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88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包括多个垂直升降装置,第一工作池,第二工作池,以及第三工作池;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下机架、上机架、转动驱动部件、升降部件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下机架固定设置,所述上机架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上机架在所述下机架上转动,所述上机架两侧固定设置有两根垂直导轨,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导轨上,所述升降部件上可吊挂胚料,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在所述垂直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工作池具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第二工作池上设置有平移部件。具有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A vertical lifting circular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尤其涉及汽车饰件电镀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装饰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塑料电镀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塑料产品中表面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汽车饰件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汽车上很多饰件,包括内饰件、外饰件等都采用镀铬工艺。因为镀铬层在空气中钝化能力强,色泽亮白且持久性良好,具有较高的硬度、耐刮擦性、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以及优异的耐候性,水电镀铬截至目前是汽车饰件镀铬饰条的优选方案。汽车饰件电镀工艺多采用流水线作业,其中多采用单龙门线,用于胚料进出电镀池。但是,现有的单龙门线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工作效率和处理效果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单龙门线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垂直升降环形线。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首端的第一工作池,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装置之间的第二工作池,以及设置于尾端的第三工作池;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下机架、上机架、转动驱动部件、升降部件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下机架固定设置,所述上机架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上机架在所述下机架上转动,所述上机架两侧固定设置有两根垂直导轨,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导轨上,所述升降部件上可吊挂胚料,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在所述垂直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工作池具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第二工作池上设置有平移部件,所述平移部件用于将胚料从第二工作池的一端运送至另一端;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可依次将胚料从所述第一工作池至所述第二工作池,再到所述第三工作池进行加工。具体的,所述转动驱动部件包括转动电机、转动轴和转动轴承,所述转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机架顶部,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并穿过所述转动轴承,所述上机架和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滑轮、三角架和挂索,所述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三角架后端,所述滑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导轨上,所述挂索固定设置于所述三角架前端,所述挂索用于悬挂胚料。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包括升降电机、减速箱、下驱动轴轮和上驱动轴轮,所述升降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机架上,所述下驱动轴轮和所述上驱动轴轮均为两个,所述下驱动轴轮和所述上驱动轴轮通过传动带进行联动,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减速箱驱动所述下驱动轴轮转动,所述升降部件设置于传动带上。通过减速箱的设置及与电气控制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两根下驱动轴轮的非同步转动,及可以使用单升降电机分别控制两个升降部件的升降。具体的,所述平移部件包括平移电机、水平轨道、链轮组和平移小车,所述平移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池上,所述水平轨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池上方,所述平移小车滑动设置于所述水平轨道上,所述平移电机通过所述链轮组驱动所述平移小车在所述第二工作池上移动。作为改进,所述垂直升降环形线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垂直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工作池、第二工作池和所述第三工作池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下方用于安装电气控制设备。工作台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1、抬高作用,用于和流水线保持同一高度;2、便于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上进行操作、维护;3、用于安装各种零部件,包括垂直升降装置、第一工作池、第二工作池、第三工作池、电气元件等。本方案的工作流程如下:1、胚料通过流水线运送至首端的垂直升降装置下方,并悬挂于升降部件上。2、通过升降部件向下动作,使胚料进入第一工作池进行加工。3、加工完毕后,升降部件向上动作,胚料从所述第一工作池上取出。4、之后上机架转动,使胚料转动至第二工作池一端上方。5、升降部件向下动作,使得胚料放置于平移部件上。6、平移部件向第二工作池的另一端移动,并达到另一垂直升降装置下方。7、通过另一升降部件向下动作,使胚料进入第二工作池另一端进行加工。(在步骤5至7过程中,首端的垂直升降装置同时将流水线上的下一胚料放入第二工作池的一端进行加工)。8、另一垂直升降装置继续动作,将胚料从第二工作池取出,并放入第三工作池进行加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池、第二工作池和第三工作池可以是电镀池、清洁池、解胶池等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更加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1、通过垂直升降装置的设置,能缩短整条流水线,使其更加紧凑,提高工作效率。2、第二工作池为多工位加工池,可以同时对多组胚料进行加工,可以作为加工时长较长工序的工作池,使流水线更加连贯,减少中间环节的停顿。3、垂直升降装置即可在水平方向动作,又能在竖直方向动作,充分利用空间,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垂直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两个个垂直升降装置1,设置于首端的第一工作池2,设置于垂直升降装置1之间的第二工作池3,以及设置于尾端的第三工作池4(值得一提的是,可以更加需要设置更多的垂直升降装置和第二工作池)。具体的:垂直升降装置1包括下机架11、上机架12、转动驱动部件13、升降部件14和升降驱动部件15;下机架11固定设置,上机架12转动设置于下机架11上,转动驱动部件13驱动上机架12在下机架上11转动,上机架12两侧固定设置有两根垂直导轨121,升降部件14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垂直导轨121上,升降部件14上可吊挂胚料100,升降驱动部件15驱动升降部件14在垂直导轨121上滑动。第二工作池3具有多个加工工位,第二工作池3上设置有平移部件31,平移部件31用于将胚料100从第二工作池3的一端运送至另一端。垂直升降装置1可依次将胚料100从第一工作池2至第二工作池3,再到第三工作池4进行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首端的第一工作池,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装置之间的第二工作池,以及设置于尾端的第三工作池;/n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下机架、上机架、转动驱动部件、升降部件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下机架固定设置,所述上机架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上机架在所述下机架上转动,所述上机架两侧固定设置有两根垂直导轨,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导轨上,所述升降部件上可吊挂胚料,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在所述垂直导轨上滑动;/n所述第二工作池具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第二工作池上设置有平移部件,所述平移部件用于将胚料从第二工作池的一端运送至另一端;/n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可依次将胚料从所述第一工作池至所述第二工作池,再到所述第三工作池进行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首端的第一工作池,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装置之间的第二工作池,以及设置于尾端的第三工作池;
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下机架、上机架、转动驱动部件、升降部件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下机架固定设置,所述上机架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上机架在所述下机架上转动,所述上机架两侧固定设置有两根垂直导轨,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导轨上,所述升降部件上可吊挂胚料,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在所述垂直导轨上滑动;
所述第二工作池具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第二工作池上设置有平移部件,所述平移部件用于将胚料从第二工作池的一端运送至另一端;
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可依次将胚料从所述第一工作池至所述第二工作池,再到所述第三工作池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包括转动电机、转动轴和转动轴承,所述转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转动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机架顶部,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并穿过所述转动轴承,所述上机架和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升降环形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景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劳伦斯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