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以及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9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用于电连接器的两种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可分离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引脚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引脚组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以及两种端子,结构更加小巧,布局更加紧凑,更加适用于对于空间要求高的小型电子产品或电路,同时可以节约成本,为企业增加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以及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烟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不同电子产品之间或电子产品内部的连接往往通过各种电连接器完成。许多小型电子产品,例如电子烟,本身产品体积较小,其内部可用于电源和电子设备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在这种小型电子产品中的电子设备之间使用USB连接器进行连接是行业内常见的设计。USB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为行业标准件,其形状大小皆为固定。对于电子烟内部较狭小的空间,且其连接基本固定无需经常拆装的情况来说,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要和可能。另外,目前市场上通用的USB连接器多为4引脚以上。实际上,小型电子产品中的电子设备和电路结构往往并不复杂,并不是所有应用场景都会用到这些引脚。因此,在这个方面,这种电连接器也存在简化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相关的端子组件,使得电连接器更加小巧、实用,适用于特定的使用场景,并且节约成本、简化工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组,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电连接器还包括可分离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使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贴合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环绕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并进行侧向固定。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分别包括两个导电引脚。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构件。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分别设置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分别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有第一止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动结构为第一止动台。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宽度方向的位移。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止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动结构为第二止动台。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装配方向的位移。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接线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线槽,所述第二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接线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装配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结构为装配槽和/或装配孔。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环绕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并侧向固定,以使得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形变。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端子和另一端子连接时由可分离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使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和另一端子上的第二引脚组的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两个导电引脚。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构件。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上设置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嵌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有第一止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结构为第一止动台。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宽度方向的位移。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接线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装配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结构为装配槽和/或装配孔。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端子和另一端子连接时由可分离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二接触部和另一端子上的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导电接触。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两个导电引脚。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上设置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嵌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第二止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动结构为第二止动台。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纵轴方向的位移。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第二接线槽,所述第二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接线槽中。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装配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结构为装配孔。本技术提供的端子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上设置平行于所述第二嵌槽的开槽。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部分,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包括用于形成导电性连接的第一结构;第二导电部分,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导电性连接的第二结构;以及可分离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以形成所述导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第一外部设备连接至第二外部设备,包括: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片引脚组,所述第一导电片引脚组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导电片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嵌槽中;第一止动台,限制与所述第一端子配合的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和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一导电片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接线槽中,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引脚组与所述第一外部设备的导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导电片引脚组,所述第二导电片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导电片引脚组部分设置于第二嵌槽中;第二止动台,限制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在纵轴方向上的位移;和第二接线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其中,/n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n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可分离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引脚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引脚组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可分离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引脚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引脚组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环绕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并侧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分别包括两个导电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分别设置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分别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止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结构为第一止动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宽度方向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止动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结构为第二止动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纵轴方向的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接线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线槽,所述第二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接线槽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装配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为装配槽和/或装配孔。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的固定装置环绕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并侧向固定,以使得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形变。


18.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
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和另一端子连接时由可分离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一引脚组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另一端子上的第二引脚组的第二接触部导电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两个导电引脚。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上设置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嵌槽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有第一止动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结构为第一止动台。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结构限制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所述第二引脚组之间在宽度方向的位移。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接线槽,所述第一引脚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接线槽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装配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为装配槽和/或装配孔。


28.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
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接触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志银李生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卓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