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02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04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所述旋转框体水平设置,旋转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吊架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转动连接,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且距离差小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

A turning device for making double P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板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P板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双P板即双层预制混凝土板的简称,是一种两侧为单页板,中部依靠连接钢筋连接的混凝土板,由于其运到施工现场之后,可以直接在其中空部位浇筑混凝土,无需模板,不用进行支模、拆模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因此获得了广泛使用,在双P板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先浇筑一侧的单页板,然后需要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翻转过来,把另一侧的钢筋面浇筑成单页板,由于双P板往往体积较大,而单页板通常厚度为50mm,整个翻转过程较为困难,采用直接吊着单页板翻转很容易造成双P板的损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所述旋转框体水平设置,旋转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吊架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转动连接,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a大于连接点与旋转框体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横梁在旋转框体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旋转框体的左部和右部。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横梁在旋转框体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旋转框体的前部和后部。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挂钩,多个挂钩中至少有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双P板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三个侧面处,挂钩的上端与横梁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挂钩的的勾取方向朝向旋转框体的内侧。优选地,所述挂钩为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的折弯条,两折弯条的上端采用横杆固定连接,两折弯条的下端水平朝向旋转框体的内侧。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旋转框体侧边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杆,即旋转框体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杆,压杆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螺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首先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放入到旋转框体内,双P板底部的混凝土板通过支撑装置支撑,然后通过可拆卸的压紧装置压住双P板顶部的钢筋框架从而固定住双P板,此时通过吊架吊起整个装置,由于连接点不在框体的中心,所以吊起后能轻易地翻转旋转框体,从而带动双P板的翻转,翻转后拆下压紧装置即可,此种装置不仅效率高,使用方便,而且可有效防止双P板在翻转过程中的损坏;2、翻转装置设置为多个横梁,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3、横梁的两端与旋转框体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可根据双P板的大小选择安装横梁的个数,适应不同大小的双P板,减少装置的重量;4、横梁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的上表面,可使用旋转框体内框对双P板进行限位,减少其脱落的风险;5、压紧装置设置为多个压杆,压杆的两端与旋转框体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6、本技术也可实现运输双P板的功能,当需要运输双P板时,可将旋转框体吊到双P板上方,然后通过挂钩的底部伸入双P板单页板和钢筋面之间,从而吊起双P板,接着只需将双P板吊起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取下挂钩即可,运输十分方便;总之,本技术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双P板的翻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翻转状态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翻转前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翻转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压杆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运输状态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运输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挂钩示意图。图中:1、旋转框体,2、横梁,3、双P板,4、锁紧通孔,5、吊架,6、转动连轴,61、连接点,7、吊链,8、压杆,81、螺杆,9、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1,旋转框体1水平设置,旋转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5,吊架5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61转动连接,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左侧边之间的a距离大于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一侧浇筑好的双P板3放入到旋转框体1内,双P板3底部的单页板通过支撑装置支撑,然后通过压紧装置压住双P板3顶部的钢筋面从而固定住双P板3,此时通过吊车吊起吊架5从而吊起整个装置,吊起后翻转旋转框体1,从而带动双P板3的翻转,翻转后拆下压紧装置即可,可大大减少双P板在翻转过程中的损坏,并且操作十分简单,效率较高。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左部和右部,作为另一种支撑装置的变形,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前部和后部,翻转装置设置为多个横梁2不仅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成本较低;横梁2的两端与旋转框体1侧边也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就可根据双P板的大小选择安装横梁的个数,适应不同大小的双P板,减少装置的重量;为了使整个装置更稳定,横梁2的上表面低于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使用旋转框体1内框对双P板进行限位,减少其脱落的风险。实施例3:参照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压紧装置包括压杆8,即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杆8,压杆8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优选方式,压杆8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两侧边采用卡扣或者螺栓连接,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结构可以为压杆8的两端均竖直固定设置有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1),所述旋转框体(1)水平设置,旋转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5),吊架(5)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61)转动连接,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a大于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旋转框体(1),所述旋转框体(1)水平设置,旋转框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旋转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门形的吊架(5),吊架(5)的底端分别与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连接点(61)转动连接,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左侧边之间的距离a大于连接点(61)与旋转框体(1)的右侧边之间的距离b,且a与b的距离差小于a的三分之一,旋转框体(1)的上表面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双P板的单页板的下表面与双P板的未浇筑的钢筋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前后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左部和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横梁(2),横梁(2)在旋转框体(1)的左右两侧边之间设置且多个横梁(2)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横梁(2)分别位于旋转框体(1)的前部和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P板制作翻转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武李志强王丽娜张岩张亮赵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万道捷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