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缸装置和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69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用于阻断弹簧制动器的弹性力的阻断机构并且能够使径向上的体型小型化的制动缸装置和制动装置。制动缸装置包括:弹簧制动器;环状件(101),其连结向弹簧制动器传递力的传递构件(84)和第2活塞(82);以及切换构件(102),其通过旋转来解除与环状件(101)的卡合而将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

Brake cylinder unit and brak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缸装置和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缸装置和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通过卡钳装置将制动块压靠于与支承铁路车辆的车轮的车轴一体地旋转的制动盘来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盘式制动装置。这样的卡钳装置具有:制动缸装置,其利用压缩空气等压力流体使制动块动作;以及支承臂,其与制动缸装置连接,并以利用制动缸装置使制动块靠近和远离制动盘的方式在支点轴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卡钳装置包括常用制动器和弹簧制动器。而且,卡钳装置还包括用于释放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动作状态的阻断机构。该阻断机构包括:固定用环状件、闭合构件、固定杆、复位弹簧和操作用环状件。固定用环状件形成为具有狭缝的C型环状件。在隔着该狭缝相对的两端部设有具有楔状的外表面的头部。该固定用环状件被配置为插入安装于利用弹簧制动器驱动的第2活塞的凸缘状部分。固定用环状件在被自卡合构件和固定杆施力时缩径,嵌入形成于筒状构件的外周的环状槽而与该环状槽卡合。像这样,固定用环状件与环状槽卡合,从而第2活塞的筒状构件与第2活塞固定在一起而一体化。闭合构件具有开放的日文“コ”字状的截面。在闭合构件的内侧形成有与固定用环状件的头部的楔状的外表面抵接的两个斜面。该闭合构件被配置为:通过被沿着第2活塞的规定的槽引导而能够相对于卡合构件沿着其径向移动。另外,固定杆构成为顶端侧形成有楔状的锥形面的带台阶的轴状构件,并被配置为能够沿着第2活塞的切线方向移动。另外,复位弹簧配置在固定杆的台阶部与弹簧座之间。操作用环状件安装于固定杆的与锥形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此,固定杆被复位弹簧施力,而固定杆朝向固定用环状件的径向中心侧推压卡合构件,从而使固定用环状件保持为缩径状态,第2活塞的筒状构件维持与第2活塞一体化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进行克服复位弹簧的施力而向远离弹簧座的方向拉拽操作用环状件的操作时,固定杆推压闭合构件的推压状态逐渐被解除,闭合构件能够与固定杆的锥形面滑动接触并朝向固定用环状件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固定用环状件扩径,并且闭合构件被固定用环状件的头部的楔状的外表面朝向固定用环状件的径向外侧施力,而使固定用环状件与环状槽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如果固定用环状件与环状槽之间的卡合解除,则第2活塞的筒状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连结状态断开,第2活塞的除筒状构件以外的部分能够相对于筒状构件独立地移动。因此,在进行操作用环状件的拉拽操作时,即使弹簧制动器动作,也能够释放制动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14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卡钳装置的情况下,阻断机构的固定杆是沿着固定用环状件的切线方向移动的结构,因此需要确保向制动缸装置的外侧突出的空间,而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也可以不包括常用制动器,并且并不局限于通过手动对操作用环状件进行弹簧制动器的释放的情况,在通过机械自动进行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并不局限于卡钳装置,利用制动缸装置赋予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用于阻断弹簧制动器的弹性力的阻断机构并且能够使径向上的体型小型化的制动缸装置和制动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制动缸装置包括:弹簧制动器;连结部,其连结向所述弹簧制动器传递力的传递部和所述弹簧制动器的活塞;以及切换部,其通过旋转来解除与所述连结部的卡合而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切换部转动来使切换部与连结部变得不卡合而将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因此,不需要像以往技术那样使固定杆沿着固定用环状件的切线方向移动,并且可以不用确保向制动缸装置的外侧突出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制动缸装置的径向上的体型小型化。对于上述制动缸装置,优选的是,该制动缸装置包括施力部,该施力部用于对所述切换部施力,以使所述切换部与所述连结部卡合,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保持为传递状态。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施力部对切换部施力,能够将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保持为传递状态。对于上述制动缸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切换部以与所述连结部卡合的部分为作用点,以所述切换部的转动轴为支点转动,以被赋予所述转动的操作的部分为力点,同所述支点与所述力点之间的第1距离相比,所述支点与所述作用点之间的第2距离较长。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与第1距离相比,第2距离较长,因此能够使切换部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的位移距离相比操作距离而言较长,能够减小操作距离。对于上述制动缸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力点设在所述支点与所述作用点之间。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力点位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因此,能够使第2距离比第1距离长,并且能够相对于位移距离而言减小操作距离。对于上述制动缸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切换部包括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操作部被设为能够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即使转动轴与活塞一起沿着轴向移动,转动轴也相对于操作部移动。因此,即使在操作部连接有操作线等,操作线也不会随着活塞的移动而被拉拽。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制动缸装置包括:弹簧制动器;连结部,其连结向所述弹簧制动器传递力的传递部和所述弹簧制动器的活塞;切换部,其通过沿着所述活塞的径向移动来解除与所述连结部的卡合而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以及驱动部,其沿着与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平行的轴向移动而与所述切换部抵接,从而使所述切换部移动。根据上述结构,沿着活塞的移动方向移动的驱动部与切换部抵接而使切换部沿着活塞的径向移动,从而使切换部与连结部变得不卡合而将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因此,不需要像以往技术那样使固定杆沿着固定用环状件的切线方向移动,并且可以不用确保向制动缸装置的外侧突出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制动缸装置的径向上的体型小型化。对于上述制动缸装置,优选的是,该制动缸装置包括施力部,该施力部用于对所述驱动部施力,以使所述切换部与所述连结部卡合,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保持为传递状态。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施力部对切换部施力,能够将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保持为传递状态。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制动装置是一种通过将制动用摩擦构件推压于被推压构件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上述制动缸装置,利用所述制动缸装置驱动所述制动用摩擦构件。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具有小型化了的制动缸装置,进而能够使制动装置小型化。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包括用于阻断弹簧制动器的弹性力的阻断机构,并且能够使径向上的体型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制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右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左视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断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缸装置,其中,/n该制动缸装置包括:/n弹簧制动器;/n连结部,其连结向所述弹簧制动器传递力的传递部和所述弹簧制动器的活塞;以及/n切换部,其通过旋转来解除与所述连结部的卡合而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3 JP 2018-1378241.一种制动缸装置,其中,
该制动缸装置包括:
弹簧制动器;
连结部,其连结向所述弹簧制动器传递力的传递部和所述弹簧制动器的活塞;以及
切换部,其通过旋转来解除与所述连结部的卡合而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切换为非传递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中,
该制动缸装置包括施力部,该施力部用于对所述切换部施力,以使所述切换部与所述连结部卡合,将所述弹簧制动器的制动力保持为传递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部以与所述连结部卡合的部分为作用点,以所述切换部的转动轴为支点转动,以被赋予所述转动的操作的部分为力点,同所述支点与所述力点之间的第1距离相比,所述支点与所述作用点之间的第2距离较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中,
所述力点设在所述支点与所述作用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智也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