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73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包括彼此顺次沉积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使用下式Ⅰ所表示的磷光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掺杂剂:

Red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ing the comp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而言,涉及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的掺杂剂的红色磷光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占用较少空间的平板显示器件。该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技术正在以巨大的速度发展,已经公开了许多原型。当电荷注入到电子注入电极(阴极)和空穴注入电极(阳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更具体地,当电子和空穴形成一对时发光,新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衰减。可以在柔性透明基板如塑料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可以在比等离子体显示板或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中需要的电压更低的电压(即低于或等于10V的电压)下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利之处在于,其与其他显示器件相比消耗更少的能量和提供优异的颜色显示。而且,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三色(即绿色,蓝色和红色),可以再现图片,所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广泛地认为是可以再现清晰图像的下一代颜色显示器件。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EL)器件的过程描述如下:(1)将阳极材料涂布在透明基板上。一般使用氧化铟锡(ITO)作阳极材料。(2)在阳极材料上沉积空穴注入层(HIL)。空穴注入层由具有10纳米(nm)至30(nm)厚度的铜酞菁(CuPc)层形成。(3)然后沉积空虚传输层(HTL)。空穴传输层主要由4,4’-双[N-(1-萘基)-N-苯氨基]联苯(NPB)形成,先用真空蒸发处理,然后涂布至具有30纳米(nm)至60纳米(nm)的厚度。(4)此后,形成有机发光层。此时,如果需要,可以加入掺杂剂。在发绿光的情况中,有机发光层一般由真空蒸发至具有30纳米(nm)至60纳米(nm)厚度的三(8-羟基喹啉酸)铝(Alq3)形成。并且使用,MQD(N-甲基喹吖啶铜)作为掺杂剂(或杂质)。(5)在有机发光层上依次形成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或在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电子注入/传输层。在发绿光的情况中,步骤(4)的Alq3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因此,并非必须地需要电子注入和传输层。(6)最后涂布阴极层,在整个结构上涂布保护层。依照在上述结构中形成发光层的方法,决定了分别发出(或显示)蓝,绿,红颜色的发光器件。作为发光材料,由从每个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重组而形成激子。单线态激子发射荧光,三线态激子发射磷光。发射荧光的单线态激子具有25%的形成可能性,而发射磷光的三线态激子具有75%的形成可能性。因此,与单线态激子相比,三线态激子提供更大的发光效率。在这样的磷光材料中,红色磷光材料比荧光材料可以具有更大的发光效率。因此,作为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的重要因素,红色磷光材料正在被广泛研究。当使用这样的磷光材料时,需要高发光效率,高色纯度和延长的耐久性。最特别地,当使用红色磷光材料时,随色纯度增加(即CIE色度坐标的X值变得更大),可见度降低,从而导致难以提供高发光效率。因此,需要开发能提供优异的色度坐标(X的CIE色纯度=0.65以上),提高的发光效率和延长的耐久性的红色磷光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用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红色磷光化合物和使用所述红色磷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基本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用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结合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作为掺杂剂,从而提供具有高色纯度、高亮度和长耐久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提供下式(Ⅰ)所示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可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下式(Ⅰ)所表示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中,R1,R2,R3,R4和R5独立选自H,C1~C6烷基,C5~C8环烷基的一种。其中,X包含有三烷基甲硅烷结构。进一步的,所述C1~C6烷基或C5~C8环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戊基和环己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C1~C6烷基或C5~C8环烷基的氢原子都被氘原子所取代。进一步的,所述La基团选自下列结构式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中式(Ⅰ)是下列结构式中的任一个: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包括彼此顺次沉积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使用上述磷光化合物中任一个作为发光层的掺杂剂。这里可以使用Al和Zn金属络合物和咔唑衍生物中的任一种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掺杂剂的用量范围可以在重量比0.1%~50%范围内。当使用的掺杂剂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效率。并且每种Al和Zn金属络合物的配体可以包括喹啉基,联苯基,异喹啉基,苯基,甲基喹啉基,二甲基喹啉基,二甲基异喹啉基,其中咔唑衍生物可以包括CBP。附图说明图1说明表示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增加(即随色度坐标的X值变得更大)可见度降低的图。图2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化合物铜(Ⅱ)酞菁(CuPc),NPB,(btp)2Ir(acac),Alq3和BAlq的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下文详细地参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附图中例示了它们的例子。下文描述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红色磷光化合物的方法。形成例1.中间体Sub-1的合成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四氢铝锂(22.5g,593.9mmol)和干燥的四氢呋喃(800mL)的混合物中滴加2-氨基-6-溴苯甲酸(100.0g,494.9mmol)和干燥的四氢呋喃(400mL)溶液,滴加结束,在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滴加10mL水猝灭,再加入20克氢氧化钠和100mL水的溶液。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浓缩物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结晶,得到中间体Sub-1(82.3g,收率88%)。LC-MS:M/Z203.1(M+H)+2.中间体Sub-2的合成将中间体Sub-1(40.0g,198.0mmol),3'-甲基苯乙酮(39.8g,297.0mol),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II)(3mol%)和氢氧化钾(12.2g,217.8mmol)及甲苯(400mL)加入反应瓶中,加热搅拌至回流,通过冷凝回流分水器分水。当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垫硅胶过滤。产品进一步过柱纯化(洗脱液:正己烷/乙酸乙酯=2/100),浓缩,最后通过异丙醇结晶得到中间体Sub-2(33.6g,收率57%)LC-MS:M/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色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色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R4和R5独立选自H,C1~C6烷基,C5~C8环烷基的一种;
其中X包含有三烷基甲硅烷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1~C6烷基或C5~C8环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戊基和环己基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中X选自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1~C6烷基或C5~C8环烷基的氢原子都被氘原子所取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a基团选自下列结构式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其中式(Ⅰ)是下列结构式中的任一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哲赵晓宇华万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