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79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包括底座,底座穿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靠近底座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杆,位于底座内部的固定杆固定连接设有双脚支架,双脚支架下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外侧壁面与底座内侧壁面滑动连接,双脚支架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槽底部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固定环一上开设有通孔一,双脚支架正下方设有直轴,直轴贯穿升降板,直轴顶部滑动连接有直轴轴承,直轴轴承与固定槽配合,直线轴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固定环二表面开设有与通孔一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固定杆、直轴、连接弹簧、簧片提高灶台的减震效果,提高撑杆的稳定性。

An integrated stov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用灶架
本技术涉及集成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灶用灶架。
技术介绍
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集成灶在使用时,需要用到灶架支撑,现有的集成灶用灶架,承重能力差,在使用不同重量的锅具时,会对灶架产生不同压力,较大的压力可能会造成灶架出现损坏的状况,给使用者的经济带来了损失,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灶架的实用性。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648108U公开了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但是上述方案中,减震效果并不完美,减震结构都是单独设置,容易造成不同减震结构的顶面处于不同平面,无法提供平稳的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具有减震效果好,固定杆平稳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底座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杆,位于底座内部的固定杆固定连接设有双脚支架,所述双脚支架下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外侧壁面与底座内侧壁面滑动连接,所述双脚支架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槽底部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所述固定环一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双脚支架正下方设有直轴,所述直轴贯穿升降板,所述直轴顶部滑动连接有直轴轴承,所述直轴轴承与固定槽配合,所述直轴轴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所述固定环二表面开设有与通孔一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二,所述固定环二底面固定连接在升降板表面,所述升降板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直径小于底座直径,所述直轴贯穿支撑板直至靠近底座内部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撑杆可以固定锅具,当锅具放置在撑杆上时,固定杆收到向下的压力,固定杆下方的双脚支架可以平均分配向下的压力,通过将直轴轴承插入固定槽内部,再通过在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对应的通孔插入固定螺栓可以固定双脚支架与直轴,一部分压力通过固定环二分散到升降板表面,升降板向下移动,剩下一部分压力通过直轴继续往下分散,提高撑杆的减震效果,增加撑杆的稳定性,直轴底部位于底座内部表面进一步提高撑杆的减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之间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固定安装在升降板表面,所述螺栓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升降板与支撑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收到压力向下移动,带动螺栓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支撑杆向下移动带动底部簧片向下移动,簧片抵触于底座底面,提供给支撑杆向上的力,从而提高支撑杆的减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板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表面,所述连接弹簧套接在支撑杆外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弹簧可以使升降板更加平稳的向下移动,同时提高升降板减震性能。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底部位于支撑板下方,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簧片,所述簧片两侧固定连接设有与直轴底部配合的压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收到向下压力使底部的簧片向下移动,簧片抵触于底座内部表面,簧片向外伸展,簧片向底座分散压力,同时固定杆收到压力向下推动直轴,直轴底部抵触于压脚,压脚抵触于底座内部底面压力分散。作为优选,所述撑杆位于底座表面上方且固定杆表面等距阵列套接有稳定轴,所述稳定轴数量为四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定轴可以防止撑杆发生抖动,从而提高撑杆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撑杆以底座的中心等距阵列分布,所述撑杆数量为四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四个撑杆可以提高撑杆的稳定性,防止炒菜时炒锅发生偏移。作为优选,所述撑杆上端面设有倒齿,所述撑杆上方设有伸长杆,所述伸长杆底面设有倒齿且与撑杆上的倒齿规模相同,所述伸长杆与撑杆啮合,所述伸长杆与撑杆靠近底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伸长杆180度使伸长杆与撑杆呈同一直线,可以增长撑杆与伸长杆组合之后的长度,从而方便固定直径不同的炒锅,通过倒齿可以提高撑杆与伸长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区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剖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固定杆;201、稳定轴;3、撑杆;4、伸长杆;5、双脚支架;6、固定槽;601、弹簧;7、固定环一;8、通孔一;9、升降板;10、直轴;11、直轴轴承;12、固定环二;13、通孔二;14、支撑板;15、螺栓;16、支撑杆;17、连接弹簧;18、簧片;19、压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4所示,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包括底座1,底座1贯穿设有固定杆2,固定杆2顶部四周套接有稳定轴201,提高固定杆2的稳定性,固定杆2靠近底座1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杆3,通过固定杆2对撑杆3起到支持作用,撑杆3靠近底座1中心一端铰接有伸长杆4,撑杆3与伸长杆4表面均设有倒齿,撑杆3与伸长杆4啮合,固定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双脚支架5,双脚支架5位于底座1内部空间,双脚支架5下方设有升降板9,升降板9外侧壁面与底座1内侧壁面滑动连接,升降板9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双脚支架5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6,固定槽6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01,双脚支架5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7,固定环一7与固定槽6最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固定环一7表面开设有通孔一8,双脚支架5正下方设有直轴10,直轴10贯穿升降板9,直轴10顶部且位于升降板9上方滑动连接有直轴轴承11,直轴轴承11顶部与固定槽6配合,直轴轴承2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12,固定环二12表面开设有与通孔一8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二13,固定环二12底面固定连接在升降板9上端面,通过固定螺栓15穿过通孔一8与通孔二13可以固定连接双脚支架5与升降板9从而提高连接两脚支架与升降板9稳定性,升降板9下方设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固定安装在底座内,支撑杆16贯穿升降板9与支撑板14,支撑杆16外部套有连接弹簧17,连接弹簧17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板9下端面,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上端面,支撑板14直径小于底座1直径,直轴10贯穿支撑板14直至底座1内部表面,直轴10下方设有压脚19,撑杆3可以放置锅具具有支撑作用,当锅具放置在撑杆3上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穿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靠近底座(1)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杆(3),位于底座(1)内部的固定杆(2)固定连接设有双脚支架(5),所述双脚支架(5)下方设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外侧壁面与底座(1)内侧壁面滑动连接,所述双脚支架(5)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01),所述固定槽(6)底部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7),所述固定环一(7)上开设有通孔一(8),所述双脚支架(5)正下方设有直轴(10),所述直轴(10)贯穿升降板(9),所述直轴(10)顶部滑动连接有直轴轴承(11),所述直轴轴承(11)与固定槽(6)配合,所述直轴轴承(1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12),所述固定环二(12)表面开设有与通孔一(8)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二(13),所述固定环二(12)底面固定连接在升降板(9)表面,所述升降板(9)下方设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直径小于底座(1)直径,所述直轴(10)贯穿支撑板(14)直至靠近底座(1)内部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穿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靠近底座(1)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杆(3),位于底座(1)内部的固定杆(2)固定连接设有双脚支架(5),所述双脚支架(5)下方设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外侧壁面与底座(1)内侧壁面滑动连接,所述双脚支架(5)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601),所述固定槽(6)底部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7),所述固定环一(7)上开设有通孔一(8),所述双脚支架(5)正下方设有直轴(10),所述直轴(10)贯穿升降板(9),所述直轴(10)顶部滑动连接有直轴轴承(11),所述直轴轴承(11)与固定槽(6)配合,所述直轴轴承(1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二(12),所述固定环二(12)表面开设有与通孔一(8)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二(13),所述固定环二(12)底面固定连接在升降板(9)表面,所述升降板(9)下方设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直径小于底座(1)直径,所述直轴(10)贯穿支撑板(14)直至靠近底座(1)内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用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一(7)与固定环二(12)之间穿设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固定安装在升降板(9)表面,所述螺栓(15)下方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林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应氏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