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罩。它有由5~18个梯形板构成、具有非透光性能的正棱台状罩体,梯形板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梯形板的两个相对侧棱面的夹角为20~72度,梯形板内表面与罩体上端平面的夹角为110~160度。它的照明效果好。另,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上底面接有一个伸进罩体内、呈倒置正棱台状的灯座体,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下底面接有一个向外延伸、呈正棱台状的第二层罩体,罩体中梯形板和灯座体中与该板相接的对应梯形板间的夹角为100~150度,罩体中梯形板和第二层罩体中与该板相接的对应梯形板间的夹角为120~170度。罩体、灯座体、第二层罩体的制作材料为耐热的平板玻璃,三者的外表面上涂有黑漆,内表面上镀的金属反射层为银层或铝层。(*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的灯罩,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效果好的灯罩。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灯具,无论是荧光灯还是白炽灯,其灯罩罩体的制作材料一般采用金属、塑料或织物制品,其外形大体为半球状、半椭球状或圆台状,其主要作用在于把光源的灯光聚集到一定方向,为此一般在罩体的内表面上涂上白漆或搪瓷等。由于罩体的内表面比较粗糙,加之其罩体结构在设计上不尽合理,以至光源的部分灯光被罩体吸收或散射,光源发出的灯光受到限制,灯光无法依照需要照向特定的角度,反光效果较差,从而使得照明效果不尽理想,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效果好的灯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罩,它包括一个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罩体,罩体由多个梯形板构成且呈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棱台状,梯形板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所述罩体由5~18个梯形板构成且呈正棱台状。所述罩体中梯形板的两个相对侧棱面的夹角为20~72度,梯形板内表面与罩体上端平面的夹角为110~160度。让装有灯泡的灯座位于罩体内的上部即可使用。采用以上的结构之后,由于梯形板内表面上镀有较为光滑的金属反射层,故反射层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保证光是反射而不是漫射,不致于损失掉,这样就提高了反射层的反射率,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光性能,又由于罩体由多个梯形板构成且呈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棱台状,其空间形状得以改进,故使得从光源上发出的光除直射光外,其余到达梯形板的内表面后都经反射层反射,将这部分光线按一定的角度重新反射回去并互相叠加,由灯罩口处射出,使得光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因而增加了被照区域内的照度,照明效果好,也相应地节约了电能。-->由于梯形板内表面上的金属反射层较为光滑,故灯泡被点亮时,每个梯形板的内表面上都会出现一个灯泡的影像,仿佛同时点燃多个灯泡一样,可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极具有新奇性。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上底面接有一个伸进罩体内、由多个梯形板构成、呈倒置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大、下敞口端小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灯座体,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下底面接有一个向外延伸、由多个梯形板构成、呈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第二层罩体,灯座体中梯形板的数量、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的数量与罩体中梯形板的数量相同,灯座体中梯形板的内表面上和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罩体中梯形板和灯座体中与该板相接的对应梯形板间的夹角为100~150度,罩体中梯形板和第二层罩体中与该板相接的对应梯形板间的夹角为120~170度。灯座体可起到便于安置灯座的作用,第二层罩体可起到扩大被照区域以进一步提高光源利用率的作用。另外,所述罩体中梯形板、灯座体中梯形板、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的制作材料为耐热的平板玻璃,梯形板的外表面上涂有黑漆,内表面上镀的金属反射层为银层或铝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仰视图(配装有灯座);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罩,它由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灯座体、罩体及第二层罩体组成。罩体由6个面积相同的梯形板1构成且呈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正棱台状。罩体中梯形板1的两个相对侧棱面13的夹角为60度,梯形板1内表面与罩体上端平面的夹角5为151度。所述罩体通过梯形板1的上底面11接有一个伸进罩体内、由6个梯形板2构成、呈倒置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大、下敞口端小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灯座体,罩体通过梯形板1的下底面12接有一个向外延伸、由6个梯形板3构成、-->呈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第二层罩体,即灯座体中梯形板2的数量、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3的数量与罩体中梯形板1的数量相同,罩体中梯形板1和灯座体中与该梯形板1相接的对应梯形板2间的夹角6为113度,罩体中梯形板1和第二层罩体中与该梯形板1相接的对应梯形板3间的夹角7为162度,用来安装灯泡的灯座4与灯座体的下敞口端插接。所述罩体中梯形板1、灯座体中梯形板2、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3的制作材料为耐热的平板玻璃,梯形板1、2、3的外表面上涂有黑漆,内表面上镀的金属反射层为银层。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当然,本技术灯罩也可直接采用由多个面积相同的梯形板1构成、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正棱台状罩体,梯形板1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比如:所述罩体中梯形板1的数量、梯形板1的两个相对侧棱面13的夹角、梯形板1内表面与罩体上端平面的夹角、罩体中梯形板1和灯座体中与该梯形板1相接的对应梯形板2间的夹角6、罩体中梯形板1和第二层罩体中与该梯形板1相接的对应梯形板3间的夹角7均可根据需要灵活决定;罩体中梯形板1、灯座体中梯形板2、第二层罩体中梯形板3的内表面上镀的金属反射层也可为铝层;第二层罩体通过梯形板3的下底面还可接有向外延伸、由7个面积相同的梯形板构成、呈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第三层罩体,第三层罩体中梯形板的外表面上涂有黑漆,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第三层罩体的下底面还可按以上方式接有第四层罩体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灯罩,它包括一个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由多个梯形板构成且呈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棱台状,梯形板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灯罩,它包括一个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由多个梯形板构成且呈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棱台状,梯形板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罩体由5~18个梯形板构成且呈正棱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罩体中梯形板的两个相对侧棱面的夹角为20~72度,梯形板内表面与罩体上端平面的夹角为110~16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罩,其特征在于: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上底面接有一个伸进罩体内、由多个梯形板构成、呈倒置正棱台状、上敞口端大、下敞口端小且具有非透光性能的灯座体,罩体通过梯形板的下底面接有一个向外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业,
申请(专利权)人:朱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