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61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其包含:步骤1,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包含若干段分段制作的钢桥组件,按照现场的拼装状态在厂内进行整体预拼装;步骤2,在现场的河岸上,将钢桥组件按拼装区域进行拼装,拼装区域包含:两幅钢桁架、两个桥面板块;步骤3,将两幅钢桁架分别浮拖并吊上桥墩;步骤4,通过第一履带吊将拼装的一桥面板块直接吊装在两幅钢桁架之间,另一桥面板块先用驳船运到对岸,再用第二履带吊吊装在两幅钢桁架之间;步骤5,将桥面板块分段与钢桁架进行装配和焊接,完成整个钢桥的拼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工艺能够在很少影响河道通航的情况下完成拱桥安装,操作简便,安装成本低。

A kind of floating and dragging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for long span steel structure arch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属于桥梁安装

技术介绍
大型钢桥在跨越河流时,因河面较宽,常规的安装方式是:在河中打桩,设立临时桥墩,根据临时桥墩的跨距将钢桥划分成若干节段,在工厂制作后在现场将各个节段逐次吊装到临时支墩上拼接成整桥,再将临时支墩和桩拆除。该方案的缺点是:占用河道的通航宽度,对航道的通行有较大影响,并且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对航道进行管理以保证通航安全,附加费用很高。同时打桩和拔桩的施工难度大,所需费用也较大,施工成本较高。如图1所示,为一座跨距65米的桁架结构的钢拱桥10,其结构特点是:主桥结构采用65m的简支钢桁架桥,主桁架的上、下弦杆均采用箱形结构,桥面为整块钢板,下面由T形横梁和U形纵肋进行加强,与桥面板组成板架结构。该桥总长65m,宽度21m,高度8m,钢结构总重量850吨。该桥需跨越某运河,该运河宽度55米,水深约2米,航道比较繁忙。如果按常规方法在河中打桩架设临时桥墩,对航道影响较大,且施工费用较高。因此,需研发新的钢桥跨河安装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距钢结构拱桥的安装工艺,不需要在河中打桩架设临时桥墩,使其能够在很少影响河道通航的情况下完成拱桥安装,并在安全、质量、成本等方面满足工程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其包含:步骤1,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包含若干段分段制作的钢桥组件,按照现场的拼装状态在厂内进行整体预拼装;步骤2,所述钢桥组件运抵现场后,在现场的河岸上,将钢桥组件按拼装区域进行拼装,所述的拼装区域包含:两幅钢桁架、两个桥面板块;步骤3,将所述的两幅钢桁架分别浮拖并吊上桥墩,具体包含:步骤3.1,用一第一履带吊和一汽车吊将一幅钢桁架起吊,通过第一履带吊的行走和汽车吊的回转将该幅钢桁架的一端吊上靠泊在河岸边的驳船;步骤3.2,将第一履带吊、汽车吊的钢丝绳下降,使该幅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驳船甲板固定,其第二端通过第一履带吊吊起;步骤3.3,通过卷扬机带动驳船和钢桁架向对岸缓慢行驶,所述第一履带吊跟随钢桁架行走,直至驳船靠到对岸;步骤3.4,在对岸预先布置一第二履带吊,待驳船靠岸后,用该第二履带吊起吊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履带吊共同起升,用双机抬吊的方法将钢桁架吊上桥墩,并与桥墩上的支座定位连接;步骤3.5,重复步骤3.1-3.4将另一幅钢桁架吊上桥墩,使两幅钢桁架相对对称设置;步骤4,通过第一履带吊将拼装的一桥面板块直接吊装在两幅钢桁架之间,拼装的另一桥面板块先用驳船运到对岸,再用第二履带吊吊装在两幅钢桁架之间;步骤5,将桥面板块分段与钢桁架进行装配和焊接,完成整个钢桥的拼装。本文所述的“现场”为运河岸边钢结构拱桥的架设现场。本文所述的“钢桥”、“钢拱桥”均为钢结构拱桥的简称。较佳地,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在工厂根据运输限制条件、工地起重条件和施工方案划分成若干段钢桥组件,分段制作。较佳地,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包含十段钢桥组件。较佳地,所述的拼装区域包含南侧钢桁架、北侧钢桁架、东桥面板块、西桥面板块。较佳地,所述的步骤3.1中,所述的驳船通过4台卷扬机固定。较佳地,所述的步骤3.2中,所述的钢桁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履带吊吊起的离地高度为200mm以上。本专利技术将分段制作的钢桥组件运抵现场后,在现场的河岸上将钢桥组件拼装为钢桁架和桥面板块等若干构件(即拼装区域),在河中岸边停靠一条驳船,将钢桁架的一端吊上驳船甲板,另一端用履带吊起重机吊起悬空,用卷扬机将驳船拖向对岸,履带吊起重机与驳船同步行走,当驳船抵达对岸时,在对岸用另一台履带吊起重机将钢桁架吊起,两台履带吊共同起吊,将钢桁架吊上桥墩并安装定位。桥面划分为两块,分别用两岸的起重机直接吊装到桁架之间,与钢桁架进行装配和焊接,成功跨河安装了钢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主要施工场地在岸上,对航道通行影响小,影响航道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减少到约20天。2、省去了河中打桩和搭设临时支墩的费用(以及拆除费用),租船费用与打桩费用相比,节约大约50万元以上。3、将原来大量的水上施工改为岸上施工,施工条件大为改善,加快了进度约一个月,并且保证了安全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座跨距65米的桁架结构的钢拱桥10的立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钢拱桥10的分段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钢拱桥10的拼装区域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履带吊2和汽车吊3起吊钢桁架111的状态示意平面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履带吊2和汽车吊3起吊钢桁架111的状态示意立面图;图4c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履带吊2和汽车吊3将钢桁架111装船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驳船1和钢桁架111向对岸缓慢行驶的状态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履带吊2’与第一履带吊2共同起升抬吊钢桁架111的状态示意平面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履带吊2’与第一履带吊2共同起升抬吊钢桁架111的状态示意立面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吊钢桁架111吊装就位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东、西桥面板块吊装就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东”、“西”、“南”、“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S1,钢拱桥10在工厂根据运输限制条件、工地起重条件和施工方案划分成若干段钢桥组件11(本实施例中为10段)分段进行制作,再按照现场的拼装状态在厂内进行整体预拼装,如图2所示。S2,钢桥组件11运抵现场后,在现场的河岸上将钢桥组件11进行拼装。拼装区域的划分根据现场场地条件、起重设备的能力和驳船的载重吨位等因素来确定。本桥将整桥划分为4个部分,即南、北两侧的钢桁架111、桥面划分为东、西两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含:/n步骤1,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包含若干段分段制作的钢桥组件,按照现场的拼装状态在厂内进行整体预拼装;/n步骤2,钢桥组件运抵现场后,在现场的河岸上,将所述钢桥组件按拼装区域进行拼装,所述的拼装区域包含:两幅钢桁架、两个桥面板块;/n步骤3,将所述的两幅钢桁架分别浮拖并吊上桥墩,具体包含:/n步骤3.1,用一第一履带吊和一汽车吊将一幅钢桁架起吊,通过第一履带吊的行走和汽车吊的回转将该幅钢桁架的一端吊上靠泊在河岸边的驳船;/n步骤3.2,将第一履带吊、汽车吊的钢丝绳下降,使该幅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驳船甲板固定,该幅钢桁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履带吊吊起;/n步骤3.3,通过卷扬机带动所述驳船和该幅钢桁架向对岸缓慢行驶,所述第一履带吊跟随该幅钢桁架行走,直至所述驳船靠到对岸;/n步骤3.4,在对岸预先布置一第二履带吊,待所述驳船靠岸后,用该第二履带吊起吊该幅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履带吊共同起升,用双机抬吊的方法将该幅钢桁架吊上桥墩,并与桥墩上的支座定位连接;/n步骤3.5,重复步骤3.1至3.4,以将另一幅钢桁架吊上桥墩,使所述两幅钢桁架相对对称设置;/n步骤4,通过第一履带吊将拼装的一桥面板块直接吊装在所述两幅钢桁架之间,拼装的另一桥面板块先用驳船运到对岸,再用第二履带吊吊装在所述两幅钢桁架之间;/n步骤5,将所述桥面板块分段与所述两幅钢桁架进行装配和焊接,完成整个钢结构拱桥的拼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跨距钢结构拱桥浮拖法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含:
步骤1,所述的钢结构拱桥包含若干段分段制作的钢桥组件,按照现场的拼装状态在厂内进行整体预拼装;
步骤2,钢桥组件运抵现场后,在现场的河岸上,将所述钢桥组件按拼装区域进行拼装,所述的拼装区域包含:两幅钢桁架、两个桥面板块;
步骤3,将所述的两幅钢桁架分别浮拖并吊上桥墩,具体包含:
步骤3.1,用一第一履带吊和一汽车吊将一幅钢桁架起吊,通过第一履带吊的行走和汽车吊的回转将该幅钢桁架的一端吊上靠泊在河岸边的驳船;
步骤3.2,将第一履带吊、汽车吊的钢丝绳下降,使该幅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驳船甲板固定,该幅钢桁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履带吊吊起;
步骤3.3,通过卷扬机带动所述驳船和该幅钢桁架向对岸缓慢行驶,所述第一履带吊跟随该幅钢桁架行走,直至所述驳船靠到对岸;
步骤3.4,在对岸预先布置一第二履带吊,待所述驳船靠岸后,用该第二履带吊起吊该幅钢桁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履带吊共同起升,用双机抬吊的方法将该幅钢桁架吊上桥墩,并与桥墩上的支座定位连接;
步骤3.5,重复步骤3.1至3.4,以将另一幅钢桁架吊上桥墩,使所述两幅钢桁架相对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子威沈志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鼎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