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4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固定杆;车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车把握杆;第一车把握杆的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车把握杆;车把固定杆与第一车把握杆的铰接处滑动套接有固定套管;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固定环;第一车把握杆的端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容纳设置有CC型花蓝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车把能够变形,可提供多种骑行姿势,缓解骑行疲劳,提高骑行乐趣。

A new bicycle handle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
本公开一般涉及自行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骑行健身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亲近自然。传统的自行车车把都是固定的,骑行者在骑着自行车出游或锻炼身体时,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不仅容易疲劳,而且无趣,不能满足人们出游骑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变形,可提供多种骑行姿势,缓解骑行疲劳,提高骑行乐趣的新型自行车车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把固定杆;车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有可向上方转动90度的第一车把握杆;第一车把握杆远离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二车把握杆;车把固定杆与第一车把握杆的铰接处滑动套接有固定套管;车把固定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弹簧卡销;弹簧卡销贴近固定套管设置;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上沿周向固定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贴近固定套管设置;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固定环;第一车把握杆远离车把固定杆的端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室;容纳腔室远离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与外部连通形成容纳腔室入口;容纳腔室入口内可分离的胀紧卡接有橡胶卡塞;容纳腔室内容纳设置有CC型花蓝钩。优选的,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上位于第二车把握杆与连接固定环之间固定套接第一车把套;第二车把握杆的外壁上固定套接第二车把套。优选的,第一车把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第二车把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优选的,固定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优选的,第二车把握杆远离第一车把握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防脱挡块。优选的,车把固定杆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沿周向设置有第四防滑纹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自行车车把设置有第一车把握杆和第二车把握杆,骑行者可握住第一车把握杆或第二车把握杆骑行,提供了两种骑行姿势;同时,可通过调整车把变形获得另外的车把握把方式,如图2所示。首先,拔出任意一个橡胶卡塞,将容纳腔室内的花篮钩取出,再将橡胶卡塞卡紧在容纳腔室入口内;然后,通过按下弹簧卡销,将固定套管滑移远离第一车把握杆与车把固定杆的铰接处,再向上转动第一车把握杆,使其处于竖直状态,将花篮钩的两端分别勾住一个连接固定环,将花篮钩拧紧固定,此时,车把又具有第一车把握杆和第二车把握杆两种新的握把方式;综上,本技术的自行车车把能够变形,可提供多种骑行姿势,缓解骑行疲劳,提高了骑行乐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行车车把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1、车把固定杆;12、第一车把握杆;13、第二车把握杆;14、固定套管;15、花篮钩;21、连接固定环;22、容纳腔室;23、橡胶卡塞;24、第一车把套;25、第一防滑纹路;31、第二车把套;32、第二防滑纹路;33、防脱挡块;41、弹簧卡销;42、限位环;43、第三防滑纹路;111、固定部;112、第四防滑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把固定杆11;车把固定杆11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有可向上方转动90度的第一车把握杆12;第一车把握杆12远离车把固定杆11的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二车把握杆13;车把固定杆11与第一车把握杆12的铰接处滑动套接有固定套管14;车把固定杆11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弹簧卡销41;弹簧卡销41贴近固定套管14设置,弹簧卡销41限定了固定套管14靠近车把固定杆11一侧的位置;第一车把握杆12的外壁上沿周向固定设置有限位环42;限位环42贴近固定套管14设置,限位环42限定了固定套管14靠近第一车把握杆12一侧的位置;弹簧卡销41和限位环42将固定套管14限位在车把固定杆11与第一车把握杆12的铰接处,将第一车把握杆12固定住,保持车把的第一形态。第一车把握杆12的外壁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固定环21;第一车把握杆12远离车把固定杆11的端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室22;容纳腔室22远离车把固定杆11的端部与外部连通形成容纳腔室入口;容纳腔室入口内可分离的胀紧卡接有橡胶卡塞23;容纳腔室22内容纳设置有CC型花蓝钩1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设置一个花蓝钩15即可满足需求,之所以两侧都设置花蓝钩15,首先是可以保证车把两侧的平衡;其次,可以有一个备用,花蓝钩15因经常被用到,出现故障会影响车把的使用,设置两个就基本不会造成影响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如图1所述,本技术的自行车车把处于第一种形态,设置有第一车把握杆12和第二车把握杆13,骑行者可握住第一车把握杆12或第二车把握杆13骑行,提供了两种骑行姿势;再有,如图2所述,本技术的自行车车把处于第二种形态,又提供了两种新的骑行姿势,第一种形态的车把通过如下操作可变形为第二种形态。第一步:拔出任意一个橡胶卡塞23,将容纳腔室22内的花篮钩15取出,再将橡胶卡塞23卡紧在容纳腔室入口内;第二部:按下弹簧卡销41,将固定套管14滑移远离车把固定杆11与第一车把握杆12的铰接处,再向上转动第一车把握杆12,使其处于竖直状态;第三部:将花篮钩15两端的钩子分别勾住一个连接固定环21,再将花篮钩15拧紧固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车把握杆12的外壁上位于第二车把握杆13与连接固定环21之间固定套接第一车把套24;第二车把握杆13的外壁上固定套接第二车把套31。第一车把套24及第二车把套31的设置使得骑行者握把更舒适,提高骑行感受。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车把套2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25;第二车把套3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固定套管1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43。在移动固定套管14时,防止打滑。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车把握杆13远离第一车把握杆1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防脱挡块33。第二车把握杆13竖直设置,握把方向向下,容易滑脱,防脱挡块33的设置能够防止手滑脱,提高安全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车把固定杆1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部111,用于将整个车把固定在车架上;固定部111沿周向设置有第四防滑纹路112,使得车把固定更稳固。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把固定杆;所述车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有可向上方转动90度的第一车把握杆;所述第一车把握杆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二车把握杆;/n所述车把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铰接处滑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车把固定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弹簧卡销;所述弹簧卡销贴近所述固定套管设置;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上沿周向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贴近所述固定套管设置;/n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固定环;所述第一车把握杆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与外部连通形成容纳腔室入口;所述容纳腔室入口内可分离的胀紧卡接有橡胶卡塞;所述容纳腔室内容纳设置有CC型花蓝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把固定杆;所述车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有可向上方转动90度的第一车把握杆;所述第一车把握杆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二车把握杆;
所述车把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铰接处滑动套接有固定套管;所述车把固定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弹簧卡销;所述弹簧卡销贴近所述固定套管设置;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上沿周向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贴近所述固定套管设置;
所述第一车把握杆的外壁顶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固定环;所述第一车把握杆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远离所述车把固定杆的端部与外部连通形成容纳腔室入口;所述容纳腔室入口内可分离的胀紧卡接有橡胶卡塞;所述容纳腔室内容纳设置有CC型花蓝钩。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赵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佟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