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61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端开设有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催化板组,所述外壳设置有对催化板组进行清理的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外壁的吸颗粒风机、一端与吸颗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出料管和一端与吸颗粒风机进料口连通的收料管,所述催化板组下方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接料漏斗的下方与收料管远离吸颗粒风机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料管远离吸颗粒风机的一端位于催化板组上方,所述清灰结构内设置有到清灰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升反应器脱硝反应速度的效果。

A dust cleaning device for SC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硝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
技术介绍
SCR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NH3、液氨、尿素)来“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和H2O。首SCR技术对锅炉烟气NOx控制效果十分显著、技术较为成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多、最有成效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合理的布置及温度范围下,可达到80~90%的脱除率。目前,公告号为CN10922485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烟气均匀分布的SCR反应器装置,所述SCR反应器装置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所述SCR反应器装置的顶部为斜面,其内部竖直烟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梯形反应器入口、阶梯型整流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和反应器出口,所述梯形反应器入口还连接有水平进口烟道;所述阶梯型整流器水平布置,且其高度沿所述SCR反应器装置的横向方向呈阶梯状变化;所述SCR反应器装置的顶部内侧设有若干个导流叶片。本专利技术可以使得烟气从水平进口烟道转弯进入SCR反应器装置,在少量导流板的作用下,烟气量在整个截面上能够均匀分布,减少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存在,避免出现涡流,同时烟气垂直进入反应内的催化剂孔内,提高催化剂反应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锅炉烟气中含有较多的粉末状的杂物,烟气通过催化板时,会有部分粉末状的杂物残留于催化板上,长此以往,粉末杂物会堆积于催化板,从而导致烟气中的Nox和还原剂无法于催化板上的催化剂充分接触,进而导致SCR反应器的脱硝能力下降,最后导致排放的烟气中的Nox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利用清灰颗粒清除堆积于催化板组的粉尘,使烟气与催化板组充分接触,提升反应器脱硝反应速度。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包括两端开设有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催化板组,所述外壳设置有对催化板组进行清理的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外壁的吸颗粒风机、一端与吸颗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出料管和一端与吸颗粒风机进料口连通的收料管,所述催化板组下方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接料漏斗的下方与收料管远离吸颗粒风机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料管远离吸颗粒风机的一端位于催化板组上方,所述清灰结构内设置有到清灰颗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清灰时,启动吸颗粒风机将清灰颗粒通过出料管输送至催化板组的上方,然后清灰颗粒在其自身的重量和吸颗粒风机产生的流动空气的作用下,对催化板组进行冲刷,将堆积于催化板组上的粉尘冲刷下来,使烟气可以充分的与催化板组接触,提升反应器脱硝反应速度;清灰颗粒穿过催化板组落入接料漏斗中,然后在吸颗粒风机的作用下重新对催化板组进行清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漏斗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清灰颗粒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清灰颗粒冲刷下来的粉尘会随着清灰颗粒一同落入接料漏斗中,清灰颗粒会被接料漏斗收集,粉尘会通过通孔离开SCR反应器,避免风尘随着清灰颗粒重新进入催化板组中对其产生二次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漏斗水平滑动连接有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横截面呈方形的管体和固定连接于管体侧壁的安装壳,所述管体开设有与安装壳靠下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接料漏斗通过第一连通口进入安装壳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清灰时,使接料漏斗水平滑移进入安装壳,避免其对管体内的烟气产生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接料漏斗螺纹连接,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穿过第一连通口与安装壳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带动接料漏斗水平移动,利用驱动电机驱动接料漏斗移动,从而方便了接料漏斗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催化板组上方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出料管远离吸颗粒风机的一端与出料管连通,所述导流筒呈倒至的漏斗状,所述导流筒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格栅,所述导流格栅的缝隙大于清灰颗粒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灰颗粒在导流格栅阻隔下速度变慢,从而会动使清灰颗粒在导流格栅堆积,在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清灰颗粒在导流格栅上分散开,然后再通过导流格栅的缝隙进入催化板组,使清灰颗粒在催化板组上分布更加全面,使清灰颗粒可以冲刷催化板组边缘处的风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筒水平滑动连接于外壳内,所述管体开设有与安装壳靠上的一端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导流筒通过第二连通口进入安装壳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清灰时,使导流筒水平滑移进入安装壳,避免其对管体内的烟气产生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穿过第二连通口与安装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导流筒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螺杆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导流筒水平移动,利用驱动电机驱动导流筒移动,从而方便了导流筒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漏斗靠近管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阻隔板,所述接料漏斗进入安装壳内时所述第一阻隔板封闭第一连通口,所述导流筒靠近管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阻隔板,所述导流筒进入安装壳内时所述第二阻隔板封闭第二连通口。脱硝过程中,烟气可能会从第二连通口进入安装壳,然后从第一连通口回到管体内,进而导致烟气绕过催化板组,没有进行脱硝,导致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超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清灰时,接料漏斗和导流筒安装壳内时,利用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封闭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阻止烟气通过安装壳绕过催化板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需要清灰时,启动吸颗粒风机将清灰颗粒通过出料管输送至催化板组的上方,然后清灰颗粒在其自身的重量和吸颗粒风机产生的流动空气的作用下,对催化板组进行冲刷,将堆积于催化板组上的粉尘颗粒冲刷下来,利用清灰结构清除堆积于催化板组的粉尘,使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还原剂与催化板组中的催化剂充分接触,进而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二,利用驱动电机驱动接料漏斗和导流筒水平移动并且进入安装壳内,减少接料漏斗和导流筒对烟气产生的阻力;其三,清灰结束后,利用利用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封闭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阻止烟气通过安装壳绕过催化板组,使烟气通过催化板组,从而取出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清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导流格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催化板组;3、清灰结构;4、管体;5、安装壳;6、第一连通口;7、第二连通口;8、吸颗粒风机;9、出料管;10、收料管;11、接料漏斗;12、通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设有开口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催化板组(2),所述外壳(1)设置有对催化板组(2)进行清理的清灰结构(3),所述清灰结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1)外壁的吸颗粒风机(8)、一端与吸颗粒风机(8)的出风口连通的出料管(9)和一端与吸颗粒风机(8)进料口连通的收料管(10),所述催化板组(2)下方设置有接料漏斗(11),所述接料漏斗(11)的下方与收料管(10)远离吸颗粒风机(8)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料管(9)远离吸颗粒风机(8)的一端位于催化板组(2)上方,所述清灰结构(3)内设置有到清灰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设有开口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催化板组(2),所述外壳(1)设置有对催化板组(2)进行清理的清灰结构(3),所述清灰结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1)外壁的吸颗粒风机(8)、一端与吸颗粒风机(8)的出风口连通的出料管(9)和一端与吸颗粒风机(8)进料口连通的收料管(10),所述催化板组(2)下方设置有接料漏斗(11),所述接料漏斗(11)的下方与收料管(10)远离吸颗粒风机(8)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料管(9)远离吸颗粒风机(8)的一端位于催化板组(2)上方,所述清灰结构(3)内设置有到清灰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漏斗(11)开设有多个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直径小于清灰颗粒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漏斗(11)水平滑动连接有外壳(1)内,所述外壳(1)包括横截面呈方形的管体(4)和固定连接于管体(4)侧壁的安装壳(5),所述管体(4)开设有与安装壳(5)靠下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连通口(6),所述接料漏斗(11)通过第一连通口(6)进入安装壳(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CR反应器的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螺纹杆(17),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接料漏斗(11)螺纹连接,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螺纹杆(17)转动的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凌健唐健孙权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弘欣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