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3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内管连接杆及一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内壁间隔凸设有多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一与分流接头同轴心的同轴心环的侧壁上;所述内管恰穿过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连通,所述同轴心环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的上端,所述内管一端为出水处,所述内管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分流接头的外侧与水龙头之间套设外管,所述内管连接杆的下端连通至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所述连接件间的缝隙连通外管及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现有的水龙头的内管与外管于旋转时容易出现扭曲打结的现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

A kind of self rotating structure of clean fauc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尤其是指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龙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可经由控制水龙头,使水龙头可以出冷热混水,也可以出净水,但是冷热混水及净水于同一管路中流淌,则会导致净水被之前流过的冷热混水所污染,因此本领域的业内人士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及克服上述缺陷,便研发出了可使冷热混水及净水分管路流淌的水龙头,即使用外管套设内管,让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密封连接让冷热混水流淌的外管,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密封连接让净水流淌的内管,通常内管采用可挠性管体,外管多为硬质管体。为了适应不同角度的使用需求,水龙头的内管和外管设置成可以随意进行旋转,但现有的水龙头的内管与外管一起固定连动,且现有的水龙头的内管与外管偏心设置,从而现有的水龙头的内管与外管于旋转时容易出现扭曲打结的现象,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使用方便的净水龙头自转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内管连接杆及一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内壁间隔凸设有多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一与分流接头同轴心的同轴心环的侧壁上;所述内管恰穿过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连通,所述同轴心环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的上端,所述内管一端为出水处,所述内管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分流接头的外侧与水龙头之间套设外管,所述内管连接杆的下端连通至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所述连接件间的缝隙连通外管及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还包括一与水龙头的内壁固定的内本体接头,所述内管连接杆可活动地穿伸于内本体接头内,所述内本体接头的内壁与内管连接件间有缝隙,所述内管连接杆与内本体接头同轴心设置,所述内本体接头的上端内恰固设分流接头的下端。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还包括一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套设于分流接头的外侧与外管之间。所述耐磨环外套设有一夹固件。所述分流接头的上端及下端外侧固设有密封圈,所述内本体接头的下端外侧与内管连接杆的下端外侧均分别固设有密封圈。所述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的上端之间的内管设有密封圈。所述内管连接杆的侧壁间隔凸设多条凸棱,所述凸棱恰抵于内本体接头内。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与分流接头同轴心的同轴心环的侧壁上,所述内管恰穿过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连通,所述同轴心环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的上端,所述分流接头的外侧与水龙头之间套设外管,从而使得内管连接杆的轴心与分流接头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内管、外管、同轴心环、内管连接杆及分流接头同轴心,不存在偏心现象,且内管与外管可以独自转动,因此本技术可以避免现有的水龙头的内管与外管于旋转时容易出现扭曲打结的现象,使得本技术实现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分流接头的立体图。【符号说明】外管1内管2内管连接杆3凸棱31分流接头4连接件41同轴心环42内本体接头5耐磨环6夹固件7密封圈8水龙头9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91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92。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包括:一外管1、一内管2、一内管连接杆3、一分流接头4及一与水龙头9的内壁固定的内本体接头5,所述分流接头4内壁间隔凸设有多根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连接固定于一与分流接头4同轴心的同轴心环42的侧壁上;所述内管2恰穿过同轴心环42与内管连接杆3连通,所述同轴心环42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3的上端,所述内管2一端为出水处,所述内管2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3的中部,所述分流接头4的外侧与水龙头9之间套设外管1,所述内管连接杆3的下端连通至水龙头9的净水出水口91,所述连接件41间的缝隙连通外管1及水龙头9的冷热混水出水口92,所述内管连接杆3可活动地穿伸于内本体接头5内,所述内管连接杆3的侧壁间隔凸设多条凸棱31,所述凸棱31恰抵于内本体接头5内,使得所述内本体接头5的内壁与内管连接件3间有缝隙,所述内管连接杆3与内本体接头5同轴心设置,所述内本体接头5的上端内恰固设分流接头4的下端,从而利用内本体接头5的设置,可以便于内管连接杆3、分流接头4的结合及与水龙头9结合固定,其中,所述分流接头4呈塔形,所述内本体接头5呈阶梯状内缩的柱形,从而使得内本体接头5的中部与下端间的台阶抵靠于水龙头9的内壁上。再者,本技术还包括一耐磨环6,所述耐磨环6套设于分流接头4的外侧与外管1之间。为提高本技术整体的密封性,所述耐磨环6外套设有一夹固件7,所述分流接头4的上端及下端外侧固设有密封圈8,所述内本体接头5的下端外侧与内管连接杆3的下端外侧均分别固设有密封圈8,所述同轴心环42与内管连接杆3的上端之间的内管2设有密封圈8。综上所述,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水龙头9为本领域的公知结构,包括一冷水进水管、一热水进水管、一净水进水管、一三进两出的调节阀芯、一把手及一出水件,从而可以通过把手调节,利用三进两出的调节阀芯让冷水和热水混合后由出水件的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92流出,让净水由出水件的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91流出,本技术装设于水龙头9内,其中内管2及外管1伸出水龙头9外,且本技术设于出水件的上方,本技术通过连接件41连接固定于与分流接头4同轴心的同轴心环42的侧壁上,所述内管2恰穿过同轴心环42与内管连接杆3连通,所述同轴心环42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3的上端,所述分流接头4的外侧与水龙头9之间套设外管1,从而使得内管连接杆3的轴心与分流接头4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内管2、外管1、同轴心环42、内管连接杆3及分流接头4同轴心,不存在偏心现象,且内管2与外管1可以独自转动,因此本技术可以避免现有的水龙头9的内管2与外管1于旋转时容易出现扭曲打结的现象,使得本技术实现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此外,所述内管2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3的中部,从而可以防止内管2被冷热混水冲脱。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技术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技术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内管连接杆及一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内壁间隔凸设有多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一与分流接头同轴心的同轴心环的侧壁上;/n所述内管恰穿过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连通,所述同轴心环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的上端,所述内管一端为出水处,所述内管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分流接头的外侧与水龙头之间套设外管,所述内管连接杆的下端连通至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所述连接件间的缝隙连通外管及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内管连接杆及一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内壁间隔凸设有多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于一与分流接头同轴心的同轴心环的侧壁上;
所述内管恰穿过同轴心环与内管连接杆连通,所述同轴心环局部卡入内管连接杆的上端,所述内管一端为出水处,所述内管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至内管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分流接头的外侧与水龙头之间套设外管,所述内管连接杆的下端连通至水龙头的净水出水口,所述连接件间的缝隙连通外管及水龙头的冷热混水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净水龙头自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水龙头的内壁固定的内本体接头,所述内管连接杆可活动地穿伸于内本体接头内,所述内本体接头的内壁与内管连接件间有缝隙,所述内管连接杆与内本体接头同轴心设置,所述内本体接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礼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帅洁厨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