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9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其包括接头主体、内环和螺帽,在其内环的突出部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之间设一过渡段,过渡段的轴向长度为突出部的轴向长度的15%~30%,过渡段的外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内环的轴向的夹角为0°~35°,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通过该突出部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与管子的内壁形成面接触,作用面积增大,二者间的挤压作用力被分散,且该过渡段还减小了管子的弯折曲率,减小对管子的损伤作用,实现扩径的锥面与管子的内壁紧密接触和紧固;而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则是防止高温环境下,管子沿缩径的锥面向外滑出。

A pipe joint connected with a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
本技术属于管件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流体输送及流体处理过程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5743572A公开了一种常用于半导体制造、制药、食品加工及化学工业等
制造过程中流体输送的管接头,如附图1和2所示,该管接头由接头主体1、内环2和螺帽3三个部件构成,接头主体1的外筒部11和内筒部12之间形成环形的槽部13。使用时,树脂制的管子4前端经扩口后套在内环2的外周,再和内环2一起插入接头主体1,管子4被固定在外筒部11的内部,内环2的插入部21插入槽部13,螺帽3通过螺合部31紧固在接头主体1的外筒部11的外周。内环2与管子4接触的一端,包括一个像山一样的形状的突出部22,其使得套在其外周的管子4扩径,从而防止管子4从内环2上脱落的作用。该内环2的突出部22的外表面包括从末端开始逐渐扩径的锥面221和由转折位置开始逐渐缩径的锥面222,扩径的锥面221和缩径的锥面222间由一条圆形线220相连,即扩径的锥面221和缩径的锥面222直接相连,圆形线220对应突出部22的最厚处,从外观上看,最厚处是尖的。管子4套在内环2的外周后,突出部22的外周抵靠管子4的内壁,突出部22的尖的最厚处与管子4的内壁接触最紧密、挤压作用力最大,而在此处二者间仅形成线接触,作用面积小,作用力非常集中,且对应管子4的弯折区域41会出现较大的曲率弯折,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极易对管子4造成损伤。此外,由于扩径的锥面221和缩径的锥面222间仅由一条圆形线220直接相连,套在其外周的管子4由扩径陡然变为缩径,在圆形线220对应的区域附近,管子4的内壁和突出部22的外表面间容易存在一定的间隙,即管子4的弯折区域41附近的内壁未与突出部22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密封性未达最佳。此外,由于突出部22的扩径的锥面221和缩径的锥面222的倾斜角设置不合理,当扩径的锥面221倾斜角过小,缩径的锥面222的倾斜角又比较大时,而扩径的锥面221和缩径的锥面222间仅由一条圆形线220直接相连,不能有效阻止管子4的滑动,当管接头和管子4用于高温环境中,管子4受热软化后,极易沿着缩径的锥面222向外滑出,从而导致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管接头的内环的突出部容易对管子造成损伤,突出部的最厚处附近的外表面未能与管子的内壁紧密接触及高温环境下管子沿着内环向外滑出导致的密封失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该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其具有同轴设置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的外筒部和内筒部由主体筒部向同一方向突出的设置,所述的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内侧,所述的外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大于内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由所述的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形成一槽部,所述的槽部的开口方向与外筒部和内筒部的突出方向相同;内环,其具有依次同轴连续设置的筒状的插入部、筒状的嵌合部、筒状的连结部和突出部及位于中心的流体通道,所述的嵌合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嵌合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的插入部从嵌合部的一侧突出的设置,并由所述的接头主体的槽部的开口插入该槽部,所述的连结部和突出部从嵌合部的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的突出部的外表面包括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所述的扩径的锥面位于突出部的最末端,所述的缩径的锥面位于连结部和扩径的锥面之间,所述的突出部和连结部压入管子一端的内部,并将管子夹在其与所述的外筒部之间,该内环能够在与管子连结的状态下与接头主体连接或脱离;螺帽,其通过内螺纹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的外筒部,并与所述的内环一起将管子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其中,所述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的轴向长度为突出部的轴向长度的15%~30%,所述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内环的轴向的夹角为0°~35°,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现有的管接头的内环的突出部的外表面包括从末端开始逐渐扩径的锥面和由转折位置开始逐渐缩径的锥面,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间仅由一条圆形线相连,即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直接相连,圆形线对应突出部的最厚处,从外观上看,最厚处是尖的。内环的突出部插入管子一端的内部,突出部的外周抵靠管子的内壁,该尖的最厚处与管子的内壁接触最紧密、挤压作用力最大,而在此处二者间仅形成线接触,作用面积小,作用力非常集中,且在该区域管子会出现较大的曲率弯折,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对管子造成极大的损伤。现有的管接头中,内环的突出部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间仅由一条圆形线直接相连,套在其外周的管子由扩径陡然变为缩径,在圆形线对应的区域附近,管子的内壁和突出部的外表面间容易存在一定的间隙,即管子的相应区域的内壁未与突出部的最厚处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因此,管接头与管子间的密封性未能达到最佳。另外,由于突出部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的倾斜角设置不合理,扩径的锥面倾斜角过小,缩径的锥面的倾斜角又比较大时,而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间仅由一条圆形线直接相连,不能有效阻止管子的滑动,当管接头和管子用于高温环境中,管子受热软化后,极易沿着缩径的锥面向外滑出,从而导致泄漏。本技术提供的管接头,在所述的内环的突出部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之间加设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的轴向长度为突出部的轴向长度的15%~30%。该内环的连结部和突出部插入管子一端的内部后,突出部的最厚处通过该过渡段的外表面与管子的内壁形成面接触,作用面积增大,二者间的挤压作用力被分散,且该过渡段的外表面还减小了管子的弯折曲率,两种作用叠加,大大减小了对管子的损伤。此外,该内环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内环的轴向的夹角为0°~35°,当突出部插入管子一端的内部后,管子的弯折曲率始终落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减小对管子的损伤,并确保管子的内壁与突出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不留空隙,改善管子与内环间的密封效果。此外,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其使得处于末端的扩径的锥面形成管子沿着缩径的锥面向外滑出的阻碍,可阻止管子沿缩径的锥面及过渡段向外滑出。当所述的管接头和管子用于高温环境下,管子受热变软后,管子可能会沿着缩径的锥面滑动一定的距离,但是由于末端的扩径的锥面与内环的轴向间的夹角大于缩径的锥面与内环的轴向间的夹角,那么扩径的锥面可阻止管子的滑出,不利于管子的滑出,进而确保了高温环境下管接头和管子间的可靠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25~35°,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10~20°。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25~35°,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10~20°时,确保在高温环境下,管子不会沿着缩径的锥面向外滑出和密封性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管子的弯折曲率,使管子的弯折曲率始终落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减小对管子的损伤,延长管子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为等径的圆柱面且与所述的内环的轴向平行,且所述的圆柱面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所述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包括:/n接头主体,其具有同轴设置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的外筒部和内筒部由主体筒部向同一方向突出的设置,所述的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内侧,所述的外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大于内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由所述的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形成一槽部,所述的槽部的开口方向与外筒部和内筒部的突出方向相同;/n内环,其具有依次同轴设置的筒状的插入部、筒状的嵌合部、筒状的连结部和突出部及位于中心的流体通道,所述的嵌合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嵌合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的插入部从嵌合部的一侧突出的设置,并由所述的接头主体的槽部的开口插入该槽部,所述的连结部和突出部从嵌合部的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的突出部的外表面包括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所述的扩径的锥面位于突出部的最末端,所述的缩径的锥面位于连结部和扩径的锥面之间,所述的突出部和连结部压入管子一端的内部,并将管子夹在其与所述的外筒部之间,该内环能够在与管子连结的状态下与接头主体连接或脱离;/n螺帽,其通过内螺纹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的外筒部,并与所述的内环一起将管子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的轴向长度为突出部的轴向长度的15%~30%,所述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内环的轴向的夹角为0°~35°,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其具有同轴设置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的外筒部和内筒部由主体筒部向同一方向突出的设置,所述的内筒部设置于外筒部的内侧,所述的外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大于内筒部的突出于主体筒部的长度,由所述的主体筒部、外筒部和内筒部包围形成一槽部,所述的槽部的开口方向与外筒部和内筒部的突出方向相同;
内环,其具有依次同轴设置的筒状的插入部、筒状的嵌合部、筒状的连结部和突出部及位于中心的流体通道,所述的嵌合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嵌合于外筒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的插入部从嵌合部的一侧突出的设置,并由所述的接头主体的槽部的开口插入该槽部,所述的连结部和突出部从嵌合部的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的突出部的外表面包括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所述的扩径的锥面位于突出部的最末端,所述的缩径的锥面位于连结部和扩径的锥面之间,所述的突出部和连结部压入管子一端的内部,并将管子夹在其与所述的外筒部之间,该内环能够在与管子连结的状态下与接头主体连接或脱离;
螺帽,其通过内螺纹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的外筒部,并与所述的内环一起将管子紧固于所述的接头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扩径的锥面和缩径的锥面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的轴向长度为突出部的轴向长度的15%~30%,所述的过渡段的外表面上任一点的切线与内环的轴向的夹角为0°~35°,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大于其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25°~35°,所述的内环的轴向与缩径的锥面间的夹角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管子连接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柯文静潘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