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88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和堵头,所述水冷板内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流道,所述水冷板上设有贯通所述水冷板上板和水冷板下板的第一通孔,所述堵头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堵头一端与所述水冷板上板密封连接,所述堵头另一端与所述水冷板下板密封连接,所述水冷板和所述堵头之间形成有汇流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电池模组、连接件和至少一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冷装置,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水冷板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冷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在满足水冷板机械开孔需求的同时不会影响水冷板内部过流水平,使其拥有良好的液冷面积和过流截面。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liquid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为了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达到预定的电压和容量,通常需要将多个锂离子电池进行串联,组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产热量大,而热量急聚易产生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容易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和寿命衰减,甚至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发生。为保证电池模组高效、可靠的工作,通常采用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和/或保温管理。散热装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风冷,另一种是液冷。风冷方式有着设计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但由于通常电池模组布置较为密集,空气流动阻力大,内部流畅难以组织,流动死区多,容易导致电池模组局部高温;并且风冷方式需要采用敞开或者半敞开设计,不利于防水防尘设计要求。而液冷方式因其集成度和散热效率均较高,因此成为电池模组散热常用的方案。液冷方式的基本组成包括电动水泵、温度传感器和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10)和堵头(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内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流道(103),所述水冷板(10)上设有贯通所述水冷板(10)上板(101)和所述水冷板(10)下板(102)的第一通孔(104),所述堵头(2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04)内,所述堵头(20)的一端与所述水冷板(10)上板(101)密封连接,所述堵头(20)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板(10)下板(102)密封连接,所述水冷板(10)和所述堵头(20)之间形成有汇流流道(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10)和堵头(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内设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流道(103),所述水冷板(10)上设有贯通所述水冷板(10)上板(101)和所述水冷板(10)下板(102)的第一通孔(104),所述堵头(2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04)内,所述堵头(20)的一端与所述水冷板(10)上板(101)密封连接,所述堵头(20)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板(10)下板(102)密封连接,所述水冷板(10)和所述堵头(20)之间形成有汇流流道(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0)包括依次顺连的上限位板(201)、中间侧板(202)和下限位板(203),所述上限位板(201)中部开设有贯通所述堵头(20)的第二通孔(204),所述上限位板(201)与所述水冷板(10)上板(101)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下板(102)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04)处还形成有堵头连接部(105),所述下限位板(203)与所述堵头连接部(105)密封连接,所述水冷板(10)和所述中间侧板(202)形成所述汇流流道(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侧板(202)为曲面板,所述上限位板(201)与所述中间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莉赵继阳李伟何剑浩王群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