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739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第二换热器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出口端与制冷剂出口相连通,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经一定数量或一定长度的换热管后通过进口端进入第二换热器内,在第二换热器完成换热后制冷剂通过出口端排出第二换热器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其余的换热管中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换热器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换热器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能够使得在达到相同换热量时,采用该冷凝换热器能够有效节省制冷剂的灌注量,同时提高了该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and outdoor unit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
技术介绍
为满足逐渐提高的空调器能效标准,空调器在采用强化换热技术的同时增大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传统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以加大换热面积来满足换热量的需求,体积、重量较大,且制作和运行成本高。同时增大换热器面积使得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容积也随之增大,换热器内制冷剂容量增加,导致制冷剂充灌量增多。由于室外机的换热面积和体积均大于室内机,故减小室外机换热器制冷剂容量有助于显著减少空调机组制冷剂灌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系统制冷剂的灌注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出口端与制冷剂出口相连通,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经一定数量或一定长度的换热管后通过进口端进入第二换热器内,在第二换热器完成换热后制冷剂通过出口端排出第二换热器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其余的换热管中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换热器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换热器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进一步地,冷凝换热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进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出口端相连通地设置;其中,制冷剂通过冷剂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经换热后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进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作业后,形成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出口进入第二换热器内,进入第二换热器内的气体制冷剂换热后形成全液态制冷剂,然后通过第二换热器后与第二出口处排出的液态制冷剂混合后进入第一换热器内,并通过制冷剂出口排出第一换热器外。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微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翅片换热器中的铜管的过流面积。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铜管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换热器的铜管的过流面积。进一步地,冷凝换热器还包括蒸发冷却装置,蒸发冷却装置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的底部;喷淋管件,喷淋管件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喷淋管件通过冷却管路与外界水源相连通。进一步地,蒸发冷却装置还包括:水泵,水泵设置于冷却管路上。进一步地,第二出口处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进一步地,喷淋管件的侧壁上开设有喷淋孔,喷淋管件沿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长度方向设置,喷淋管件用于向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喷洒冷却水,降低换热器周围环境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冷凝换热器,上述的冷凝换热器。进一步地,室外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风机部,风机部作业时,壳体外侧形成朝向外界吸风的迎风侧,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靠近迎风侧设置,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器与迎风侧之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换热器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与第二换热器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设置成不同的方式,同时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设置成串联的方式,能够使得在达到相同换热量时,即采用该冷凝换热器能够有效节省制冷剂的灌注量,同时提高了该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凝换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凝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换热器;11、制冷剂入口;12、制冷剂出口;20、第二换热器;30、气液分离器;31、进口;32、进口;33、第二出口;34、毛细管;40、蒸发冷却装置;41、接水盘;42、喷淋管件;43、水泵;50、压缩机;60、节流装置;70、蒸发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换热器。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20。第一换热器10具有制冷剂入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第二换热器20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第一换热器10相连通,出口端与制冷剂出口12相连通,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11进入第一换热器10内,经一定数量或一定长度的换热管后通过进口端进入第二换热器20内,在第二换热器20完成换热后制冷剂通过出口端排出第二换热器20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10其余的换热管中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换热器10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换热器20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0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与第二换热器20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设置成不同的方式,同时将第一换热器10与第二换热器20设置成串联的方式,能够使得在达到相同换热量时,即采用该冷凝换热器能够有效节省制冷剂的灌注量,同时提高了该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换热器(10),所述第一换热器(10)具有制冷剂入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n第二换热器(20),所述第二换热器(20)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所述制冷剂出口(12)相连通,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11)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0)内,经一定数量或一定长度的换热管后通过所述进口端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0)内,在所述第二换热器(20)完成换热后制冷剂通过所述出口端排出所述第二换热器(20)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10)其余的换热管中进行换热;/n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0)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10),所述第一换热器(10)具有制冷剂入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
第二换热器(20),所述第二换热器(20)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所述制冷剂出口(12)相连通,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11)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0)内,经一定数量或一定长度的换热管后通过所述进口端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0)内,在所述第二换热器(20)完成换热后制冷剂通过所述出口端排出所述第二换热器(20)后,再进入第一换热器(10)其余的换热管中进行换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中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0)中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30),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进口(3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进口端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第一出口(3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第二出口(33)与所述出口端相连通地设置;其中,制冷剂通过所述冷剂入口(11)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0)内换热后形成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气液两相的制冷剂通过进口(31)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进行气液分离作业后,形成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出口(32)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0)内,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0)内的气体制冷剂换热后形成全液态制冷剂,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20)后与所述第二出口(33)处排出的液态制冷剂混合后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0)内,并通过所述制冷剂出口(12)排出所述第一换热器(10)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20)为翅片换热器,所述微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翅片换热器中的铜管的过流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玉杨瑞琦马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