把手,所述壳体由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所述绕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且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绕线轮包括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上的3个圆形挡板,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进一步的,所述圆筒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所述圆筒中部设置第三圆形挡板,所述第三圆形挡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接地线固定夹。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夹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挡板和所述第三圆形挡板之间,所述接电夹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挡板和所述第三圆形挡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中心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轴承,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轴承内。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接电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接地夹出口和所述接电夹出口位置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边缘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边缘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接地线绕制在所述绕线轮上,接地线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伸出,使用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能够使接地线的两端同时出线,分别与接地夹和接电夹连接,进行高压接地,拆除接地线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能够将接地线的两部分同时收卷在所述绕线轮上,从而使得接地线收放效率高,而且,通过手动转动所述把手收放线,能够保证收放线过程中不会出现接地线卡壳造成损伤的情况,使用方便。另外,所述圆筒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所述圆筒中部设置第三圆形挡板,所述第三圆形挡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接地线固定夹,用于将接地线中部固定,防止接地线两部分松动,影响绕线;所述接地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接电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接地夹出口和所述接电夹出口位置对应,从而使得接地线的两端在本装置同一侧出线,避免出现绕线混乱;所述第一壳体边缘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边缘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方便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接地线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轴,2-绕线轮,3-把手,4-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接地夹出口,7-接电夹出口,8-开口,9-接地线固定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包括壳体、转轴1、绕线轮2和把手3,所述壳体由卡接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组成,所述转轴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内侧,所述绕线轮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把手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外侧,并且与所述转轴1连接,所述绕线轮2包括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上的3个圆形挡板,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接地夹出口6和接电夹出口7。具体的,所述圆筒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所述圆筒中部设置第三圆形挡板,所述第三圆形挡板设有开口8,所述开口8内设置接地线固定夹9,所述接地线固定夹为橡胶材质的长方体块,所述长方体块上设置绝贯通的长条孔和圆形孔,所述长条孔的宽度小于所述接地线的直径,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地线的直径。所述接地夹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挡板和所述第三圆形挡板之间,所述接电夹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挡板和所述第三圆形挡板之间。所述第一壳体4中心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轴承,所述转轴1固定在所述轴承内。所述接地夹出口6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所述接电夹出口7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5上,所述接地夹出口6和所述接电夹出口7位置对应。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使用时,将接地线中部固定于所述接地线固定夹内,接地线的两部分分别缠绕在所述第三圆形挡板两侧,接地线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伸出,通过转动所述把手,能够使接地线的两端同时出线,分别与接地夹和接电夹连接,进行高压接地,拆除接地线时,通过转动所述把手,能够将接地线的两部分同时收卷在所述绕线轮上,从而使得接地线收放效率高,而且,通过手动转动所述把手收放线,能够保证收放线过程中不会出现接地线卡壳造成损伤的情况,使用方便。另外,所述圆筒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所述圆筒中部设置第三圆形挡板,所述第三圆形挡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接地线固定夹,用于将接地线中部固定,防止接地线两部分松动,影响绕线;所述接地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接电夹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接地夹出口和所述接电夹出口位置对应,从而使得接地线的两端在本装置同一侧出线,避免出现绕线混乱。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边缘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边缘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方便且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轴、绕线轮和把手,所述壳体由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所述绕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且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绕线轮包括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上的3个圆形挡板,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轴、绕线轮和把手,所述壳体由卡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所述绕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并且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绕线轮包括圆筒和设置在所述圆筒上的3个圆形挡板,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接地夹出口和接电夹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所述圆筒中部设置第三圆形挡板,所述第三圆形挡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接地线固定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接地线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广帅敬套栓孙海侠姚巧平王胜芬司国奎张明贤王献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