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885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和抛填块石。本发明专利技术浆砌块石主要用混凝土与石块预制,抛填块石就地取材,选用河道中的块石破碎后直接使用,预制浆砌石块在水下拼装,只需使用较少的混凝土即可完成施工,便于施工和造价低廉;本发明专利技术抛填块石重量大,水流冲击不会导致其中的输油(气)管道发生移动变形,外层的浆砌块石又进一步聚拢了抛填块石的合力,且阻止了水流带走小粒径块石,从而起到了保护管道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于施工和造价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
,具体为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气都通过管道进行运输。管道覆盖区域广泛,一般都要穿越山岭、河流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当管道下穿山区河流时,由于山区河流中水流普遍具有流速大,冲击力强,容易携沙、携石的特点,会对穿河管线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保证穿河天然气或石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且为了延长管道的适用寿命,在山区河流中设置管道保护设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保护穿河管道的方法主要是在河床以下的管道周围浇筑混凝土,由于是在水下施工,该方法费用较高,且施工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费用高和施工难度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所述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具有易于施工和造价低廉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所述输油(气)管道为圆形设置,所述输油(气)管道的周围设置有抛填块石,所述抛填块石的底面设置在河床下,所述抛填块石的其它三侧均设置有浆砌块石,所述浆砌块石之间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浆砌块石及抛填块石位于河床下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优选的,所述抛填块石与浆砌块石接触区以大粒径块石为主,所述抛填块石与浆砌块石越接近输油(气)管道块石粒径越均匀,所述抛填块石对输油(气)管道的最小包裹厚度为1.5米。优选的,所述浆砌块石顶部与河床相连,所述浆砌块石表面呈框形网格状布置。优选的,所述浆砌块石水下拼装采用水下混凝土标号C25。优选的,所述浆砌块石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平面拐角以圆润弧形过渡设置。优选的,所述浆砌块石厚度迎水面及背水面均为0.5米,所述浆砌块石厚度顺水流方向顶部宽2米设置。优选的,所述输油(气)管道直径1m,所述抛填块石底部宽度3米。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输油(气)管道放置到河道内指定的位置,使得输油(气)管道位于河床之下;S2:然后在输油(气)管道的下方铺垫抛填块石,使得抛填块石的宽度为3米,并向上逐渐减少抛填块石的填充量,将输油(气)管道包围在抛填块石内部;S3:对抛填块石的侧壁进行修整操作,使得抛填块石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S4:然后将预制好的浆砌块石铺设在抛填块石的左右及上侧面上,浆砌块石之间通过C25号混凝土进行连接。S5:最后对浆砌块石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平面拐角处进行修整,使得浆砌块石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平面拐角处以圆润弧形过渡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浆砌块石主要用混凝土与石块预制,抛填块石就地取材,选用河道中的块石破碎后直接使用,预制浆砌石块在水下拼装,只需使用较少的混凝土即可完成施工,便于施工和造价低廉;本专利技术抛填块石重量大,水流冲击不会导致其中的输油(气)管道发生移动变形,外层的浆砌块石又进一步聚拢了抛填块石的合力,且阻止了水流带走小粒径块石,从而起到了保护管道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剖面图。图中标号:1、河床;2、输油(气)管道;3、抛填块石;4、浆砌块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2,所述输油(气)管道2直径1m,所述输油(气)管道2为圆形设置,所述输油(气)管道2的周围设置有抛填块石3,所述抛填块石3底部宽度3米,所述抛填块石3的底面设置在河床1下,所述抛填块石3的其它三侧均设置有浆砌块石4,所述浆砌块石4顶部与河床相连,所述浆砌块石4表面呈框形网格状布置,使得结构稳定,抗冲击作用强,所述浆砌块石4水下拼装采用水下混凝土标号C25,所述浆砌块石4厚度迎水面及背水面均为0.5米,所述浆砌块石4厚度顺水流方向顶部宽2米设置,所述浆砌块石4之间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浆砌块石4及抛填块石3位于河床1下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使得对水流的冲击缓冲效果好,避免对结构的损坏,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接触区以大粒径块石为主,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越接近输油(气)管道2块石粒径越均匀,所述抛填块石3对输油(气)管道2的最小包裹厚度为1.5米,使得对输油(气)管道2防护效果好,所述浆砌块石4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4平面拐角以圆润弧形过渡设置,避免损坏。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水流速度小于10m/s时,首先将输油(气)管道2放置到河道内指定的位置,使得输油(气)管道2位于河床1之下;S2:然后在输油(气)管道2的下方铺垫抛填块石3,使得抛填块石3的宽度为3米,并向上逐渐减少抛填块石3的填充量,将输油(气)管道2包围在抛填块石3内部;S3:对抛填块石3的侧壁进行修整操作,使得抛填块石3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S4:然后将预制好的浆砌块石4铺设在抛填块石3的左右及上侧面上,浆砌块石4之间通过C25号混凝土进行连接。S5:最后对浆砌块石4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4平面拐角处进行修整,使得浆砌块石4的迎水面与最上层浆砌块石4平面拐角处以圆润弧形过渡设置。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2,所述输油(气)管道2直径1m,所述输油(气)管道2为圆形设置,所述输油(气)管道2的周围设置有抛填块石3,所述抛填块石3底部宽度3米,所述抛填块石3的底面设置在河床1下,所述抛填块石3的其它三侧均设置有浆砌块石4,所述浆砌块石4顶部与河床相连,浆砌石层齿墙深入河床以下1到2米,所述浆砌块石4表面呈框形网格状布置,使得结构稳定,抗冲击作用强,所述浆砌块石4水下拼装采用水下混凝土标号C25,所述浆砌块石4厚度迎水面及背水面均为1.5米,所述浆砌块石4厚度顺水流方向顶部宽3米设置,所述浆砌块石4之间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浆砌块石4及抛填块石3位于河床1下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使得对水流的冲击缓冲效果好,避免对结构的损坏,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接触区以大粒径块石为主,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越接近输油(气)管道2块石粒径越均匀,所述抛填块石3对输油(气)管道2的最小包裹厚度为1.5米,使得对输油(气)管道2防护效果好,所述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气)管道(2)为圆形设置,所述输油(气)管道(2)的周围设置有抛填块石(3),所述抛填块石(3)的底面设置在河床(1)下,所述抛填块石(3)的其它三侧均设置有浆砌块石(4),所述浆砌块石(4)之间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包括输油(气)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气)管道(2)为圆形设置,所述输油(气)管道(2)的周围设置有抛填块石(3),所述抛填块石(3)的底面设置在河床(1)下,所述抛填块石(3)的其它三侧均设置有浆砌块石(4),所述浆砌块石(4)之间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4)及抛填块石(3)位于河床(1)下迎水面坡度小于45°,背水面坡度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接触区以大粒径块石为主,所述抛填块石(3)与浆砌块石(4)越接近输油(气)管道(2)块石粒径越均匀,所述抛填块石(3)对输油(气)管道(2)的最小包裹厚度为1.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4)顶部与河床相连,所述浆砌块石(4)表面呈框形网格状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4)水下拼装采用水下混凝土标号C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河管道保护的抛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4)的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波王磊罗志强夏敏赵志超敖波蔡强陈福林魏宝来刘骁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重庆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