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148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用户将储线机构上缠绕的铜线的自由端扯出并且依次穿过引线机构、排线轮,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而后,绕线装置带动电机转子整体沿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工作位处的绕线面转动并且使铜线逐渐放出并且绕接于该绕线面上;接着,绕线装置将驱动电机转子整体绕着转子转轴进行逐步转动,使闲置位的绕线面依次切换至工作位处进行绕线;最后,绕线完成后,将铜线剪断,升降偏转机构驱动旋转调节机构以及夹持换位机构整体向下运动并且转动背离排线装置,通过吊装设备将电机转子卸下。

A fully automatic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制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机与发动机是最常见的动力源,电机由电能进行驱动转动,发动机由燃油燃烧进行驱动转动,其中电机主要包括定子、转子等基本的结构,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池感应现象使带有导电的线圈在定子的磁场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因此在生产制造电机的过程中,线圈的绕制必不可少也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的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能够大大提升转子绕制线圈效率、能够提升了绕制线圈的均匀性、紧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的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能够大大提升转子绕制线圈效率、能够提升了绕制线圈的均匀性、紧密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步骤在于:(一)穿线阶段;S1:用户将储线机构上缠绕的铜线的自由端扯出并且依次穿过引线机构、排线轮,而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步骤在于:/n(一)穿线阶段;/nS1:用户将储线机构上缠绕的铜线的自由端扯出并且依次穿过引线机构、排线轮,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处靠近极靴布置;/n底盘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排线装置、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绕线装置,储线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排线装置上、电机转子可拆卸安装于绕线装置,电机转子包括位于底盘上方并且轴向平行于底盘宽度方向的转子转轴,转子转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柱形的旋转体,旋转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凸起的矩形铁芯,铁芯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旋转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铁芯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体的轴向、宽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穿线阶段;
S1:用户将储线机构上缠绕的铜线的自由端扯出并且依次穿过引线机构、排线轮,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处靠近极靴布置;
底盘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排线装置、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绕线装置,储线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排线装置上、电机转子可拆卸安装于绕线装置,电机转子包括位于底盘上方并且轴向平行于底盘宽度方向的转子转轴,转子转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柱形的旋转体,旋转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凸起的矩形铁芯,铁芯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旋转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铁芯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体的轴向、宽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体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铁芯背离旋转体一端面设置有与其适配的极靴,极靴的长度与铁芯的长度相等、宽度大于铁芯的宽度,位于极靴与旋转体之间的铁芯的四个周面为绕线面,排线装置用于将储线机构上铜线自由端引出并且始终紧贴于其中一绕线面上,绕线装置用于驱动电机转子沿平行于底盘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实现将铜线缠绕于绕线面上;
所述电机转子初始状态下摆正布置并且使其靠近排线装置的一绕线面在初始状态下的上下两个端面水平且该绕线面所处的位置规定为工作位、其他绕线面所处的位置规定为闲置位;
所述的排线装置包括与绕线面相配合的排线轮、用于使排线轮始终与绕线面相贴合的压紧机构且排线轮固定安装于压紧机构上、用于驱动压紧机构沿着底盘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的伸缩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将储线机构上的铜线引导至排线轮上的引线机构,其中伸缩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沿着底盘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排线轮同步运动并且使排线轮将其排出的铜线覆盖整个绕线面;
(二)绕制阶段;
S2:绕线装置带动电机转子整体沿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将发生倾覆并且对排线轮进行挤压,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排线轮始终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抵触紧贴,工作位处的绕线面转动并且使铜线逐渐放出并且绕接于该绕线面上,与此同时,伸缩电机启动运行并且由伸缩丝杆驱动水平板靠近绕线装置逐步滑动,排线轮将随着水平板进行同步运动,使排线轮排出的铜线能够覆盖整个绕线面,直至工作位处的绕线面绕接铜线完成;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底盘上端面上的矩形水平板且水平板可由伸缩驱动机构驱动沿着底盘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水平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盘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水平板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直板,竖直板靠近绕线装置一端面上架设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升降导杆,升降导杆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升降导杆之间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浮动臂,浮动臂呈L型并且包括浮动臂竖直段与浮动臂水平段,浮动臂水平段与浮动臂竖直段的顶端固接为一体并且浮动臂水平段悬置端沿着底盘的长度方向指向绕线装置,排线轮固定安装于浮动臂水平段的悬置端并且由上至下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进行抵触压紧,所述浮动臂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浮动板且浮动板活动套接于升降导杆上,浮动板与升降导杆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升降导杆上活动套接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弹力始终推动浮动板沿着升降导杆向下滑动;
所述升降导杆上活动套设有可沿其轴向进行上下滑动的调压板且调压板位于浮动板的正上方,压紧弹簧一端与调压板相抵触、另一端与浮动板相抵触并且压紧弹簧的弹力始终由调压板指向浮动板,竖直板上还架设有轴向竖直布置的调压丝杆且调压丝杆的端部与竖直板之间转动连接配合,竖直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调压电机且调压电机的输出轴与调压丝杆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连接,调压板套接于调压丝杆上并且两者构成螺纹连接配合;
所述浮动臂水平段的悬置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排线轮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排线主轮、转动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排线副轮,排线主轮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处构成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排线副轮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处构成的转动轴的轴向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排线主轮的高度小于排线副轮的高度并且排线主轮与绕线面抵触紧贴,铜线的自由端依次绕过排线副轮的上部、排线主轮的下部与绕线面之间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引线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水平板上端面且远离竖直板布置的竖直支撑架,支撑架靠近竖直板一端面固定上下对应布置的凸起一与凸起二,凸起一位于支撑架沿其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凸起二位于支撑架的底部,凸起一与凸起二之间转动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过渡滚筒,支撑板背离竖直板一端面上转动架设有压紧轮组且压紧轮组与过渡滚筒相对应布置,压紧轮组包括轴向平行于底盘长度方向的压紧轮一、轴向平行于底盘长度方向的压紧轮二,压紧轮一为凹槽轮、压紧轮二为凸起轮,凸起轮位于凹槽轮的下方并且凸起轮与凹槽轮相匹配配合,支撑架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换向轮,换向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处构成的转动轴轴向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换向轮的高度大于排线轮的高度,储线机构位于竖直板与支撑架之间并且铜线自由端依次绕过过渡滚筒、由压紧轮一与压紧轮二之间穿过、绕过换向轮、绕过排线副轮的上部、由排线主轮的下部与绕线面之间穿过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处靠近极靴布置;
所述的伸缩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水平板与底盘之间且轴向平行于底盘长度方向布置的伸缩导杆,伸缩导杆的端部位置固定架设于底盘的上端面上,伸缩导杆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水平板套接于伸缩导杆上并且水平板可沿着伸缩导杆的轴向进行滑动,两伸缩导杆之间转动设置有架设于底盘上端面上的伸缩丝杆,水平板套接于伸缩丝杆上并且两者构成螺纹连接配合,伸缩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底盘上的伸缩电机并且伸缩电机为步进电机,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伸缩丝杆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储线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水平板上端面且位于竖直板与支撑架中间的固定轴,固定轴的轴向竖直布置,固定轴上转动套接有与其同轴布置的储线筒,铜线绕接储存于储线筒上,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套设有与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的限位旋钮,固定轴上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限位旋钮抵触、另一端与储线筒抵触并且缓冲弹簧的弹力始终由限位旋钮指向储线筒;
绕线过程中,首先进行穿线处理,具体表现为,用户将储线筒上缠绕的铜线的自由端扯出并且依次绕过过渡滚筒、由压紧轮一与压紧轮二之间穿过、绕过换向轮、绕过排线副轮的上部、由排线主轮的下部与绕线面之间而后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固定连接且该连接处靠近极靴布置,而后,绕线装置带动电机转子整体沿平行于底盘的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工作位处的绕线面将发生倾覆并且对排线轮进行挤压,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排线轮始终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抵触紧贴,工作位处的绕线面转动并且使铜线逐渐放出并且绕接于该绕线面上,与此同时,伸缩电机启动运行并且由伸缩丝杆驱动水平板靠近绕线装置逐步滑动,排线轮将随着水平板进行同步运动,使排线轮排出的铜线能够覆盖整个绕线面(即使铜线在绕线面上的缠绕由极靴逐步朝向旋转体进行),直至工作位处的绕线面绕接铜线完成;
S3:绕线装置将驱动电机转子整体绕着转子转轴进行逐步转动,使闲置位的绕线面依次切换至工作位处进行绕线;
(三)卸载阶段;
S4:绕线完成后,将铜线剪断,升降偏转机构首先驱动旋转调节机构以及夹持换位机构整体向下运动并且使排线轮与工作位处的绕线面相脱离,而后,升降偏转机构驱动旋转调节机构以及夹持换位机构整体绕着竖直方向进行转动使绕线完成的电机转子背离排线装置最后,通过吊装设备将电机转子卸下;
所述的绕线装置包括升降偏转机构、旋转调距机构、夹持换位机构,夹持换位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电机转子位于两夹持换位机构之间,夹持换位机构用于对转子转轴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并且能够带动转子转轴进行逐步转动使绕线面依次切换至工作位,夹持换位机构固定安装于旋转调距机构上,旋转调距机构一方面用于调节两夹持换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电机转子、另一方面用于驱动两夹持换位机构沿着两者之间的水平对称线做旋转运动,旋转调距机构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习先张继美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正辉优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