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27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它包括底座、活动连接在底座上且由动力件A驱动左右滑移的贴胶座以及固设在贴胶座上的出胶机构;所述出胶机构包括储带卷、收带卷、胶带输送辊组以及上胶组件;所述上胶组件包括斜向下设置的出胶片、位于出胶片周侧的张紧辊组以及对应设置在出胶片下侧出胶区域的压胶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胶高效、平整的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通过楔形出胶部、压胶辊以及动力件A之间配合可自动完成出胶、压胶以及辊胶操作,尤其当胶带片通过辊胶操作后可更加平整、严实的粘附在菌棒表面。

Automatic stick sti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多通过袋装培养料作为培养基进行培育,培养料袋装过程逐渐由人工过渡到机器化操作。培养料装袋后需要在袋子上进行贴胶处理,贴胶处理的作用是密封在食用菌培养袋灭菌过程中扎透的气孔,防止感染。现有的贴胶处理主要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处理,往往存在贴胶不平整,贴胶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胶高效、平整的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它包括底座、活动连接在底座上且由动力件A驱动左右滑移的贴胶座以及固设在贴胶座上的出胶机构;所述出胶机构包括储带卷、收带卷、胶带输送辊组以及上胶组件;所述上胶组件包括斜向下设置的出胶片、位于出胶片周侧的张紧辊组以及对应设置在出胶片下侧出胶区域的压胶辊;储带卷内的胶带经过张紧辊组,出胶片上侧面,再由出胶片下侧折回至张紧辊组,绕成一个斜向下的楔形出胶部;所述压胶辊通过气缸驱动在楔形出胶部尖端和菌棒之间往复移动。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通过楔形出胶部、压胶辊以及动力件A之间配合可自动完成出胶、压胶以及辊胶操作,尤其当胶带片通过辊胶操作后可更加平整、严实的粘附在菌棒表面。2.胶带输送辊组包括主动辊以及分设于主动辊左右侧且由主动辊驱动转动的从动辊A和从动辊B,通过主动辊驱动从动辊A和从动辊B同步转动可有效保证送带和收带输送的同步性和稳定性,使胶带始终处于张紧的高效率输送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另一等轴侧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出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出胶机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出胶)。图7是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压胶)。图8是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辊胶)。标号说明:1底座、11动力件A、12动力件B、13轨道、2贴胶座、3出胶机构、31储带卷、32收带卷、33胶带输送辊组、331主动辊、332从动辊A、333从动辊B、34上胶组件、341出胶片、342张紧辊组、343压胶辊、35驱动电机、36皮带轮结构、4转动辊、41定位槽、5菌棒、6胶带、61胶带片、62离型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8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它包括底座1、活动连接在底座1上且由动力件A11驱动左右滑移的贴胶座2以及固设在贴胶座2上的出胶机构3;所述出胶机构3包括储带卷31、收带卷32、胶带输送辊组33以及上胶组件34;所述上胶组件34包括斜向下设置的出胶片341、位于出胶片341周侧的张紧辊组342以及对应设置在出胶片341下侧出胶区域的压胶辊343;储带卷31内的胶带经过张紧辊组342,出胶片341上侧面,再由出胶片341下侧折回至张紧辊组342,绕成一个斜向下的楔形出胶部;所述压胶辊343通过气缸驱动在楔形出胶部尖端和菌棒之间往复移动。张紧辊组342包括若干张紧辊,楔形出胶部由不同的张紧辊绕设而成。储带卷31内的胶带为复合带体,包括一黏着带体层以及一离型膜层62,黏着带体层预先裁切成相互分离的胶带片61。当胶带经过楔形出胶部尖端时,胶带片61与离型膜层62相互分离,离型膜层62由出胶片341下侧收回至收带卷32;而胶带片61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会继续沿着出胶片341方向伸出,当胶带片61达到压胶辊343下侧时,压胶辊343向下移动,将胶带片61压至菌棒5表面,胶带片61完全与离型膜层62分离。所述胶带输送辊组33包括主动辊331以及分设于主动辊331左右侧且由主动辊331驱动转动的从动辊A332和从动辊B333;主动辊331与从动辊A332之间形成拉带部,主动辊331与从动辊B333之间形成收带部;储带卷31上的胶带依次经过拉带部,上胶组件34,收带部,最终回到收带卷32。所述从动辊A332位于主动辊331的右侧,从动辊B333位于主动辊331的左侧;当主动辊331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从动辊A332逆时针转动,夹设在主动辊331和从动辊A332之间的胶带向下输送;主动辊331同时带动从动辊B333逆时针转动,夹设在主动辊331和从动辊B333之间的胶带向上输送;胶带输送辊组33仅通过主动辊331驱动就可以完成送带和收带操作,简化了整机结构。此外,主动辊331驱动从动辊A332和从动辊B333同步转动可有效保证送带和收带输送的同步性和稳定性,使胶带始终处于张紧的高效率输送状态。所述出胶机构3还包括驱动电机35,所述驱动电机35通过皮带轮结构36连接主动辊331以及收带卷32,带动主动辊331以及收带卷32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辊A332和从动辊B333分别连接气缸,通过气缸控制其与主动辊331的开合状态。通过气缸控制从动辊A332和从动辊B333的开合主要为了方便胶带的更换,气缸也才可以改用弹簧结构。所述出胶机构3的前侧还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转动辊4,所述转动辊4的外周环设有若干用于承接菌棒的定位槽41,定位槽41左右延伸设置,转动辊4的转轴左右延伸设置。所述上胶组件34对应于转动辊4上半部定位槽41内的菌棒。本实施例中,上胶组件34对应在转动辊4上半部后侧的定位槽41,转动辊4上半部前侧可设置插孔机构。所述出胶机构3共设置三组,其沿菌棒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有前后延伸的轨道13,底座1通过动力件B12驱动在轨道13上滑移以调整其与输送机构的间距。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驱动电机35驱动胶带输送辊组33和收带卷32转动,胶带由储带卷31向上胶组件34方向输送,当胶带经过楔形出胶部尖端时,胶带片61与离型膜层62相互分离,离型膜层62由出胶片341下侧收回至收带卷32;胶带片会继续沿着出胶片341方向伸出(参见图6)。2.当胶带片61达到压胶辊343下侧时,压胶辊343向下移动,将胶带片61压至菌棒5表面,胶带片61完全与离型膜层62分离(参见图7)。3.动力件A11驱动贴胶座2左右滑移,使得压胶辊343在菌棒5表面来回滚动,进而将胶带片61牢牢的压紧在菌棒5上(参见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活动连接在底座(1)上且由动力件A(11)驱动左右滑移的贴胶座(2)以及固设在贴胶座(2)上的出胶机构(3);/n所述出胶机构(3)包括储带卷(31)、收带卷(32)、胶带输送辊组(33)以及上胶组件(34);/n所述上胶组件(34)包括斜向下设置的出胶片(341)、位于出胶片(341)周侧的张紧辊组(342)以及对应设置在出胶片(341)下侧出胶区域的压胶辊(343);储带卷(31)内的胶带经过张紧辊组(342),出胶片(341)上侧面,再由出胶片(341)下侧折回至张紧辊组(342),绕成一个斜向下的楔形出胶部;所述压胶辊(343)通过气缸驱动在楔形出胶部尖端和菌棒之间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活动连接在底座(1)上且由动力件A(11)驱动左右滑移的贴胶座(2)以及固设在贴胶座(2)上的出胶机构(3);
所述出胶机构(3)包括储带卷(31)、收带卷(32)、胶带输送辊组(33)以及上胶组件(34);
所述上胶组件(34)包括斜向下设置的出胶片(341)、位于出胶片(341)周侧的张紧辊组(342)以及对应设置在出胶片(341)下侧出胶区域的压胶辊(343);储带卷(31)内的胶带经过张紧辊组(342),出胶片(341)上侧面,再由出胶片(341)下侧折回至张紧辊组(342),绕成一个斜向下的楔形出胶部;所述压胶辊(343)通过气缸驱动在楔形出胶部尖端和菌棒之间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菌棒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输送辊组(33)包括主动辊(331)以及分设于主动辊(331)左右侧且由主动辊(331)驱动转动的从动辊A(332)和从动辊B(333);主动辊(331)与从动辊A(332)之间形成拉带部,主动辊(331)与从动辊B(333)之间形成收带部;储带卷(31)上的胶带依次经过拉带部,上胶组件(34),收带部,最终回到收带卷(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武施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