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789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集近海水样的装置,特指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间隙水采样头、上覆水采样头、连接管和手柄;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间隙水毛细管,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上覆水毛细管,间隙水毛细管的一端和上覆水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采样头中,另一端均与软管连接,两软管均穿设在连接管中,且从手柄伸出,并分别与两注射器相连接。间隙水通过间隙水采样头采集,上覆水通过上覆水采样头采集,两者均通过注射器形成真空环境,在采集的时候,可以避免间隙水在采集过程中带入上覆水,也降低了上覆水的采集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间隙水在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入上覆水的问题。

A collection device for in-situ interstitial water and overlying water of offshore sedi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集近海水样的装置,特指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近海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大量的悬浮颗粒物进入海洋。进入海洋的悬浮物质经沉降至海底时,开始呈松散状态,呈层状分布。经过压实、胶结和重结晶等成岩作用,深层沉积物的固结状况和成分与表层不同,沉积物间隙水的组成也随沉积的深度不同而变化。沉积物有机质在海底经埋藏和矿化过程中,会与海水发生物质吸收或者交换过程,而产生交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间隙水和上覆水的传递。研究沉积物中物质的动力学有助于了解其在整个水环境体系中的行为,如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及影响因素、表层沉积物中物质的化学形态及其成岩模型,了解水底矿化和营养物质的埋藏过程,这些均需要测定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化学组成和含量。目前沉积物间隙水的采集主要通过抓泥斗采集沉积物通过离心的方法获得。由于沉积物就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入上覆水,难以真实反映间隙水的实际情况,与原位间隙水有一定差距。上覆水的采样手段更少,主要通过采集沉积物后吸取沉积物表层海水。已有的部分获取沉积物间隙水的方法应用于湖泊或者水库中,这些方法主要将间隙水通过固相微萃取和低密度聚乙烯膜等萃取装置放置在采样管上,形成真空环境实现间隙水的被动采集。然而,由于近海区域受潮汐和波浪影响,此类装置暂也无法实现自动收集,而且在湿地潮下带区域无法实现样品采集。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可以同时采集统一位点下的间隙水和上覆水,以保证结果的可靠与准确。可见,现有技术中所存在以下问题:1、间隙水在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入上覆水;2、上覆水的采集难度较大;3、不能保证原位采集,使测定采集后的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化学组成和含量的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间隙水采样头、上覆水采样头、连接管和手柄;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间隙水毛细管,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上覆水毛细管,所述间隙水毛细管的一端和所述上覆水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采样头中,另一端均与软管连接,两软管均穿设在所述连接管中,且从所述手柄伸出,并分别与两注射器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置于底部的圆锥头和置于所述圆锥头上部的第一圆柱体,所述间隙水毛细管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中;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第二圆柱体,所述上覆水毛细管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中;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内均设置有可设置所述毛细管的凹槽,所述间隙水毛细管和所述上覆水毛细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内均设置有八个所述凹槽,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内设置有八根所述间隙水毛细管,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内设置有八根所述上覆水毛细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上部上设置有内螺旋槽,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下部上设置有外螺旋槽,通过所述内螺旋槽和所述外螺旋槽的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相互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手柄为T字型聚丙烯硬圆管,所述手柄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上覆水注射器和间隙水注射器;所述两软管分别为间隙水软管和上覆水软管;所述间隙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多根间隙水毛细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间隙水注射器相连接;所述上覆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多根上覆水毛细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覆水注射器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多根间隙水毛细管与所述间隙水软管相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间隙水软管相连接;所述多根上覆水毛细管与所述上覆水软管相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上覆水软管相连接,且所述间隙水软管穿设在所述第二圆柱体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间隙水软管和所述上覆水软管均为聚四氟乙烯软管,且所述间隙水软管和所述上覆水软管外直径为0.1cm,内径为5mm。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管为伸缩管,且所述伸缩管由聚丙烯材质制成;所述伸缩管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为圆孔,且孔径为0.3cm。作为本专利技术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还包括有可折叠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可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中部折叠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支架的中部分别与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和所述上覆水采样头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间隙水通过间隙水采样头采集,并且通过注射器形成真空环境,同时,上覆水通过上覆水采样头采集,并且也通过注射器形成真空环境,在采集的时候,可以避免间隙水在采集过程中带入上覆水,也降低了上覆水的采集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间隙水在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入上覆水以及上覆水的采集难度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间隙水采样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覆水采样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毛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间隙水采样头;2-上覆水采样头;3-连接管;4-手柄;5-间隙水毛细管;6-上覆水毛细管;7-圆锥头;8-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0-凹槽;11-间隙水注射器;12-上覆水注射器;13-间隙水软管;14-上覆水软管;15-通孔;16-固定支架;17-固定杆;18-采集端;19-连接端;20-第一连接头;21-第二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间隙水采样头1、上覆水采样头2、连接管3和手柄4。间隙水采样头1包括有多根间隙水毛细管5,上覆水采样头2包括有多根上覆水毛细管6,间隙水毛细管5的一端和上覆水毛细管6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采样头中,另一端均与软管连接,两软管穿设在连接管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间隙水采样头、上覆水采样头、连接管和手柄;/n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间隙水毛细管,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上覆水毛细管,所述间隙水毛细管的一端和所述上覆水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采样头中,另一端均与软管连接,两软管均穿设在所述连接管中,且从所述手柄伸出,并分别与两注射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间隙水采样头、上覆水采样头、连接管和手柄;
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间隙水毛细管,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多根上覆水毛细管,所述间隙水毛细管的一端和所述上覆水毛细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采样头中,另一端均与软管连接,两软管均穿设在所述连接管中,且从所述手柄伸出,并分别与两注射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包括有置于底部的圆锥头和置于所述圆锥头上部的第一圆柱体,所述间隙水毛细管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中;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包括有第二圆柱体,所述上覆水毛细管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中;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内均设置有可设置所述毛细管的凹槽,所述间隙水毛细管和所述上覆水毛细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内均设置有八个所述凹槽,所述间隙水采样头内设置有八根所述间隙水毛细管,所述上覆水采样头内设置有八根所述上覆水毛细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上部上设置有内螺旋槽,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下部上设置有外螺旋槽,通过所述内螺旋槽和所述外螺旋槽的配合,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二圆柱体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海沉积物原位间隙水和上覆水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T字型聚丙烯硬圆管,所述手柄的左右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超黄小平江志坚刘松林赵春宇崔黎军李进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