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导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9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入珠和螺帽;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外筒部从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而形成有向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槽部,所述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以使突出端比外筒部的突出端更靠近主体筒部侧的方式与外筒部向相同方向从主体筒部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入珠包括嵌入接头主体呈筒状的嵌入端和远离嵌入端的导管连接端,所述嵌入端可拆卸地嵌入槽部内侧以形成密封部;所述导管连接端于远离轴心方向上径向凸出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导管接头内部流体流动的动能而使导管接头具有更好密封性的密封导管接头。

Seal conduit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导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密封导管接头。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制造、医疗和医药用品制造、食品加工及工业领域的制造工序中,需要使用各种流体(如高纯度药液、高纯度化学试剂等),而这些流体在机器设备中必然是通过导管进行输送的,导管和导管之间、导管和设备之间就需要有导管接头进行连接。若是导管接头的密封性不够好或是不达标,就会在接头处产生漏液等现象,显然这种情况是不能产生的,因此需要密封效果优异的导管接头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目前,在公告号为JP2799562B2的日本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树脂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套筒和紧固件;在其使用时将导管套设于套筒的一端,再将套筒的另一端与接头主体连接,最后使用紧固件将导管和套筒更进一步地紧固于接头主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导管接头处的密封连接效果。而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64461130B的专利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树脂制管接头,同样也包括接头主体、套筒和紧固件,使用时也是将导管套设于套筒的一端,再将套筒的另一端与接头主体连接,最后使用紧固件将导管和套筒更进一步地紧固于接头主体。在该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插入部插入槽部的插入率和倍率,从而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仅仅只利用了导管接头材料的特性和部分结构的特性,来提高导管连接时更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导管接头内部流体流动的动能而使导管接头具有更好密封性的密封导管接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入珠和螺帽;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外筒部从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而形成有向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槽部,所述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以使突出端比外筒部的突出端更靠近主体筒部侧的方式与外筒部向相同方向从主体筒部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入珠包括嵌入接头主体呈筒状的嵌入端和远离嵌入端的导管连接端,所述嵌入端可拆卸地嵌入槽部内侧以形成密封部;所述导管连接端于远离轴心方向上径向凸出设置;所述螺帽与接头主体螺纹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和入珠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以流体流通的流道;所述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珠内部的流道内周向设置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向入珠轴心方向凸出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圈至少部分设置于流道内对应导管连接端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圈沿入珠轴向截面成台阶状,并延伸至入珠的嵌入端或导管连接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圈包括与流道内壁形成一定夹角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通过弧面与流道表面光滑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通过通过弧面与一水平连接面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圈凸起的高度设置为0.1mm-3mm之间;所述环形圈的宽度设置为至少0.1m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与流道内壁之间的夹角设置为20°-90°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连接面的轴向长度设置为0.1-3mm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设置为弧面且曲率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管接头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流道内的流体在流至环形圈位置处时,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圈受到流体对它产生的冲击力,其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同,又由于环形圈是固定在流道内部的,更具体地来说整个入珠是一体成型的,因此当环形圈受到流体冲击力时,即可等同于入珠受到了流体沿流动方向的冲击力,这样就使得入珠产生了一个沿着流体流动方向运动的趋势。入珠的一端是嵌入接头主体的嵌入端,若这个冲击力的方向和入珠嵌入接头主体的嵌入方向相同,就能够利用流体冲击的冲击力,提高对嵌入端的密封压力,使得嵌入端的密封效果更好;若这个冲击力的方向和嵌入端嵌入接头主体的嵌入方向相反,即将入珠产生一个向螺帽方向的运动趋势,这样就使得入珠、导管和螺帽之间形成的第一密封面的密封压力得到了提高,从而利用流体冲击的冲击力增强了第一密封面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一中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一中入珠、螺帽和导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二中入珠环形圈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三中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三中入珠、螺帽和导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三中入珠环形圈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四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四中入珠、螺帽和导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四中入珠环形圈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五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五中入珠、螺帽和导管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五中入珠环形圈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六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七入珠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一中流体自左向右流动的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一中流体自右向左流动的示意图。图中:1、接头主体;11、主体筒部;12、外筒部;13、内筒部;14、槽部;2、入珠;21、嵌入端;22、导管连接端;3、螺帽;4、导管;5、流道;6、第一密封面;7、环形圈;71、第一表面;72、第二表面;73、水平连接面;74、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17对本技术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包括大体呈筒状的接头主体1、大体呈筒状的入珠2和大体呈筒状的螺帽3,入珠2的一端与接头主体1之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在入珠2嵌入接头主体1的位置形成密封部;入珠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4,螺帽3与接头主体1之间螺纹连接,且于连接时通过挤压入珠2将导管4紧固于接头主体1,同时在入珠2抵触导管4和螺帽3的表面形成第一密封面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入珠和螺帽;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外筒部从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而形成有向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槽部,所述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以使突出端比外筒部的突出端更靠近主体筒部侧的方式与外筒部向相同方向从主体筒部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入珠包括嵌入接头主体呈筒状的嵌入端和远离嵌入端的导管连接端,所述嵌入端可拆卸地嵌入槽部内侧以形成密封部;所述导管连接端于远离轴心方向上径向凸出设置;所述螺帽与接头主体螺纹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和入珠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以流体流通的流道;所述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珠内部的流道内周向设置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向入珠轴心方向凸出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导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入珠和螺帽;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外筒部从主体筒部向其轴心方向一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而形成有向轴心方向一侧开口的槽部,所述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且以使突出端比外筒部的突出端更靠近主体筒部侧的方式与外筒部向相同方向从主体筒部同轴地突出设置;所述入珠包括嵌入接头主体呈筒状的嵌入端和远离嵌入端的导管连接端,所述嵌入端可拆卸地嵌入槽部内侧以形成密封部;所述导管连接端于远离轴心方向上径向凸出设置;所述螺帽与接头主体螺纹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和入珠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以流体流通的流道;所述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珠内部的流道内周向设置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向入珠轴心方向凸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至少部分设置于流道内对应导管连接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导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沿入珠轴向截面成台阶状,并延伸至入珠的嵌入端或导管连接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张虞旭驹潘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