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0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式热交换器。散热器底部外表面和框架底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活塞装置;活塞装置包括活塞缸,还包括有从所述活塞缸中伸出的活塞杆,活塞杆上端面抵触在所述散热器底部外表面上;活塞缸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从所述框架中伸出;框架和散热器侧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框架侧面内壁上的导轨,还包括有设置在散热器侧面外壁的导向轴,导向轴端部设置有抵触在框架侧面内壁上的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散热器受到振动冲击时,利用活塞装置提供的阻尼力实现散热器的缓冲,活塞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确保了散热器也不会发生倾斜,再加上导向装置的导向,使得散热器在受到冲击时能实现很好的缓冲。

Fram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式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框架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车辆上的散热器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需要在散热器上安装减震装置,以适应在颠簸路面的使用需要,现有的减震装置常用的一般采用弹簧的弹性材料进行减震,而且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常常设置若干根弹簧;由于弹簧的特点,弹簧在工作时容易发生或多或少的弯曲,这样容易导致散热器也随之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使其容易和框架之间产生碰撞,造成散热器的损伤,影响散热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长时间保持良好减震性能的框架式热交换器。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框架悬浮结构散热器,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和框架(1)底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活塞装置(3);所述活塞装置(3)包括活塞缸(31),还包括有从所述活塞缸(31)中伸出的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上端面抵触在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所述活塞缸(31)上设置有进气口(33),所述进气口(33)从所述框架(1)中伸出;所述框架(1)和散热器(2)侧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4),所述导向装置(4)包括设置在框架(1)侧面内壁上的导轨(41),还包括有设置在散热器(2)侧面外壁的导向轴(42),所述导向轴(42)端部设置有抵触在所述导轨(41)上的滚轮(43)。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所述活塞杆(32)伸入至所述凹槽之中,所述活塞杆(32)和凹槽形成过盈连接。包括两所述活塞装置(3),两活塞装置(3)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活塞装置(3)的进气口(33)由同一气管进行供气。所述活塞缸(31)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框架(1)顶部设置有吊装装置(5),所述吊装装置(5)上设置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伞形缓冲柱。所述框架(1)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7),所述弹性垫(7)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路径上。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采用活塞装置进行减震,在散热器受到振动冲击时,利用活塞装置提供的阻尼力实现散热器的缓冲,活塞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故确保了散热器也不会发生倾斜,再加上导向装置的导向,使得散热器在受到冲击时只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运动;2)本技术进一步的散热器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活塞杆伸入至所述凹槽内,因此实现了活塞装置和所述散热器的良好固定连接;3)本技术进一步的活塞装置由同一气管进行供气,进一步保证了活塞装置中各活塞缸的压力平衡,提高了对散热器的缓冲性能;4)本技术进一步的框架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弹性垫设置在散热器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路径上,进一步避免了散热器和框架之间的碰撞,提高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散热器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框架、2为散热器、3为活塞装置、4为导向装置、5为吊装装置、6为缓冲装置、7为弹性垫;31为活塞缸、32为活塞杆、33为进气口、41为导轨、42为导向轴、43为滚轮。具体实施方式框架悬浮结构散热器,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和框架1底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活塞装置3;所述活塞装置3包括活塞缸31,还包括有从所述活塞缸31中伸出的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上端面抵触在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所述活塞缸31上设置有进气口33,所述进气口33从所述框架1中伸出;所述框架1和散热器2侧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4,所述导向装置4包括设置在框架1侧面内壁上的导轨41,还包括有设置在散热器2侧面外壁的导向轴42,所述导向轴42端部设置有抵触在所述导轨41上的滚轮43。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所述活塞杆32伸入至所述凹槽之中,所述活塞杆32和凹槽形成过盈连接。包括两所述活塞装置3,两活塞装置3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活塞装置3的进气口33由同一气管进行供气。所述活塞缸31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框架1顶部设置有吊装装置5,所述吊装装置5上设置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伞形缓冲柱。所述框架1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7,所述弹性垫7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向上运动时的运动路径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散热器2因振动受到冲击时,向下运动时由所述活塞装置3提供的阻尼力进行缓冲,所述活塞装置3充入的气体压力(即提供的阻尼力)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决定,本技术进一步的可在进气口33上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通过所述监测压力装置实时检测活塞装置3的压力,提高散热器2的减震性能。本技术设置的导向装置4采用滚动摩擦,既保证了对散热器2良好的导向性能,又降低了散热器上下运动时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减震性能。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有弹性垫7,通过弹性垫7的设置避免散热器2向上运动时直接和框架1发生碰撞,进一步降低了散热器2受损的几率,提高了散热使2的使用寿命,具备很好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框架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和框架(1)底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活塞装置(3);/n所述活塞装置(3)包括活塞缸(31),还包括有从所述活塞缸(31)中伸出的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上端面抵触在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n所述活塞缸(31)上设置有进气口(33),所述进气口(33)从所述框架(1)中伸出;/n所述框架(1)和散热器(2)侧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4),所述导向装置(4)包括设置在框架(1)侧面内壁上的导轨(41),还包括有设置在散热器(2)侧面外壁的导向轴(42),所述导向轴(42)端部设置有抵触在所述导轨(41)上的滚轮(43)。/n

【技术特征摘要】
1.框架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和框架(1)底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活塞装置(3);
所述活塞装置(3)包括活塞缸(31),还包括有从所述活塞缸(31)中伸出的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上端面抵触在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
所述活塞缸(31)上设置有进气口(33),所述进气口(33)从所述框架(1)中伸出;
所述框架(1)和散热器(2)侧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4),所述导向装置(4)包括设置在框架(1)侧面内壁上的导轨(41),还包括有设置在散热器(2)侧面外壁的导向轴(42),所述导向轴(42)端部设置有抵触在所述导轨(41)上的滚轮(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所述活塞杆(32)伸入至所述凹槽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第海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恒旺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