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67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包括: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一联接板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二从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直径,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联接板,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主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联接板驱动第一主传动轴带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相同且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本案通过多轴联动收卷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被卷物料能够实现较好的收卷经过结构设计,性能稳定,精度高。

A multi axis linkage win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属于收卷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收卷装置的收卷机构采用的是直径相同、一般采用平行排列的简单的双辊传动或轴心呈简单三角形排列的三辊传动,双辊传动辊轮采用水平或垂直摆放方式;三辊传动采用两辊水平,第三辊放置在水平两个辊轮的中间上方,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上述收卷机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水平摆放两个辊轴,三个辊轴轴心呈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摆放待收卷材料需要自两个辊轮中间或辊轮表面进行上料,无法实现收卷,只能手工加设备半或纯人工收卷方式,增加人工成本。现有的收卷装置只能采用手工加设备半或纯人工收卷方式,单个零件包装效率低下。需要将需要成卷的物料预先裁切好一定的尺寸,然后采用手工加设备半或纯人工收卷方式,包装完成后的零件外形规格(长度和直径)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统一性差;手工加设备半或纯人工收卷方式,给最终零件的入容器(周转箱或纸箱)包装增加劳动强度,包装时间延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得被卷物料能够实现较好的收卷,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包括: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一联接板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直径,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联接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联接板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带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相同且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还包括单轴运动压紧调节机构,所述单轴运动压紧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主传动轴、第二联接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侧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与第一主传动轴平行设置且传动距离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轴心大致呈“C”型或三角形分布;和/或,所述第二主传动轴的轴心恰好覆盖到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轴心形成的“C”型或三角形的开口位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传动轴的轴心大致呈圆形或四边形分布。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传动轴分别采用圆管材料、不锈钢或无缝钢管、实心或空心圆钢作为轴头,直径为6mm-30mm的钢板经切割呈圆型作为封头;和/或,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传动轴的外表面表面包覆有橡胶、硅胶或PVC。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包括油压传动部件、气压传动部件、电动缸传动部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电动缸传动部件包括收卷电动缸、收卷电机、收卷变速箱,以及收卷链轮、收卷齿轮或收卷带轮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主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板、第二联接板分别由直径为10mm-30mm的钢板切割而成。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PLC控制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从动轴通过第一联接板围绕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的轴心运动。有益效果:本案的被卷物料在收卷装置上实现自主裁切,送料,无需人工搬运;通过多轴联动收卷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被卷物料能够实现较好的收卷,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经过结构设计,性能稳定,精度高。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的落料传输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的裁料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的缠膜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的切膜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卷装置中的标签上料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收卷装置,包括:机架10,设于所述机架10上的输送机构20、多轴联动收卷机构30,其中,优选的,机架10由40x80mm,50x100mm,60*120mm方管或1-20mm的板材经过切割,焊接加工而成。输送机构20包括输送主传动轴21、输送从动轴22、输送驱动装置23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主传动轴21、输送从动轴22上的输送链条或输送皮带24,所述输送驱动装置2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主传动轴带动输送从动轴22同向转动,以带动输送链条或输送皮带24的上侧朝多轴联动收卷机构30方向移动;和/或,所述输送驱动装置23包括:输送固定架、输送电机组件、输送轴承座,输送链轮、输送齿轮或输送带轮;输送电机组件包括输送电机,输送减速机。输送主传动轴21、输送从动轴22由不锈钢或无缝钢管等圆管材料,实心或空心圆钢作为轴头,直径为6-30mm钢板经切割成圆型作为封头经过焊接车加工完成。输送链条或输送皮带24数量为1-9条。输送驱动装置23包括步进或伺服电机,变速器,链轮或带轮等配件构成,为标准零件,直接选型后市场采购。上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30也可用于其他的收卷装置中,收卷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本案实施例中的收卷装置。多轴联动收卷机构30包括:第一主传动轴31、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33、第一联接板34和第一驱动装置35,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轴33的直径小于第一主传动轴31、第一从动轴32的直径,所述第一主传动轴31、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3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联接板3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5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31转动、并通过第一联接板34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31带动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33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31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31、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3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轴32、第二从动轴33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一联接板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直径,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联接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联接板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带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相同且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一联接板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直径,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联接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联接板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带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相同且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轴运动压紧调节机构,所述单轴运动压紧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主传动轴、第二联接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侧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轴与第一主传动轴平行设置且传动距离略大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单位时间的传动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轴联动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的轴心大致呈“C”型或三角形分布;和/或,所述第二主传动轴的轴心恰好覆盖到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的轴心形成的“C”型或三角形的开口位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传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传动轴的轴心大致呈圆形或四边形分布。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响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科力特金属构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