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的建设正在大力进行,综合管廊所到达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广泛。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并且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但是普通的综合管廊只能短期承受地面各种荷载冲击,难以达到长期抗震作用,其顶部的板片直接承受动载荷和静载荷,两侧墙体不仅要承受顶部板片的动载荷和静载荷,还要承受侧边土层的横向载荷,因此为了增强综合管廊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地面荷载冲击的能力、防止结构失稳,墙壁需要设置的很厚,而且这种结构通过现场浇筑或者预制件制作,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不利于抗震型综合管廊的长期推广使用,会大大增加建设维修费用,因此,建设一种有利于消除地面对管廊荷载冲击的抗震结构,为了抵抗来自地面的动载荷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包括地下结构(1)、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固定安装件(4)、挤压耗能板层(5)、带孔侧部承载支撑耗能板(6)、泡沫铝内置贴合板(7)、内设椭圆孔(8)、耗能肋(9)、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板(10)、减震摩擦挤压板单元(11)、内置摩擦减震消能管(12)、消能介质(13)、填充阻尼沙层(14)、协调连接弹力杆(15)和固定件(16),其特征在于:/n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中,在地下结构(1)的上方设置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在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包括地下结构(1)、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固定安装件(4)、挤压耗能板层(5)、带孔侧部承载支撑耗能板(6)、泡沫铝内置贴合板(7)、内设椭圆孔(8)、耗能肋(9)、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板(10)、减震摩擦挤压板单元(11)、内置摩擦减震消能管(12)、消能介质(13)、填充阻尼沙层(14)、协调连接弹力杆(15)和固定件(16),其特征在于:
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中,在地下结构(1)的上方设置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在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的上方设置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设置固定安装件(4)对地下结构(1)的顶端、顶端软质保护垫隔层(2)和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进行连接固定,在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的结构中,上下两端设置挤压耗能板层(5),左右两端设置带孔侧部承载支撑耗能板(6),在带孔侧部承载支撑耗能板(6)的内侧设置泡沫铝内置贴合板(7),在带孔侧部承载支撑耗能板(6)上设置若干内设椭圆孔(8),在相邻的内设椭圆孔(8)之间设置耗能肋(9),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板(10)由若干个减震摩擦挤压板单元(11)相连接而成,减震摩擦挤压板单元(11)设置有凹面、凸面,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板(10)中相邻的减震摩擦挤压板单元(11)的凹面、凸面朝向相反的方向,在地下结构上端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3)的内部设置若干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板(10),在相邻的波形连接减震摩擦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