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77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组和透明隔热胶层,导光板包括相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光学膜片组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透明隔热胶层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由此,透明隔热胶层将光源与导光板隔离开来,可避免光源的高温对导光板产生影响,同时,光源与透明隔热胶层之间可靠近设置以使得光线尽可能多地入射至透明隔热胶层中和导光板中,保证高的光线入射率,避免光线损失;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导光板不会受到光源的高温影响,且具有较高的光线利用率,从而具有较高的显示亮度。

A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器,其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后方的背光模组提供光线。目前的液晶显示器有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两种。对于侧入式背光方案,如图1所示,LED光源001从导光板002的侧面入光,因LED灯珠的表面温度较高,而塑胶材料的导光板002的熔融温度较低,所以需要将塑胶导光板的入光面与LED灯珠表面隔开一段距离,防止LED表面烫伤导光板002或者熔融导光板002。但隔开后LED发出的光无法全部入射到导光板002内部,导致光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光效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相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以及透明隔热胶层,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隔热胶层为紫外光固化透明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厚度为1毫米~2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入光面为平面;或者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入光面形成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凹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其至少设于所述透明隔热胶层上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对应的侧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为黑色油墨层或黑色胶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包括相对安装的后壳和前盖;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设于所述后壳和前盖之间;以及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出光侧与所述前盖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周缘的侧板,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散热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脂和导热双面胶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叠层形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组和透明隔热胶层,透明隔热胶层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光源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由此,透明隔热胶层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隔离开来,避免光源的高温对导光板产生影响,同时,光源与透明隔热胶层之间可靠近设置以使得光线尽可能多地入射至透明隔热胶层中,保证高的光线入射率,避免光线损失;基于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导光板不会受到光源的高温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显示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001-LED光源,002-导光板;100-背光模组;1-导光板;2-光源,21-电路板,22-发光元件;3-透明隔热胶层,30-凹槽;4-遮光层;5-光学膜片组,51-扩散片,52-棱镜片;200-显示装置;9-壳体,91-后壳,911-底板,912-侧板,92-前盖,93-胶框;8-散热层;显示面板7,反射片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光源2、光学膜片组5以及透明隔热胶层3,其中,导光板1包括相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2设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该入光面发光,光学膜片组5设于导光板1的出光面一侧,透明隔热胶层3设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上,由此,透明隔热胶层3位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与光源2之间,光源2发出的光线首先折射进入透明隔热胶层3,然后折射进入导光板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通过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上设置透明隔热胶层3,使得光源2与导光板1之间间隔开来,由此,可以避免光源2工作产生的高温影响导光板1,同时,光源2发出的光线首先折射进入透明隔热胶层3,然后折射进入导光板1,光源2可以与透明隔热胶层3之间设置地尽量靠近,从而可以提高光线入射至透明隔热胶层3和导光板1的比例,进而提高光线利用率,保证背光源的高亮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隔热胶层3为无影胶,也即紫外光固化透明胶,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聚合、交联反应而由液态转变为固体层,可以通过涂覆、印刷等方式设置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上,并且能够牢固地附着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上,无需其他的固定结构,简化安装;此外,无影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用于光源2与导光板1之间不会造成光线的损失。透明隔热胶层3的厚度根据光源2的功率以及导光板1的耐热性进行具体选择。光源2功率越大,则需要的透明隔热胶层3的厚度(指由导光板1的入光面至光源2方向)也就越大,导光板1本身材料的耐热性差,则可以设置厚度更大的透明隔热胶层3。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隔热胶层3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毫米。进一步地,基于背光模组100的窄边框考虑,透明隔热胶层3的厚度d可为1毫米~2毫米,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光源2包括电路板21以及设于电路板21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22,发光元件22朝向导光板1的入光面发光。发光元件22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隔热胶层3的入光面也即其朝向光源2的一面可为平面,由此,透明隔热胶层3大体呈长方体等规则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板,具有相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n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n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以及/n透明隔热胶层,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具有相接的入光面和出光面;
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
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以及
透明隔热胶层,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热胶层为紫外光固化透明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厚度为1毫米~2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入光面为平面;或者
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透明隔热胶层的入光面形成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其至少设于所述透明隔热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肖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