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439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农业灌溉施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包括:潜水泵;滴灌主管;肥料箱;吸液泵;所述吸液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肥料箱的顶部左侧,所述吸液泵的左侧顶部的出液口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肥管与所述三通管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吸液泵的右侧底部的吸液口活动安装一吸肥管,所述吸肥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肥料箱的内腔底部,所述吸肥管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通过吸液泵能够吸收肥料,能够实现同时灌溉和施肥,且通过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使得肥料能够充分利用,吸肥管上安装的过滤网能防止肥料箱中的杂物进入滴灌管路而堵塞管道,能延长滴管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施肥
,具体为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林业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们进行浇水、施肥、施药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灌溉施肥是指将含有肥料的溶液,通过施肥装置注入到滴灌系统中,随滴灌水对作物进行施肥的一种施肥方式。这一方式定位准确、可以人为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从而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有效的减轻施肥对土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这种施肥装置安装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价格较贵。不利于小规模农业种植户的购买和使用。现有的灌溉系统有采用肥料和水分混合再借助管道进行灌溉,灌溉与施肥同步进行。然而,现有的水药肥一体化装置的施肥部分,在施肥过程中常常出现未溶解的颗粒物质会堵塞管道,造成施肥不均匀,影响施肥效果,同时也缩短了滴管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包括: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过滤网;滴灌主管;所述滴灌主管的左侧中部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液管与所述三通管的顶部连接,所述滴灌主管的右侧壁可拆卸安装有多个滴灌横管,多个所述滴灌横管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滴灌喷头;肥料箱;所述肥料箱的顶部右侧具有一个添加口;吸液泵;所述吸液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肥料箱的顶部左侧,所述吸液泵的左侧顶部的出液口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肥管与所述三通管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吸液泵的右侧底部的吸液口活动安装一吸肥管,所述吸肥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肥料箱的内腔底部,所述吸肥管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内部为中空,且外壁均匀开有过滤孔的立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肥料箱的顶部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具有一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肥料箱的内腔顶部,所述电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优选的,多个所述搅拌杆等距离安装在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提出的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通过吸液泵能够吸收肥料,能够实现同时灌溉和施肥,且通过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使得肥料能够充分利用,吸肥管上安装的过滤网能防止肥料箱中的杂物进入滴灌管路而堵塞管道,能延长滴管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滴灌横管俯视图。图中:100-潜水泵,110-三通管,120-潜水泵过滤网,200-供液管,300-滴灌主管,310-滴灌横管,320-滴灌喷头,400-吸液泵,410-供肥管,420-吸肥管,430-过滤网,500-肥料箱,510-添加口,600-搅拌电机,610-电机轴,700-搅拌轴,710-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能够实现同时灌溉和施肥,且节约水资源,能够使得肥料充分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包括:潜水泵100、滴灌主管300、肥料箱500和吸液泵400;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潜水泵100的出水口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110,所述潜水泵100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过滤网120,潜水泵100放在水中,用于抽水进行灌溉,具体的,三通管110通过法兰安装在潜水泵100的出水口,潜水泵过滤网120通过螺栓安装在潜水泵100的进水口,用于对水中的体积较大的杂质的过滤;请再次参阅图1,滴灌主管300的左侧中部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液管200与所述三通管110的顶部连接,滴灌主管300通过法兰与供液管200连接,供液管200的另一端与三通管110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潜水泵100排出的水通过三通管110和供液管200进入滴灌主管300内,请参阅图2,所述滴灌主管300的右侧壁等距离开有六个安装孔(图中未标记),六个滴灌横管310通过法兰安装在安装孔内(图中未标记),水通过滴灌主管300均匀流入滴灌横管310内,所述滴灌横管310的底部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十二个滴灌喷头320,水流通过十二个滴灌喷头320进行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右侧一体成型有一个添加口510,用于添加肥料和水;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吸液泵40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左侧,所述吸液泵400的左侧顶部的出液口采用法兰安装有一个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肥管410,供肥管410的另一端采用法兰与所述三通管110的右侧连接,所述吸液泵400的右侧底部的吸液口采用法兰安装一吸肥管420,所述吸肥管420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肥料箱500的内腔底部,所述吸肥管420的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过滤网430,吸液泵400通过吸肥管420从肥料箱500内吸取肥料,过滤网430起到对未融化的肥料的过滤作用,肥料通过供肥管410流入三通管110,并进入供液管200内,实现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在具体的使用时,本
人员将肥料和水混合倒入肥料箱500内,然后将潜水泵100放入水中,将潜水泵100和吸液泵400分别连接外部电源,此时,潜水泵100进行抽水,潜水泵过滤网120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吸液泵400从肥料箱500中抽取肥料,肥料与水均通过三通管110一起进入供液管200中,然后通过滴灌主管300右侧的滴灌横管310实现水与肥料均匀分布,最后通过滴灌喷头320进行灌溉和施肥。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使得过滤网430的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网430采用内部为中空,且外壁均匀开有过滤孔的立方形结构,在安装时,在吸肥管420的外壁底部开外螺纹(图中未标记),在过滤网430的顶部开孔,在孔的内壁开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图中未标记),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过滤网430的安装,将过滤网430设计成立方体结构,使得其过滤面积更大,从而不会容易造成过滤网430的堵塞,过滤网430与吸肥管420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过滤网430的更换拆卸;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防止施肥管道的堵塞,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请再次参阅图1,肥料箱500的顶部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600,搅拌电机600具有一安装盘和电机轴610,搅拌电机600通过安装盘和螺栓安装在肥料箱500的顶部中央位置,电机轴610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肥料箱500的内腔顶部,电机轴6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潜水泵(100);/n所述潜水泵(100)的出水口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110),所述潜水泵(100)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过滤网(120);/n滴灌主管(300);/n所述滴灌主管(300)的左侧中部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液管(200)与所述三通管(110)的顶部连接,所述滴灌主管(300)的右侧壁可拆卸安装有多个滴灌横管(310),多个所述滴灌横管(310)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滴灌喷头(320);/n肥料箱(500);/n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右侧具有一个添加口(510);/n吸液泵(400);/n所述吸液泵(40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左侧,所述吸液泵(400)的左侧顶部的出液口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肥管(410)与所述三通管(110)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吸液泵(400)的右侧底部的吸液口活动安装一吸肥管(420),所述吸肥管(420)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肥料箱(500)的内腔底部,所述吸肥管(42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4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水药肥一体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潜水泵(100);
所述潜水泵(100)的出水口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110),所述潜水泵(100)的进水口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过滤网(120);
滴灌主管(300);
所述滴灌主管(300)的左侧中部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液管(200)与所述三通管(110)的顶部连接,所述滴灌主管(300)的右侧壁可拆卸安装有多个滴灌横管(310),多个所述滴灌横管(310)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滴灌喷头(320);
肥料箱(500);
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右侧具有一个添加口(510);
吸液泵(400);
所述吸液泵(40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肥料箱(500)的顶部左侧,所述吸液泵(400)的左侧顶部的出液口通过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供肥管(410)与所述三通管(110)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吸液泵(400)的右侧底部的吸液口活动安装一吸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国红廖博通彭日民杨泽良雷远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