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8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冷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装配体、固定装配体和导电装配体,所述固定装配体包括:上梁,包括上边框和位于上边框的内部的多个纵向延伸的上间隔板,各个上间隔板位于相邻两列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下梁,包括下边框和位于下边框的内部的多个纵向延伸的下间隔板,各个下间隔板位于相邻两列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以及两个侧板,各个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边框和下边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梁和下梁将单体电池装配体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形成有用于风冷风道的间隙,大大提高了单体电池散热效果的同时保持单体电池装配体的组合稳定性。

Air cooled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冷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风冷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迫近且逐步趋向枯竭,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下,发展新能源电动车,推到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方向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尽可能将单体电池安装紧密,以占据最小的空间。这也给出了一个特定类型的单体电池,在一定体积中输出最大能量密度。风冷电池模组重量减轻,即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因此获得了更高的电池包能量密度。电池包能量比较高,整车的续航能力越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风冷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仍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电池模组,通过上梁和下梁将单体电池装配体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形成有用于风冷风道的间隙,提高单体电池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装配体、固定装配体和导电装配体,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包括排列成多行多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每行所述单体电池沿横向排列,每列所述单体电池沿纵向排列,且相邻两列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有一纵向延伸的间隙,所述导电装配体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电装配体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电连接;/n所述固定装配体包括:/n上梁,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上端,所述上梁包括上边框和位于所述上边框的内部的多个纵向延伸的上间隔板,所述上边框围绕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外表面,各个所述上间隔板位于相邻两列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中;/n下梁,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下端,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装配体、固定装配体和导电装配体,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包括排列成多行多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每行所述单体电池沿横向排列,每列所述单体电池沿纵向排列,且相邻两列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有一纵向延伸的间隙,所述导电装配体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上表面,且所述导电装配体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电连接;
所述固定装配体包括:
上梁,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上端,所述上梁包括上边框和位于所述上边框的内部的多个纵向延伸的上间隔板,所述上边框围绕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外表面,各个所述上间隔板位于相邻两列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下梁,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下端,所述下梁包括下边框和位于所述下边框的内部的多个纵向延伸的下间隔板,所述下边框围绕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外表面,各个所述下间隔板位于相邻两列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以及
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横向宽度为2mm~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间隔板的厚度与相邻两列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横向宽度相同,以保持相邻两列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的高度为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的1/4~1/8;
所述下边框的高度为所述单体电池的高度的1/4~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板包括从上至下的上端固定部、散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华陈龙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数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