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66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标准节、支撑钢管、可调顶托,所述的标准节由空心钢管和角钢加固箍合围而成的框架式结构,空心钢管的底部稳固插置在基座上,并且在上下两个角钢加固箍之间斜向架设有小圆钢管;所述的支撑钢管底部通过栓钉稳固插置在空心钢管内,支撑钢管的顶部稳固套设有螺母连接头,相邻两根支撑钢管之间通过水平插置的圆钢长螺杆予以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顶托由长度调节器、主螺杆和接触钢板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灵活调节支撑钢管和主螺杆的伸缩高度,材料用量少,且可以周转使用,具有结构牢固、使用便捷、支撑效果好的特点,能够提升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因在结构上临时增加荷载,常常需要对结构采用回顶措施。现有的回顶措施主要有钢管架满堂支撑、现场焊接钢结构回顶等,但这两种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如下所示:钢管架满堂支撑的方式需要占用的场地大,材料用量多,施工量大,耗用人力多;现场焊接钢结构回顶的方式施工难度大,且难以周转使用,施工效率低;在施工阶段,临时增加荷载的场地随施工进程经常变换,上述的两种方式更改成本偏高。因此有必要对回顶措施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进行针对性设计,进而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由标准模块化的构件组装而成,拼装简易快捷,回顶支撑承载力大,可有效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保障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固定在基座上的标准节、支撑钢管、可调顶托。所述的标准节由四条空心钢管,以及三个角钢加固箍合围而成的框架式结构,空心钢管的底部稳固插置在基座上,并且在上下两个角钢加固箍之间斜向架设有小圆钢管;所述的支撑钢管底部通过栓钉稳固插置在空心钢管内,支撑钢管的顶部稳固套设有螺母连接头,相邻两根支撑钢管之间通过水平插置的圆钢长螺杆予以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顶托由长度调节器,以及活动连接在长度调节器底部和顶部的主螺杆、接触钢板所组成。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的基座为方形槽钢结构,基座在顶部的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基座连接件,且基座连接件的外壁与空心钢管的内壁紧密接触且稳固套设。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的空心钢管在靠近顶部外侧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固定孔,空心钢管的高度不少于1500mm,直径为76mm,壁厚为4.5mm。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的角钢加固箍为边长50mm,厚度3mm的等边角钢结构,三个角钢加固箍依次固定在空心钢管的顶部、中部和底部。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支撑钢管沿管壁的横向和纵向交错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贯穿孔,圆钢长螺杆插置在相邻两根支撑钢管水平对应的贯穿孔之间,其中沿管壁横向开设的贯穿孔为长度调节孔,且相邻两个长度调节孔的间距为180mm;沿管壁纵向开设的贯穿孔为钢管加固孔,相邻两个钢管加固孔的间距为360mm。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螺杆直径为45mm,主螺杆的底端套设在螺母连接头的内部,主螺杆在中部设置有拧紧辅助器,且在拧紧辅助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设置有卡紧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钢管高度不少于1375mm,直径为60mm,壁厚为5.5mm。具体的:所述的圆钢长螺杆直径为20mm。具体的:所述的栓钉与空心钢管的固定孔垂直对应,栓钉的直径为22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基座采取方形槽钢结构,并通过基座连接件与空心钢管的内壁紧密接触,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2、本技术的支撑钢管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灵活调节在空心钢管内的伸缩高度,并通过栓钉予以固定,支撑钢管的伸缩调节范围可达1000mm,材料用量少,且可以周转使用,适应范围广;3、本技术的可调顶托通过主螺杆拧紧支撑钢管顶部的螺母连接头进行固定,长度调节器通过主螺杆和卡紧螺母可实现伸出高度的微调,使接触钢板与所回顶的楼板完全接触,契合度更高,使得荷载有效传递支撑钢管及标准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标准节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钢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可调顶托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长度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主螺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接触钢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11、基座连接件,2、标准节,21、空心钢管,22、角钢加固箍,23、小圆钢管,24、固定孔,3、支撑钢管,31、螺母连接头,32、长度调节孔,33、钢管加固孔,4、可调顶托,41、长度调节器,42、主螺杆,43、接触钢板,44、拧紧辅助器,45、卡紧螺母,5、栓钉,6、圆钢长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附图1至8,本技术的结构包括基座1,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固定在基座1上的标准节2、支撑钢管3、可调顶托。所述的标准节2由四条空心钢管21,以及三个角钢加固箍22合围而成的框架式结构,空心钢管21的底部稳固插置在基座1上,并且在上下两个角钢加固箍22之间斜向架设有小圆钢管23;所述的支撑钢管3底部通过栓钉5稳固插置在空心钢管3的内部,支撑钢管3的顶部稳固套设有螺母连接头31,相邻两根支撑钢管3之间通过水平插置的圆钢长螺杆6予以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顶托4由长度调节器41,以及活动连接在长度调节器41底部和顶部的主螺杆42、接触钢板43所组成。所述的基座1采用方形槽钢结构,基座1在顶部的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基座连接件11,且基座连接件11的外壁与空心钢管21底部的内壁紧密接触且稳固套设。所述的空心钢管21在靠近顶部外侧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固定孔24,空心钢管21的高度不少于1500mm,直径为76mm,壁厚为4.5mm。所述的角钢加固箍22为边长50mm,厚度3mm的等边角钢结构,三个角钢加固箍依次固定在空心钢管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的支撑钢管3沿管壁的横向和纵向交错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贯穿孔,圆钢长螺杆6插置在相邻两根支撑钢管水平对应的贯穿孔之间,其中沿管壁横向开设的贯穿孔为长度调节孔32,且相邻两个长度调节孔的间距为180mm;沿管壁纵向开设的贯穿孔为钢管加固孔33,相邻两个钢管加固孔的间距为360mm。所述的主螺杆42直径为45mm,主螺杆42的底端套设在螺母连接头31的内部,主螺杆42在中部设置有拧紧辅助器44,且在拧紧辅助器44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设置有卡紧螺母45。所述的支撑钢管3高度不少于1375mm,直径为60mm,壁厚为5.5mm。所述的圆钢长螺杆6直径为20mm,以适配长度调节孔32和钢管加固孔33。所述的栓钉5与空心钢管21的固定孔24垂直对应,栓钉5的直径为22mm。根据建筑施工位置和情况进行组装和使用,其步骤如下:首先是安装基座1和标准节2,其中标准节2可采用施工电梯标准节进行改装而成,通过基座连接件11和空心钢管21进行配套,标准节2可平稳地套接在基座1上,使整体协同受力。其次是安装支撑钢管3,结合根据现场情况将圆钢长螺杆6插入相邻两根支撑钢管3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固定在基座上的标准节、支撑钢管、可调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节由四条空心钢管,以及三个角钢加固箍合围而成的框架式结构,空心钢管的底部稳固插置在基座上,并且在上下两个角钢加固箍之间斜向架设有小圆钢管;所述的支撑钢管底部通过栓钉稳固插置在空心钢管内,支撑钢管的顶部稳固套设有螺母连接头,相邻两根支撑钢管之间通过水平插置的圆钢长螺杆予以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顶托由长度调节器,以及活动连接在长度调节器底部和顶部的主螺杆、接触钢板所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固定在基座上的标准节、支撑钢管、可调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节由四条空心钢管,以及三个角钢加固箍合围而成的框架式结构,空心钢管的底部稳固插置在基座上,并且在上下两个角钢加固箍之间斜向架设有小圆钢管;所述的支撑钢管底部通过栓钉稳固插置在空心钢管内,支撑钢管的顶部稳固套设有螺母连接头,相邻两根支撑钢管之间通过水平插置的圆钢长螺杆予以固定连接;所述的可调顶托由长度调节器,以及活动连接在长度调节器底部和顶部的主螺杆、接触钢板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为方形槽钢结构,基座在顶部的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基座连接件,且基座连接件的外壁与空心钢管的内壁紧密接触且稳固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钢管在靠近顶部外侧开设有直径为25mm的固定孔,空心钢管的高度不少于1500mm,直径为76mm,壁厚为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标准节回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钢加固箍为边长50mm,厚度3mm的等边角钢结构,三个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乡宏杰黎之道王昌辉冼传谦梁露娜欧浩棋利立宇陈伟健郑晓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