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87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包括风箱、风机和排风筒,排风筒设置与风箱的下方,风箱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口,排风筒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且两个隔离板之间设置有引导板,引导板与排风筒的底部之间留有缝隙,漏油口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引导板上开设有孔洞,孔洞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风机布置于风箱的底部一侧,排风筒的侧壁上穿设有出油管且出油管为螺旋状,出油管布置于排风筒底部的突出部,出油管上穿设有多个导烟管且导烟管远离出油管的一端穿过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内,最下方的导烟管内设置有小型风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的防止烟从漏油口处进入到室内,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

A kind of leakproof device for integrated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
本技术涉及集成灶的防漏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
技术介绍
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一般的集成灶吸油率达到95%,油烟吸净率越高,质量越好,有些品牌集成灶油烟吸净率达到了99.95%的极限指标。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灶通常会设置有漏油口来对油烟中的油进行收集,但是在对油进行收集时,会有烟从漏油口出来,对室内的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能有效的防止烟从漏油口处进入到室内,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包括风箱、风机和排风筒,所述排风筒设置与所述风箱的下方,所述风箱的底部和排风筒的底部均为V型,所述风箱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口,所述排风筒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且两个所述隔离板之间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板呈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为V型且所述引导板与所述排风筒的底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漏油口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所述导油管远离所述漏油口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内,所述导油管布置于两个所述隔离板之间,所述引导板上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且漏油管远离所述引导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的外部,所述风机布置于所述风箱的底部一侧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穿过所述风箱的底部和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内,所述排风筒的侧壁上穿设有出油管且所述出油管为螺旋状,所述出油管布置于所述排风筒底部的突出部,所述出油管上穿设有多个导烟管且所述导烟管远离所述出油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内,最下方的所述导烟管内设置有小型风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风箱下方的排风筒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且设置在两个隔离板之间的引导板的两端与隔离板固定连接,引导板、隔离板和排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腔室,开设在风箱底部上的漏油孔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该导油管穿过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腔室内,风箱内的油就会从引导板与排风筒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且开设在引导板上的孔洞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该漏油管穿过排风筒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的外部,设置在风箱底部的风机能将风箱内的油烟抽送到排风筒的一侧,从而风箱内部呈现负压状态,而排风筒的左侧侧壁和与左侧的隔离板之间形成正压,进入到排风筒内的油就会烟沿着排风筒的底部进入到穿设在排风筒侧壁上的出油管内,少部分的烟从引导板和排风筒底部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右侧隔离板和右侧侧壁之间的区域,可能也会存在少部分的烟进入到出油管内,由于出油管与排风筒之间通过导烟管进行连接,进入到出油管内的部分烟就会从导烟管进入到排风筒的右侧侧壁与右侧隔离板之间的区域,当烟到达最下方的导烟管时,最下方的导烟管内的小型风扇就会启动,从而将出油管内的油烟给抽送到排风筒右侧侧壁和右侧隔离板之间的区域,通过以上设置,有效的避免了烟从油的收集处外漏出来,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清洁。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筒的一侧开设有出烟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排风筒右侧侧壁与右侧隔离板之间区域的烟就会从出烟口排出。作为优选,所述风箱底部的突出部、引导板的突出部和排风筒底部的突出部均处于同一平面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风箱底部、引导板和排风筒的底部均为V型设置且风箱底部的突出部、引导板的突出部和排风筒底部的突出部均处于同一平面内,通过V型设置,方便对油进行引导和收集。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筒的下方设置有接油盆且所述接油盆与所述出油管和漏油管相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油盆可以对漏油管和出油管中漏出的油进行收集。作为优选,所述出油管为透明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状的出油管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出油管内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小型风扇所在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风箱;2、风机;3、排风筒;4、漏油口;5、隔离板;6、引导板;7、缝隙;9、孔洞;10、漏油管;11、出油管;12、导烟管;13、小型风扇;14、出烟口;15、接油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包括风箱1、风机2和排风筒3,排风筒3设置与风箱1的下方,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底部均为V型,风箱1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口4,排风筒3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5且两个隔离板5之间设置有引导板6,引导板6的两端分别与隔离板5呈固定连接,引导板6为V型且引导板6与排风筒3的底部之间留有缝隙7,漏油口4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导油管远离漏油口4的一端穿过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导油管布置于两个隔离板5之间,引导板6上开设有孔洞9,孔洞9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10且漏油管10远离引导板6的一端穿过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的外部,风机2布置于风箱1的底部一侧且风机2的出风口穿过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排风筒3的侧壁上穿设有出油管11且出油管11为螺旋状,出油管11布置于排风筒3底部的突出部,出油管11上穿设有多个导烟管12且导烟管12远离出油管11的一端穿过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最下方的导烟管12内设置有小型风扇13。设置在风箱1下方的排风筒3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5且设置在两个隔离板5之间的引导板6的两端与隔离板5固定连接,引导板6、隔离板5和排风筒3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腔室,开设在风箱1底部上的漏油孔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该导油管穿过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腔室内,风箱1内的油就会从引导板6与排风筒3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且开设在引导板6上的孔洞9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10,该漏油管10穿过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的外部,设置在风箱1底部的风机2能将风箱1内的油烟抽送到排风筒3的一侧,从而风箱1内部呈现负压状态,而排风筒3的左侧侧壁和与左侧的隔离板5之间形成正压,进入到排风筒3内的油就会烟沿着排风筒3的底部进入到穿设在排风筒3侧壁上的出油管11内,少部分的烟从引导板6和排风筒3底部之间的缝隙7进入到右侧隔离板5和右侧侧壁之间的区域,可能也会存在少部分的烟进入到出油管11内,由于出油管11与排风筒3之间通过导烟管12进行连接,进入到出油管11内的部分烟就会从导烟管12进入到排风筒3的右侧侧壁与右侧隔离板5之间的区域,当烟到达最下方的导烟管12时,最下方的导烟管12内的小型风扇13就会启动,从而将出油管11内的油烟给抽送到排风筒3右侧侧壁和右侧隔离板5之间的区域,由于排风筒3的下方设置有接油盆15且接油盆15与出油管11和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1)、风机(2)和排风筒(3),所述排风筒(3)设置与所述风箱(1)的下方,所述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底部均为V型,所述风箱(1)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口(4),所述排风筒(3)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5)且两个所述隔离板(5)之间设置有引导板(6),所述引导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板(5)呈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6)为V型且所述引导板(6)与所述排风筒(3)的底部之间留有缝隙(7),所述漏油口(4)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所述导油管远离所述漏油口(4)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所述导油管布置于两个所述隔离板(5)之间,所述引导板(6)上开设有孔洞(9),所述孔洞(9)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10)且漏油管(10)远离所述引导板(6)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的外部,所述风机(2)布置于所述风箱(1)的底部一侧且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穿过所述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上穿设有出油管(11)且所述出油管(11)为螺旋状,所述出油管(11)布置于所述排风筒(3)底部的突出部,所述出油管(11)上穿设有多个导烟管(12)且所述导烟管(12)远离所述出油管(11)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最下方的所述导烟管(12)内设置有小型风扇(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的防漏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1)、风机(2)和排风筒(3),所述排风筒(3)设置与所述风箱(1)的下方,所述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底部均为V型,所述风箱(1)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口(4),所述排风筒(3)内对称固定有隔离板(5)且两个所述隔离板(5)之间设置有引导板(6),所述引导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板(5)呈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6)为V型且所述引导板(6)与所述排风筒(3)的底部之间留有缝隙(7),所述漏油口(4)内穿插固定有导油管且所述导油管远离所述漏油口(4)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所述导油管布置于两个所述隔离板(5)之间,所述引导板(6)上开设有孔洞(9),所述孔洞(9)内穿插固定有漏油管(10)且漏油管(10)远离所述引导板(6)的一端穿过所述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的外部,所述风机(2)布置于所述风箱(1)的底部一侧且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穿过所述风箱(1)的底部和排风筒(3)的侧壁进入到排风筒(3)内,所述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林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应氏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