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03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炼机,包括固定组件、混炼组件、传送组件和定量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支架和支撑板,所述混炼组件包括壳体、进料斗、出料口、第一电机、第一连杆、搅拌叶、过滤网和第一轴承,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支撑杆;在对一种物料进行重复混炼时,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传动丝杆,使丝杆在第三轴承内转动的同时,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板体上下运动,从而调节盒体内容量的大小,根据称取的辅料质量不同,将辅料称取后倒入盒体中,按照每种辅料的不同容量,调节盒体的容量大小,避免在重复混炼同一种物料时,还需重复称取各种辅料的情况出现,省时省力。

A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炼机
本技术属于混料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混炼机。
技术介绍
混炼机是用以将生胶和配合剂进行混炼的炼胶设备,同时还可塑炼天然橡胶和耐火材料等,耐火材料是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材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在冶金工业中用量最大,占总产量的50%~60%,混炼机分为开放式炼胶机(简称开炼机)和密闭式炼胶机(简称密炼机)二种,当胶料在开炼机上进行薄通时,配合剂是在炼胶辊隙中加入的,在对天然橡胶或耐火材料的混炼过程中,要按照配方的比例,对添加的辅料进行准确称量,每种辅料要求的比例各不相同,然而,现有的混炼机在重复混炼同一种物质时时,需要工作人员对在每次混炼中,对辅料进行多次进行称取,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混炼机,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炼机,包括固定组件、混炼组件、传送组件和定量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支架和支撑板,所述混炼组件包括壳体、进料斗、出料口、第一电机、第一连杆、搅拌叶、过滤网和第一轴承,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支撑杆、皮带护边、皮带、齿牙、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皮带护边,所述皮带护边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带,所述皮带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齿牙,所述皮带护边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皮带护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齿牙的内侧壁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定量组件包括盒体、盖体、第二轴承、第二连杆、旋钮、锥齿轮、板体、第三轴承、丝杆、滑槽和滑块,所述皮带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盒体,所述盒体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所述盒体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锥齿轮,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所述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所述板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丝杆。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连通有所述进料斗,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搅拌叶,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安装有所述过滤网。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盒体,所述第二连杆贯穿所述盒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旋钮。优选的:所述丝杆与所述锥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皮带通过所述齿牙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滑动于所述滑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混炼机,在对一种物料进行重复混炼时,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传动丝杆,使丝杆在第三轴承内转动的同时,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板体上下运动,从而调节盒体内容量的大小,根据称取的辅料质量不同,将辅料称取后倒入盒体中,按照每种辅料的不同容量,调节盒体的容量大小,避免在重复混炼同一种物料时,还需重复称取各种辅料的情况出现,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定量组件的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图中:1.固定组件、11.底座、12.支架、13.支撑板、2.混炼组件、21.壳体、22.进料斗、23.出料口、24.第一电机、25.第一连杆;26.搅拌叶、27.过滤网、28.第一轴承、3.传送组件、31.支撑杆、32.皮带护边、33.皮带、34.齿牙、35.第二电机、36.主动齿轮、37.从动齿轮、4.定量组件、41.盒体、42.盖体、43.第二轴承、44.第二连杆、45.旋钮、46.锥齿轮、47.板体、48.第三轴承、49.丝杆、410.滑槽、411.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见图1、图2、图3:一种混炼机,包括固定组件1、混炼组件2、传送组件3和定量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底座11、支架12和支撑板13,所述混炼组件2包括壳体21、进料斗22、出料口23、第一电机24、第一连杆25、搅拌叶26、过滤网27和第一轴承28,所述传送组件3包括支撑杆31、皮带护边32、皮带33、齿牙34、第二电机35、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皮带护边32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带33,所述皮带33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齿牙34,所述皮带护边3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主动齿轮36,所述齿牙34的内侧壁远离所述第二电机3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37;所述定量组件4包括盒体41、盖体42、第二轴承43、第二连杆44、旋钮45、锥齿轮46、板体47、第三轴承48、丝杆49、滑槽410和滑块411,所述皮带33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盒体41,所述盒体41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42,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轴承43,所述第二轴承4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4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锥齿轮46,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410,所述盒体41的内部设有所述板体47,所述板体4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411,所述板体47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轴承4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4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丝杆49。具体来说,在图1中,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支架12,所述支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13;底座11可以对支架12和壳体21进行支撑,支架12可以对支撑板13进行支撑,支撑板13可以对支撑杆31进行支撑。具体来说,在图1中,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连通有所述进料斗22,所述壳体21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出料口23,所述壳体21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24,所述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轴承28,所述第一轴承2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25,所述第一连杆2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搅拌叶26,所述壳体21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连杆25的下方安装有所述过滤网27;壳体21可以对壳体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炼机,包括固定组件(1)、混炼组件(2)、传送组件(3)和定量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底座(11)、支架(12)和支撑板(13),所述混炼组件(2)包括壳体(21)、进料斗(22)、出料口(23)、第一电机(24)、第一连杆(25)、搅拌叶(26)、过滤网(27)和第一轴承(28),所述传送组件(3)包括支撑杆(31)、皮带护边(32)、皮带(33)、齿牙(34)、第二电机(35)、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皮带护边(32)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带(33),所述皮带(33)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齿牙(34),所述皮带护边(3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主动齿轮(36),所述齿牙(34)的内侧壁远离所述第二电机(3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37);/n所述定量组件(4)包括盒体(41)、盖体(42)、第二轴承(43)、第二连杆(44)、旋钮(45)、锥齿轮(46)、板体(47)、第三轴承(48)、丝杆(49)、滑槽(410)和滑块(411),所述皮带(33)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盒体(41),所述盒体(41)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42),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轴承(43),所述第二轴承(4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4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锥齿轮(46),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410),所述盒体(41)的内部设有所述板体(47),所述板体(4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411),所述板体(47)的底部与所述第三轴承(4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4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丝杆(4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炼机,包括固定组件(1)、混炼组件(2)、传送组件(3)和定量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底座(11)、支架(12)和支撑板(13),所述混炼组件(2)包括壳体(21)、进料斗(22)、出料口(23)、第一电机(24)、第一连杆(25)、搅拌叶(26)、过滤网(27)和第一轴承(28),所述传送组件(3)包括支撑杆(31)、皮带护边(32)、皮带(33)、齿牙(34)、第二电机(35)、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皮带护边(32)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皮带(33),所述皮带(33)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齿牙(34),所述皮带护边(3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皮带护边(32),所述第二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主动齿轮(36),所述齿牙(34)的内侧壁远离所述第二电机(3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所述从动齿轮(37);
所述定量组件(4)包括盒体(41)、盖体(42)、第二轴承(43)、第二连杆(44)、旋钮(45)、锥齿轮(46)、板体(47)、第三轴承(48)、丝杆(49)、滑槽(410)和滑块(411),所述皮带(33)的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盒体(41),所述盒体(41)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42),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轴承(43),所述第二轴承(4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4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锥齿轮(46),所述盒体(4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410),所述盒体(41)的内部设有所述板体(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鹏轩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