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105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制定方案、搭设平台、搭设架体、梁下立杆搭设、钢筋网砼护坡、护坡面设置排水孔以及建设别墅。通过这样的设计,本技术方案不存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要比过去的技术更具有针对性、即时性,在操作上简单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以往建造山坡型别墅施工方法的单一性,顺利的完成了施工任务也防止了安全事故,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推广应用到一切山坡型住宅楼、办公楼、别墅等建筑,或是其他需要在山坡、边坡上搭设支模体系的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当中;实际中应用于山坡型别墅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支模,而且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A method of building hillside Vi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施工
,具体为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山坡型别墅因为处于山坡上面,往往会形成吊脚层,而吊脚层浇筑梁板前要搭设支模体系,一般就落在了倾斜的山坡上面,但这样的支模体系不稳定,无法牢固,所以要另想办法创造能够支模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即时性,在操作上简单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以往建造山坡型别墅施工方法的单一性等优点,解决了山坡型别墅不易建造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更具有针对性、即时性,在操作上简单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以往建造山坡型别墅施工方法的单一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定方案:前期先对现场地形进行测量,结合测量数据制定方案;S2、搭设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以便人工挖孔桩作业,沿山坡纵向用挖机平整出若干个逐级下降且不同标高的梯田式支模平台,上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0混凝土垫层,下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5砼及φ12@200的单层配筋,用于别墅浇筑楼板作业时搭设落地满堂脚手架,若支模落在山坡上的格构梁上时,可设置台阶式支模小平台;S3、搭设架体:架体以抱柱形式与结构拉结,钢管规格为φ48×3.5,顶部螺杆伸出钢管≤300mm,立杆自由端≤500mm,梁下立杆横距800mm,纵横向间距1000mm,步距1500mm,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000mm,步距1500mm,沿架体周边及内部纵横每隔5m立杆从底部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顶部及中间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并采取抱柱加固架体;S4、梁下立杆搭设:吊脚层梁尺寸为200×500,200×700,200×800,截面面积均小于0.3m2;S5、钢筋网砼护坡:坡面用φ6@300×300钢筋网覆盖,入土深度500mm的C16@1500钢筋头土钉固定网片,浇60mm厚C20混凝土进行护坡,C16钢筋头露出土面的部分做90度的弯曲压住钢筋网片,弯曲长度为10d=160mm;S6、护坡面设置排水孔:用DN110的PVC排水管,单根长100mm,间距2000mm梅花形布置;S7、设置副架体,稳固支模体系以保证安全性;S8、建设别墅:将原始坡地上的原始地皮掀起,所掀起的地皮土层厚度不少于200mm,然后掏空掀起地皮下面,形成可以建造房屋的建房空间,在建房空间中建造别墅单元的房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为了避免雨水进入垫层下的山坡土体,须采取钢筋网砼护坡措施,平台混凝土垫层若有断裂现象须当天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补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中,架体的外立面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和挡脚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4中,梁底可不设置立杆,梁两侧立杆与小横杆采用双扣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5中,施工按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锚固,分层浇筑的组织,及时挂网浇筑,不得使坡面长期暴露风化失稳或受雨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6中,排水孔倾斜朝下设置。(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本技术方案不存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要比过去的技术更具有针对性、即时性,在操作上简单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以往建造山坡型别墅施工方法的单一性,顺利的完成了施工任务也防止了安全事故、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推广应用到一切山坡型住宅楼、办公楼、别墅等建筑,或是其他需要在山坡、边坡上搭设支模体系的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当中;实际中应用于山坡型别墅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支模,而且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对全社会工程界的安全能起到良好的效益,可以大面积提高施工安全保障,减少企业无谓的人身、财产损失,因此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的施工效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的施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定方案:前期先对现场地形进行测量,结合测量数据制定方案;S2、搭设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以便人工挖孔桩作业,沿山坡纵向用挖机平整出若干个逐级下降且不同标高的梯田式支模平台,上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0混凝土垫层,下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5砼及φ12@200的单层配筋,用于别墅浇筑楼板作业时搭设落地满堂脚手架,若支模落在山坡上的格构梁上时,可设置台阶式支模小平台;S3、搭设架体:架体以抱柱形式与结构拉结,钢管规格为φ48×3.5,顶部螺杆伸出钢管≤300mm,立杆自由端≤500mm,梁下立杆横距800mm,纵横向间距1000mm,步距1500mm,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000mm,步距1500mm,沿架体周边及内部纵横每隔5m立杆从底部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顶部及中间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并采取抱柱加固架体;S4、梁下立杆搭设:吊脚层梁尺寸为200×500,200×700,200×800,截面面积均小于0.3m2;S5、钢筋网砼护坡:坡面用φ6@300×300钢筋网覆盖,入土深度500mm的C16@1500钢筋头土钉固定网片,浇60mm厚C20混凝土进行护坡,C16钢筋头露出土面的部分做90度的弯曲压住钢筋网片,弯曲长度为10d=160mm;S6、护坡面设置排水孔:用DN110的PVC排水管,单根长100mm,间距2000mm梅花形布置;S7、增设副架体,稳固支模体系以保证安全性;S8、建设别墅:将原始坡地上的原始地皮掀起,所掀起的地皮土层厚度不少于200mm,然后掏空掀起地皮下面,形成可以建造房屋的建房空间,在建房空间中建造别墅单元的房体。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是: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以便人工挖孔桩作业,分台阶开挖山坡、平整土方,浇捣混凝土垫层以提供支模平台,做足护坡措施,浇捣钢筋网片和土钉的混凝土垫层以固住坡上土方,为节省成本及降低风险,做方案时尽量避免出现或少出现高支模,按普通支模来设计平台标高,少做高支模这样也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实在避免不了的高支模要进行相应计算,配置合理的梁板支撑系统及各种安全措施以保证其安全性,当山坡在纵向和横向高差都较大时,需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都分台阶平整出支模平台,外架外侧增设稳固架,因山坡坡度过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定方案:前期先对现场地形进行测量,结合测量数据制定方案;/nS2、搭设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以便人工挖孔桩作业,沿山坡纵向用挖机平整出若干个逐级下降且不同标高的梯田式支模平台,上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0混凝土垫层,下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5砼及φ12@200的单层配筋,用于别墅浇筑楼板作业时搭设落地满堂脚手架,若支模落在山坡上的格构梁上时,可设置台阶式支模小平台;/nS3、搭设架体:架体以抱柱形式与结构拉结,钢管规格为φ48×3.5,顶部螺杆伸出钢管≤300mm,立杆自由端≤500mm,梁下立杆横距800mm,纵横向间距1000mm,步距1500mm,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000mm,步距1500mm,沿架体周边及内部纵横每隔5m立杆从底部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顶部及中间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并采取抱柱加固架体;/nS4、梁下立杆搭设:吊脚层梁尺寸为200×500,200×700,200×800,截面面积均小于0.3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坡型别墅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定方案:前期先对现场地形进行测量,结合测量数据制定方案;
S2、搭设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以便人工挖孔桩作业,沿山坡纵向用挖机平整出若干个逐级下降且不同标高的梯田式支模平台,上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0混凝土垫层,下层平台浇筑8-12cm厚C25砼及φ12@200的单层配筋,用于别墅浇筑楼板作业时搭设落地满堂脚手架,若支模落在山坡上的格构梁上时,可设置台阶式支模小平台;
S3、搭设架体:架体以抱柱形式与结构拉结,钢管规格为φ48×3.5,顶部螺杆伸出钢管≤300mm,立杆自由端≤500mm,梁下立杆横距800mm,纵横向间距1000mm,步距1500mm,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000mm,步距1500mm,沿架体周边及内部纵横每隔5m立杆从底部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顶部及中间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并采取抱柱加固架体;
S4、梁下立杆搭设:吊脚层梁尺寸为200×500,200×700,200×800,截面面积均小于0.3m2;
S5、钢筋网砼护坡:坡面用φ6@300×300钢筋网覆盖,入土深度500mm的C16@1500钢筋头土钉固定网片,浇60mm厚C20混凝土进行护坡,C16钢筋头露出土面的部分做90度的弯曲压住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海涛熊波黎之道余家民谢珊罗文彬陈锡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