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及设有其的乘用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乘用车。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乘用车作为一种能够运输多名乘客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为了便于车门开启和乘客的上下车,乘用车一般使用外摆式乘客门。外摆式乘客门包括门板、门泵、弯臂、转轴和平衡杆,门板通过弯臂与转轴连接,转轴与门泵转动连接,平衡杆分别与车厢和门板连接,门泵启动带动转轴转动,以使门板相对车厢水平运动,从而实现门板的打开或关闭。现有技术中,上下两个弯臂在门板上的固定点间距较小,由于外摆式乘客门是运动件,其安装的组件数量较多,且门泵、平衡杆自身球头存在间隙,当它们产生很小的位移,放大到门板上,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晃动量,甚至会出现乘客门开启时快速弹出,门板上角可能会砸坏门后的侧窗玻璃影响乘坐安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门板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出现的门板晃动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包括门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门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门板同侧的转动组件和平衡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平衡组件包括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所述第一平衡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平衡杆的一端分别与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平衡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乘用车的车厢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n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所述第一平衡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所述第二平衡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在所述门板的同侧形成三角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包括门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门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门板同侧的转动组件和平衡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平衡组件包括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所述第一平衡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平衡杆的一端分别与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板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平衡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乘用车的车厢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
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所述第一平衡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所述第二平衡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点在所述门板的同侧形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组件还包括第一平衡座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平衡座设置在所述门板的前端并且靠近所述门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部,所述第一平衡杆的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平衡座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杆的另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的外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组件还包括第二平衡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平衡座设置在所述门板的后端并且靠近所述门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平衡座与所述第一平衡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间隔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部,所述第二平衡杆的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平衡座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杆的另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玺鋆,陈良平,佟炳勇,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