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04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24
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用于便于对果蝇蛹寄生蜂进行饲养。饲养装置包括饲养瓶,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支架,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袋托、接虫盘和攀爬杆,袋托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在袋托侧壁设有通孔,接虫盘也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且接虫盘的顶部与袋托外壁接触固定,在袋托侧壁上设有出口,攀爬杆的上端伸入出口内并与出口内壁固定连接;攀爬杆的下端与饲养瓶内壁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果蝇三龄幼虫的培育,且三龄幼虫生长为果蝇蛹时,可以沿支架攀爬至饲养瓶内壁;此时可以向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整个饲养装置,可以方便寄生蜂的饲养且操作灵活。

Fee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rosophila pupae parasitoi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蝇蛹寄生蜂的培育
,具体地说是一种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果蝇是一种害虫,它可以危害多种水果,导致水果减产、变质损坏。果蝇蛹是果蝇生活史中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可以通过培育果蝇蛹寄生蜂,饲养寄生蜂成虫。寄生蜂产卵在果蝇蛹内,寄生蜂利用果蝇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果蝇蛹死亡,最后孵化出寄生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用于方便果蝇的三龄幼虫爬到培养瓶内壁,进而便于投放进培养瓶内的寄生蜂的寄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饲养瓶,所述饲养瓶为透明件,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袋托、接虫盘和攀爬杆,所述袋托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袋托用于放置培养袋,并在袋托侧壁设有通孔,接虫盘也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且接虫盘的顶部与袋托外壁接触固定,在袋托侧壁上设有出口,攀爬杆的上端伸入出口内并与出口内壁固定连接;攀爬杆为弹性杆,攀爬杆的下端与饲养瓶内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袋托为半球形结构,在袋托的顶部固定有把手。进一步地,在支架的顶部固定有一对挂杆,在饲养瓶瓶口内壁设有内环,在内环上设有缺口,挂杆的上端置于缺口内。进一步地,在接虫盘内壁固定有过渡杆,过渡杆的上端伸入通孔内,果蝇蛹穿过通孔沿过渡杆进入接虫盘内,然后穿过出口移动至攀爬杆上。进一步地,在接虫盘上螺纹安装有竖杆,在竖杆的下端与攀爬杆之间系有拉线。进一步地,在接虫盘内壁上固定有固定座,竖杆与固定座螺纹连接。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果蝇的三龄幼虫和食物放入培养袋内;(2)将支架放入饲养瓶内,保证支架在饲养瓶内的固定,并确保支架上的攀爬杆与饲养瓶内壁接触;(3)将培养袋放入支架上部的袋托内,然后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通过皮筋将饲养瓶的瓶口扎紧,将饲养瓶放入室温(25℃左右)环境下培育;(4)待饲养瓶内壁有大量的果蝇蛹附着时,拆下纱布,向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此后寄生蜂寄生在果蝇蛹上进行生长繁殖;(5)待饲养瓶内壁果蝇蛹被寄生后,取出饲养瓶内的寄生蜂;(6)准备一只新的饲养瓶、培养袋,重复步骤(1)-(5)一至两次,即可培育出羽化状态的寄生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果蝇三龄幼虫的培育,且三龄幼虫生长为果蝇蛹时,可以沿支架攀爬至饲养瓶内壁;此时可以便于观察三龄幼虫的发育状况,当饲养瓶内壁附着大量果蝇蛹时,表明三龄幼虫基本上变为果蝇蛹,此时可以向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寄生蜂吞噬果蝇蛹而生长;饲养瓶内果蝇蛹用尽后,可取出寄生蜂放入新的饲养瓶内。整个饲养装置,可以方便寄生蜂的饲养且操作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饲养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饲养瓶的三维图;图3为饲养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饲养瓶的剖视图;图5为支架的正视图;图6为支架的剖视图;图中:1饲养瓶,11纱布,12皮筋,13放置面,2内环,21缺口,3袋托,31通孔,32耳板,33挂杆,34把手,35接虫盘,351过渡杆,36攀爬杆,37拉线,38竖杆,39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饲养装置主要包括饲养瓶1、纱布11、皮筋12、内环2和支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饲养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饲养瓶1为透明玻璃瓶,使用时,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11,然后通过皮筋12扎住纱布。在饲养瓶的外壁上设有放置面13,放置面与饲养瓶的下表面之间呈钝角夹角,将饲养瓶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后,饲养瓶呈正立状态;当放置面与地面接触后,饲养瓶呈倾斜状态,此时可以便于在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如图4所示,在饲养瓶瓶口内设有内环2,内环为圆环形的透明件,在内环的内壁上设有缺口21,缺口的设置用于对支架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在饲养瓶内侧放置支架,支架包括袋托3、挂杆33、接虫盘35、过渡杆351、攀爬杆36、拉线37和竖杆38,袋托3为半球形的中空结构,袋托的上表面为平面且袋托的顶部敞口,袋托的作用是用于放置培养袋。在培养袋内放置果蝇的三龄幼虫和食物,三龄幼虫依靠培养袋内的食物生长成为果蝇蛹。在袋托的外壁上布满通孔31,在袋托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左右设置的耳板32,在耳板上固定有挂杆33,如图5、图6所示,挂杆为弯杆,挂杆包括呈钝角夹角设置的两段,挂杆的下端与耳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将挂杆的上端置于缺口内,此时便可以实现对袋托的固定。在袋托的顶部固定有把手34,把手的设置便于方便袋托的拿取。在袋托的下方设有接虫盘35,接虫盘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接虫盘的敞口端与袋托的外壁固定连接,袋托内的果蝇蛹可以穿越通孔后进入接虫盘内。在接虫盘内固定有若干过渡杆351,过渡杆的上端伸入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固定连接,过渡杆的下端与接虫盘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接虫盘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在接虫盘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攀爬杆36,攀爬杆为塑料杆,攀爬杆的上端置于出口内并与出口内壁接触固定。攀爬杆具有弹性,当袋托置于饲养瓶内且挂杆的上端置于缺口内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攀爬杆的下端与饲养瓶内壁接触,且饲养瓶内壁与攀爬杆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在接虫盘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座39,在固定座上螺纹安装有竖杆38,竖杆的上端伸入袋托内。竖杆的下端穿越接虫盘侧壁后向下延伸。在竖杆的下端与对应的攀爬杆之间设有拉线37,旋转竖杆时,可以驱动拉线缠绕在竖杆下端或从竖杆上拆下。当拉线不断的缠绕在竖杆上时,可以拉动攀爬杆的下端使其离开饲养瓶内壁;当拉线不断的从竖杆上拆下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攀爬杆的下端逐渐靠近饲养瓶内壁直至与饲养瓶内壁接触。使用时,将支架放入饲养瓶内,然后将三龄幼虫和食物放入培养袋内,将培养袋放入袋托内,将纱布包裹在饲养瓶瓶口,最后通过皮筋扎紧饲养瓶瓶口。在三龄幼虫生长为果蝇蛹时,果蝇蛹会从袋托进入接虫盘,然后沿攀爬杆爬到饲养瓶的内壁。旋转竖杆使得攀爬杆的下端收缩,此时支架的横向尺寸变小且小于饲养瓶瓶口尺寸,进而可以方便的将支架放入饲养瓶内。且取出支架时,首先旋转竖杆使得攀爬杆与饲养瓶内壁分离,此时可以避免攀爬杆对饲养瓶内壁附着的寄生蜂造成伤害。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果蝇的三龄幼虫和食物放入培养袋内;(2)将支架放入饲养瓶内,保证支架在饲养瓶内的固定,并确保支架上的攀爬杆与饲养瓶内壁接触;(3)将培养袋放入支架上部的袋托内,然后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通过皮筋将饲养瓶的瓶口扎紧,将饲养瓶放入室温(25℃左右)环境下培育;(4)待饲养瓶内壁有大量的果蝇蛹附着时,拆下纱布,向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此后寄生蜂寄生在果蝇蛹上进行生长繁殖;(5)待饲养瓶内壁果蝇蛹数量较少或消失后,取出饲养瓶内的寄生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n饲养瓶,所述饲养瓶为透明件,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n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袋托、接虫盘和攀爬杆,所述袋托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袋托用于放置培养袋,并在袋托侧壁设有通孔,接虫盘也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且接虫盘的顶部与袋托外壁接触固定,在袋托侧壁上设有出口,攀爬杆的上端伸入出口内并与出口内壁固定连接;攀爬杆为弹性杆,攀爬杆的下端与饲养瓶内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饲养瓶,所述饲养瓶为透明件,在饲养瓶的瓶口包裹纱布;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袋托、接虫盘和攀爬杆,所述袋托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袋托用于放置培养袋,并在袋托侧壁设有通孔,接虫盘也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且接虫盘的顶部与袋托外壁接触固定,在袋托侧壁上设有出口,攀爬杆的上端伸入出口内并与出口内壁固定连接;攀爬杆为弹性杆,攀爬杆的下端与饲养瓶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袋托为半球形结构,在袋托的顶部固定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的顶部固定有一对挂杆,在饲养瓶瓶口内壁设有内环,在内环上设有缺口,挂杆的上端置于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蝇蛹寄生蜂的饲养装置,其特征是,在接虫盘内壁固定有过渡杆,过渡杆的上端伸入通孔内,果蝇蛹穿过通孔沿过渡杆进入接虫盘内,然后穿过出口移动至攀爬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晓彦史红梅高欢欢郭亚芸梁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