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4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属于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把没有减震功能,车把不可调节的问题,包括第一车把、第二车把,所述第一车把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车把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对应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车把一端成弯弧状,所述第二车把背离弯弧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车把内部,所述第二车把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车把与所述第二车把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把中间位置下方垂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下方固定连有车把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效果好,可以自由收缩车把长度以及改变车把握持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强烈,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车上下班,环保低碳,现有的自行车,其车把下端直接连接有车架连接管,车架连接管下端连接车架,从而通过控制车把的方向,实现了整个自行车的平稳运行,但是,现有的自行车车把没有减震功能,使得自行车在泥泞或坑洼的道路上行进时,会出现明显的颠簸,不仅会使手臂颤抖变麻,而且还有可能损坏自行车。在自行车的运输过程中,或者停放在自行车停车区内时,车把则成为主要的限制空间的部件,而且车把长度不可调不能适应各个年龄段的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缺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把没有减震功能,车把不可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包括第一车把、第二车把,所述第一车把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车把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垂直对应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车把一端成弯弧状,所述第二车把背离弯弧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车把内部,所述第二车把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车把与所述第二车把通过U型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把中间位置下方垂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下方固定连有车把立管。可选地,所述U型螺栓螺纹部水平方向上对应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穿孔上穿设有倒U件,所述倒U件拆卸方便,可以防止U型螺栓因为车把震动而产生松动。可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压板、减震弹簧、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把手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和所述压板内壁的底部搭接,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减弱来自行车底部的颠簸,从而减弱震动能量的传递使得手臂不会颤抖变麻。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大小相同,U型螺栓的直径略小于或者等于轴孔直径,使得U型螺栓可以顺利的装卸。可选地,所述第二车把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车把的直径,正好贴附在所述第一车把内壁,保证所述第二车把水平部可以自由在所述第一车把内部伸缩。可选地,所述第二车把弯弧端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均匀设有橡胶凸起,起到防止车把滑脱的作用。本技术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第二车把背离弯弧端可以在第一车把内部自由伸缩,通过U型螺栓的紧固作用实现了车把长度的可控性。(2)减震弹簧具有缓冲作用,减弱了震动能量的传递,增加自行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车把与第二车把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第一车把;2-第二车把;3-第一轴孔;4-第二轴孔;5-U型螺栓;6-减震装置;61-压板;62-减震弹簧;63-固定块;7-穿孔;8-倒U件;9-防滑套;10-橡胶凸起;11-车把立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包括第一车把1、第二车把2,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车把1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垂直对应的第一轴孔3,所述第二车把2一端成弯弧状,所述第二车把2背离弯弧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所述第二车把2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车把1的直径,正好贴附在所述第一车把1内壁,保证所述第二车把2水平部可以自由在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伸缩。所述第二车把2上设有第二轴孔4,所述第一轴孔3与所述第二轴孔4大小相同,U型螺栓5的直径略小于或者等于轴孔直径,使得U型螺栓5可以顺利的装卸。所述第一车把1与所述第二车把2通过U型螺栓5紧固连接,所述U型螺栓5螺纹部水平方向上对应设有两个穿孔7,所述穿孔7上穿设有倒U件8,所述倒U件8拆卸方便,可以防止U型螺栓5因为车把震动而产生松动。在所述第一车把1中间位置下方垂直设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包括压板61、减震弹簧62、固定块63,所述固定块63与所述第一把手1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63的下表面和所述压板61内壁的底部搭接,通过减震弹簧62的缓冲作用,减弱来自自行车底部的颠簸,从而减弱震动能量的传递使得手臂不会颤抖变麻。所述第二车把2弯弧端套设有防滑套9,所述防滑套9上均匀设有橡胶凸起10,起到防止车把滑脱的作用。所述减震装置6下方固定连有车把立管11。使用时,首先将用于紧固第一车把1和第二车把2的U型螺栓5从第一轴孔3和第二轴孔4内拔出,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要调整的长度,然后插入U型螺栓5,并且穿设倒U件8以防止U型螺栓5松动,自行车在泥泞或坑洼的道路上行进时,会出现明显的颠簸,减震弹簧62具有缓冲作用,减弱了震动能量的传递。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把(1)、第二车把(2),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车把(1)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垂直对应的第一轴孔(3),所述第二车把(2)一端成弯弧状,所述第二车把(2)背离弯弧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所述第二车把(2)上设有第二轴孔(4),所述第一车把(1)与所述第二车把(2)通过U型螺栓(5)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把(1)中间位置下方垂直设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下方固定连有车把立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把(1)、第二车把(2),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车把(1)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垂直对应的第一轴孔(3),所述第二车把(2)一端成弯弧状,所述第二车把(2)背离弯弧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车把(1)内部,所述第二车把(2)上设有第二轴孔(4),所述第一车把(1)与所述第二车把(2)通过U型螺栓(5)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把(1)中间位置下方垂直设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下方固定连有车把立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螺栓(5)螺纹部水平方向上对应设有两个穿孔(7),所述穿孔(7)上穿设有倒U件(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佟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佟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