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20955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

A new type of thiophene dicarboxylic copolyester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PHA)、聚羟基乙酸(PGA)、聚丁二醇丁二酸酯(PBS)等。它们都属于脂肪类聚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中缺乏刚性芳香环结构,其力学性能(如强度、模量、抗蠕变等)与耐热性能(如热机械性能、热变形温度等)均明显低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芳香尼龙(PA)、双酚A型环氧树脂(Epoxy)等石油基高分子材料,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生物基的2,5-呋喃二甲酸和乙二醇制备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具有的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气体阻隔性能,但聚酯颜色发黄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噻吩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m、n和x均选自1-200,R为C原子数为2-20的脂肪链或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5%,240℃时熔体粘度低于1000Pa·S,相对数均分子质量为15000-60000g/mol;
和/或,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的氧气阻隔性能为0.4×10-12cm3·cm/cm2·s·cmHg~2.0×10-12cm3·cm/cm2·s·cmHg,二氧化碳阻隔性能为0.3×10-12cm3·cm/cm2·s·cmHg~2.2×10-12cm3·cm/cm2·s·cmHg。


3.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保护性气氛下,使2,5-噻吩二甲酸和/或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2,4-噻吩二甲酸和/或2,4-噻吩二甲酸酯化物、二元醇、催化剂、稳定剂和抗氧剂发生反应获得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酯化催化剂、酯交换催化剂和缩聚催化剂;
和/或,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在保护性气氛下,使2,5-噻吩二甲酸和/或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2,4-噻吩二甲酸和/或2,4-噻吩二甲酸酯化物、二元醇、酯化催化剂和/或酯交换催化剂的混合物于160-200℃反应2-6h,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缩聚催化剂、稳定剂和抗氧剂,之后在真空度在50Pa以下,温度为200-240℃的条件下反应2-6h,得到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在保护性气氛下,使2,5-噻吩二甲酸、2,4-噻吩二甲酸、二元醇、酯化催化剂的混合物于160-200℃进行酯化反应2-6h,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缩聚催化剂、稳定剂和抗氧剂,之后在真空度在50Pa以下,温度为200-240℃的条件下反应2-6h,得到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在保护性气氛下,使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2,4-噻吩二甲酸酯化物、二元醇、酯交换催化剂的混合物于160-200℃进行酯交换反应2-6h,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缩聚催化剂、稳定剂和抗氧剂,之后在真空度在50Pa以下,温度为200-240℃的条件下反应2-6h,得到所述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噻吩二甲酸和/或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与2,4-噻吩二甲酸和/或2,4-噻吩二甲酸酯化物的摩尔比为0.01:0.99~0.99:0.01;
和/或,所述二元醇的用量与2,5-噻吩二甲酸和/或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和2,4-噻吩二甲酸和/或2,4-噻吩二甲酸酯化物总摩尔量比为1.2~2.2:1;
和/或,所述酯化催化剂的用量为2,5-噻吩二甲酸和/或2,5-噻吩二甲酸酯化物和2,4-噻吩二甲酸和/或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刚刘小青张小琴樊林朱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