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隧道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车的
,特别是一种新型隧道小车的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等隧道内,常常需要清理作业或运输作业,为此,需要一种在隧道内行走的隧道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隧道小车,能够实现隧道内的移动,具有高减震性能,运行稳定;本专利技术具有起稳固作用的上支撑板及其车轮,能更为稳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隧道小车,包括车轮、第一支撑板、第一减震组件、机身、带传动组件、第二支撑板、第二减震组件和蜗轮蜗杆传动组件,所述机身侧面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下端端部安装有车轮,第一支撑板与机身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机身上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端端部安装有车轮,第二支撑板与机身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设有板孔,板孔内安装有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隧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第一支撑板(2)、第一减震组件(3)、机身(4)、带传动组件(5)、第二支撑板(6)、第二减震组件(7)和蜗轮蜗杆传动组件(8),所述机身(4)侧面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下端端部安装有车轮(1),第一支撑板(2)与机身(4)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组件(3);所述机身(4)上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上端端部安装有车轮(1),第二支撑板(6)与机身(4)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组件(7);所述第一支撑板(2)两端设有板孔,板孔内安装有第一光杆(12)或第二阶梯轴(39),第一光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隧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第一支撑板(2)、第一减震组件(3)、机身(4)、带传动组件(5)、第二支撑板(6)、第二减震组件(7)和蜗轮蜗杆传动组件(8),所述机身(4)侧面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下端端部安装有车轮(1),第一支撑板(2)与机身(4)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组件(3);所述机身(4)上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上端端部安装有车轮(1),第二支撑板(6)与机身(4)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组件(7);所述第一支撑板(2)两端设有板孔,板孔内安装有第一光杆(12)或第二阶梯轴(39),第一光杆(12)或第二阶梯轴(39)上安装有带传动组件(5),第二阶梯轴(39)下端配合有蜗轮蜗杆传动组件(8),蜗轮蜗杆传动组件(8)通过第三轴承组件(84)安装于机身(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隧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上设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中部设有轴孔,轴孔内过盈配合有第一光杆(12);所述第一光杆(12)上套装有带传动组件(5)的从动同步带轮(51),从动同步带轮(51)两端的第一光杆(12)上套装有套筒(11);所述第一光杆(12)穿过第一支撑板(2)的板孔后配合于车轮(1)的轴孔内,第一支撑板(2)内侧面的第一光杆(12)上套装有止推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隧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包括第一止推环(31)、第一阶梯轴(32)、第一三通支撑件(33)、第二止推环(34)、第一减震弹簧(35)、四通支撑件(36)、第一外黄铜管(37)、第一内黄铜管(38)、第二阶梯轴(39)、第二三通支撑件(310)和第一轴承组件(311),所述第一阶梯轴(32)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上的板孔内;所述第一支撑板(2)中间的板孔内配合有第一阶梯轴(32),第一支撑板(2)内侧面的第一阶梯轴(32)上套装有第一止推环(31),第一支撑板(2)外侧面的第一阶梯轴(32)上依次套装有第一三通支撑件(33)、第二止推环(34);所述第一三通支撑件(33)为T字形管道结构,第一三通支撑件(33)右端内部嵌装有第一外黄铜管(37),第一外黄铜管(37)内部嵌装有第一内黄铜管(38),第一内黄铜管(38)外部套装有四通支撑件(36),四通支撑件(36)为十字形管道结构,四通支撑件(36)左端外部套装有第一减震弹簧(35),第一减震弹簧(35)两端分别与四通支撑件(36)、第一三通支撑件(3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幼驰,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乾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