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618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变轨机构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变轨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变轨同步性好,不仅可以减少变轨时间,大幅度提高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变轨过程平稳,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既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又可以减少变轨轮的磨损量,提高变轨轮的使用寿命。

Track change mechanism, locomotive and personal rapid transpor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等;其中,个人快速运输系统(PersonalRapidTransit,简称PRT),也称个人捷运,是一种自动导向轨道交通系统,旨在提供按需求不间断的运输。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包括机车(或称为车辆)和轨道,机车沿轨道行进,而在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机车相对较小,往往只能容纳2-6名乘客,故通常采用悬挂式轨道;机车在改变运行轨道时,需要通过轨道道岔的机械运动来调整轨道的状态,以达到切换机车运行轨道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中,不但轨道的施工时间长,而且还存在一些弊端,1、非固定道岔变轨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操作,基于安全的原则必然会预留足够的变轨安全时间,这必然拉大轨道上运行的前后车的安全距离,严重拉低了轨道交通的运力,降低运行平均速度,浪费乘客通行时间;当轨道上运行的是大运力的火车编组时,这个弊端还不太明显,但在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该弊端会被明显放大,因为在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机车通常较小,如果机车的变轨需要道岔的机械运动及结构的变化来实现,前后两车之间需要预留很长的安全距离前车才可以安全的转向,从而使得后车无法紧跟前车,进而大大的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2、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中,机车在变轨时的同步性不太好,不利于机车快速、准确的进行变轨;3、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机车在进行变轨时,用于引导机车进行变轨的变轨轮通常是从轨道的下方上升、并贴近轨道的外侧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轨道对变轨轮存在严重的斜切现象,导致变轨轮的磨损量大,在变轨轮贴紧轨道的过程中,变轨轮与轨道还存在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更会加剧变轨轮的磨损,而且变轨轮贴紧轨道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力(因为存在前述斜切现象),容易导致变轨轮变轨不到位,影响机车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变轨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变轨同步性好,不仅可以减少变轨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变轨过程平稳,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轨机构,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用于在同步机构的驱动下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右变轨或向左变轨。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同步机构。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中,所述第一变轨轮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机车的支撑座,所述同步机构设置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机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第一变轨摆臂、第二变轨摆臂及曲柄摆臂,其中,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且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构成转动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连杆相连,曲柄摆臂用于通过驱动同步连杆控制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同步转动或摆动。优选的,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分别包括臂体、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固定于所述臂体,所述第一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同步连杆,所述第二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三轴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变轨轮及第二变轨轮构成转动副。优选的,所述臂体包括第一臂板及与第一臂板相互垂直的第二臂板,所述第一臂板为三角形结构或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臂板的两个角处,所述第二臂板为半圆形结构或拱形结构,所述第三轴垂直固定于第二臂板。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同步,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同步。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或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减速器及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所述曲柄摆臂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和轴承座,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相连,轴承座固定于机车。可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构成所述转动副的通孔,同步连杆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孔,所述条孔用于连接所述曲柄摆臂。优选的,所述同步连杆为长条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同步连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同步连杆的限位孔、及设置于限位孔内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条孔相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限位螺栓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曲柄摆臂包括板状结构的曲柄、设置于曲柄一端并与曲柄垂直的驱动杆、及设置于曲柄另一端并与曲柄垂直的接头,驱动杆用于插入所述条孔,接头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可选的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曲柄摆臂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优选的,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的通孔,同步连杆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的通孔。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U形结构,支撑座两端的两个凸起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的连接孔,支撑座的凹槽处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固定支撑座。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稳定轮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轴,其中,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支撑座,支撑轴垂直固定于支撑板,所述第一稳定轮设置于支撑轴,并与支撑轴构成转动副,第一稳定轮用于卡在轨道中间的间隙处。一种机车,包括机车本体以及前述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本体。一种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包括轨道、机车以及前述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所述机车设置于所述轨道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轨道包括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其中,所述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均为C型结构,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的上端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短边,下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凸缘,机车左右两侧的轮子分别设置于左侧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用于在同步机构的驱动下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右变轨或向左变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中,所述第一变轨轮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同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第一变轨摆臂、第二变轨摆臂、曲柄摆臂及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机车,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且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构成转动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连杆相连,曲柄摆臂用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先志詹仕见胡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