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13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20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包括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顶部十字支撑、竖向螺杆、底部十字支撑和钢筋挂钩;顶部十字支撑与底部十字支撑形成双层十字撑结构;竖向螺杆设于上下两个螺杆预留孔内,与顶部十字支撑之间螺纹连接,位于顶部十字支撑之上的顶端设有螺杆把手;竖向螺杆的底部插入底部十字支撑的部分为滑杆,其在底部十字支撑内的螺杆预留孔内旋转时不产生竖向位移;钢筋挂钩竖向设于顶部十字支撑和底部十字支撑对应翼板端部的两个挂钩预留孔内,顶端设有限位把手,底端弯折形成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马镫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强度有保证,支撑稳固,有效保护钢筋的竖向及水平位置;可循环利用,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基础筏板、楼层板上铁支撑马镫,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底板钢筋绑扎及楼层板钢筋绑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已绑扎完成的板筋踩踏,尤其是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行走,造成钢筋位移、下沉,致使上层钢筋保护层过大,还造成上层板筋的有效高度降低、楼板承载能力下降。为保障楼层板钢筋的有效高度不下沉、钢筋不弯折、顶部钢筋保护层不过大,一般做法为设置垫块、塑料马镫、成品马镫、钢筋马镫等,垫块、塑料马凳、和成品马镫承载力较差,容易被踩碎或踩翻,实际效果不佳。普通的钢筋马镫需专人制作,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钢筋消耗较大,耗时耗材。其中,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具体指:马镫在被埋入混凝土后无法被取出。可见,现在亟需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马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镫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而导致的耗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镫需专门制作、为一次性消费产品、钢筋消耗量大、耗时耗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其特征在于:/n包括支撑架(1)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升降组件(2);/n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立柱(1.1)和水平框架(1.2),所述水平框架(1.2)水平设于支撑立柱(1.1)顶部;/n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顶部十字支撑(2.1)、竖向螺杆(2.2)、底部十字支撑(2.3)和钢筋挂钩(2.4);/n所述顶部十字支撑(2.1)与底部十字支撑(2.3)均水平设置,两者尺寸相同且竖向对应,形成双层十字撑结构;/n所述顶部十字支撑(2.1)中心位置开设有螺杆预留孔(2.10),四个翼板端部分别开设挂钩预留孔(2.11);/n所述底部十字支撑(2.3)固定于水平框架(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架(1)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升降组件(2);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立柱(1.1)和水平框架(1.2),所述水平框架(1.2)水平设于支撑立柱(1.1)顶部;
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顶部十字支撑(2.1)、竖向螺杆(2.2)、底部十字支撑(2.3)和钢筋挂钩(2.4);
所述顶部十字支撑(2.1)与底部十字支撑(2.3)均水平设置,两者尺寸相同且竖向对应,形成双层十字撑结构;
所述顶部十字支撑(2.1)中心位置开设有螺杆预留孔(2.10),四个翼板端部分别开设挂钩预留孔(2.11);
所述底部十字支撑(2.3)固定于水平框架(1.2)上,其中心位置开设有螺杆预留孔(2.10),四个翼板端部分别开设挂钩预留孔(2.11);
所述竖向螺杆(2.2)共一根,设于上下两个螺杆预留孔(2.10)内;所述竖向螺杆(2.2)与顶部十字支撑(2.1)之间螺纹连接,位于顶部十字支撑(2.1)之上的顶端设有螺杆把手(2.8);所述竖向螺杆(2.2)的底部插入底部十字支撑(2.3)的部分为滑杆,其在底部十字支撑(2.3)内的螺杆预留孔(2.10)内旋转时不产生竖向位移;
所述钢筋挂钩(2.4)共四根,分别竖向设于顶部十字支撑(2.1)和底部十字支撑(2.3)对应翼板端部的两个挂钩预留孔(2.11)内,其位于顶部十字支撑(2.1)之上的顶端设有限位把手(2.9),底端穿过底部十字支撑(2.3)后弯折形成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多功能马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十字支撑(2.1)的螺杆预留孔(2.10)开孔位置上下分别焊接有一颗顶部固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曙盈孔巍周冀伟苏朋勃陶瑞轩王二伟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