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92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或第二夹具顶部的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底部的防震装置;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夹具顶部和第二夹具顶部固定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上。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内侧设置钢轨固定槽,第一和第二夹具分别通过的固定装置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牢固,可以防水、防尘、防震,保障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了振动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A protection device of track vibration monitoring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设施检测
,特别是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所述,到2020年,城市中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总比例要达到60%,新建城轨列车的城市将翻番,在建城轨线路与新建里程将增加一部左右。城市轨道交通向着高速度、高密度、技术系统构成复杂、业务系统联动性高等方面发展,对车辆行车控制、轨道状态检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轨道状态检测越来越多的采用在线动态检测系统,在线动态检测系统方法是在轨道上安装振动传感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分析车轮冲击钢轨的振动信号即可检测轨道的运行状态。目前安装轨道上传感器所使用的夹具和保护装置大多采用一些简易的固定装置,这些装置不能做到防水、防尘、防震,安全可靠性差,而且还不能保障振动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尘、防震的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从而提高振动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固定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或第二夹具顶部的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底部的防震装置;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夹具顶部和第二夹具顶部固定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内侧设置钢轨固定槽,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分别通过的固定装置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固定装置配套使用从而固定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侧面上部设有通孔,用于锁紧接头和导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防震装置包括防震垫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防震垫上,用于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底部固定在防震垫上,所述防震垫为橡胶防震垫。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夹具远离钢轨侧面的下部;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夹具远离钢轨侧面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再通过所述螺母将所述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固定在钢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靠近钢轨的侧面和第二夹具靠近钢轨的侧面均设有钢轨固定槽,所述钢轨固定槽形状与钢轨底部相契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防震装置的第三安装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牢固;(2)可以防水、防尘、防震,能够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3)提高振动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4)在第一夹具底部和第二夹具的底部均设有防震装置,避免了本装置掉落后变形,减少了对装置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在钢轨上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传感器保护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夹具的左视图。其中标号:1、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钢轨固定槽;4、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1、第一固定件;4-2、振动传感器保护罩;5、固定装置;5-1、螺栓;5-2、螺母;6、防震装置;6-1、第二固定件;6-2、防震垫;7、钢轨;8、通孔;8-1、第一通孔;8-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的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固定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或第二夹具2顶部的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底部的防震装置6;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夹具1顶部和第二夹具2顶部固定的第一固定件4-1,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置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上。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内侧设置钢轨固定槽3,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分别通过的固定装置5固定在钢轨7底部两侧。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通孔8,通孔8与固定装置5配套使用从而固定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侧面上部设有通孔,用于锁紧接头和导线安装。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防震装置6包括防震垫6-2和第二固定件6-1;所述第二固定件6-1设置于所述防震垫6-2上,用于将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底部固定在防震垫6-2上,所述防震垫6-2为橡胶防震垫。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通孔8包括第一通孔8-1和第二通孔8-2;所述第一通孔8-1设置在第一夹具1远离钢轨7侧面的下部;所述第二通孔8-2设置在第二夹具2远离钢轨7侧面的下部。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螺栓5-1和螺母5-2;所述螺栓5-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1和第二通孔8-2,再通过所述螺母5-2将所述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固定在钢轨7上。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夹具1靠近钢轨7的侧面和第二夹具2靠近钢轨7的侧面均设有钢轨固定槽3,所述钢轨固定槽3形状与钢轨7底部相契合。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防震装置6的第三安装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结合图1~图6,本技术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钢轨固定槽3、固定装置5、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和防震装置6;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内侧设置钢轨固定槽3,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分别通过的固定装置5固定在钢轨7底部两侧,第二夹具2顶部设置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侧面的下部分别设置有通孔8,底部分别设置有防震装置6。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4,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和第一固定件4-1;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上,用于将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固定于第二夹具2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侧面上部设有通孔,用于锁紧接头和导线安装。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述防震装置6包括防震垫6-2和第二固定件6-1;所述第二固定件6-1设置于所述防震垫6-2上,用于将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底部固定在防震垫6-2上。进一步地,所述防震垫6-2为橡胶防震垫。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述通孔8包括第一通孔8-1和第二通孔8-2;所述第一通孔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的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固定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或第二夹具(2)顶部的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底部的防震装置(6);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夹具(1)顶部和第二夹具(2)顶部固定的第一固定件(4-1),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置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钢轨底部两侧的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固定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或第二夹具(2)顶部的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底部的防震装置(6);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装置(4)包括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夹具(1)顶部和第二夹具(2)顶部固定的第一固定件(4-1),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置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内侧设置钢轨固定槽(3),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分别通过的固定装置(5)固定在钢轨(7)底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通孔(8),通孔(8)与固定装置(5)配套使用从而固定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保护罩(4-2)侧面上部设有通孔,用于锁紧接头和导线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振动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睿速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