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778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周侧的侧板及多个灯源,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自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朝向容置槽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灯源,所述侧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灯源,所述侧板上的灯源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和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实现均匀导光,提高用户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应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中,将光源和电路结构设于背光源底部。光源发出光线后,光线经由底部反射片后和表面扩散板实现散射,进而实现均匀的导出光线至显示区。但是,显示区的中部相比较于边缘的光线较为集中,导致显示区的中部比边角亮度较高,也就是说,由于显示区的边缘和中部的受光不同,导致显示区形成暗带。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如何解决背光模组的亮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周侧的侧板及多个灯源,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自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朝向容置槽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灯源,所述侧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灯源,所述侧板上的灯源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和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与所述底板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n背光载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周侧的侧板及多个灯源,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自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朝向容置槽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灯源,所述侧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灯源,所述侧板上的灯源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和/n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灯源的一侧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光载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周侧的侧板及多个灯源,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自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朝向容置槽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灯源,所述侧板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灯源,所述侧板上的灯源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和
光学调控膜,所述光学调控膜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灯源的一侧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周缘设有多个所述侧板;
每一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灯源,每一侧板上的多个灯源呈线性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一侧板与所述底板的夹角为θ,90°﹤θ﹤180°;
且/或,定义所述光学调控膜至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8mm≤H≤15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侧板上的灯源至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D,定义所述光学调控膜至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D≤H/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航王家豪顾毓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