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锻压模具及换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8529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及换模方法,所述分体式锻压模具包括模底座、紧定件、锻压模以及垫板,所述模底座与模箱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紧定件与所述模箱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锻压模固定在模箱内部,从而组成产品换型方便快捷的锻压模具;换模时先将所述紧定件松开、使所述紧定件脱离所述锻压模,从而将所述锻压模取出所述模具容纳腔,然后将垫板放置在锻压模顶端,将锻压模放置在所述模具容纳腔中,最后用紧定件从所述模箱的四面锁紧所述锻压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换型便捷,提高了换型效率。

Split forging die and die chang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锻压模具及换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压模具及换模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锻压模具是整体式的,当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时,需要将整套模具都拆下来,才能将更换模具,较为麻烦繁琐,且经常拆装会导致相应的零部件受损增大。尤其对于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因相同型号的产品生产周期往往不长,换型较频繁,这样就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换模上,影响了产品生产的进度,而且模具成本较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及换模方法,通过对模具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得换模更快速便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包括:模底座;模箱,与所述模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模箱上开设有模具容纳腔和水平固定孔;紧定件,安装在所述水平固定孔中;锻压模,安装在所述模具容纳腔中,所述紧定件与所述锻压模抵接配合;以及垫板,安装在所述模箱中、位于所述模底座与锻压模之间。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锻压模与所述紧定件抵接配合处的外表面为锥形面。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固定孔为带有螺纹的通孔。所述紧定件与所述模箱螺纹连接。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定件为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锻压模抵接的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定螺为若干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模箱的四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底座为一板状结构,所述模箱与所述模底座贴合在一起安装。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容纳腔位于所述模箱的中部,所述模具容纳腔为方形,所述垫板的形状与所述模具容纳腔相匹配,所述垫板的硬度小于所述模底座的硬度。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锻压模上开设有模型腔。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底座有两个,分别为上模底座和下模底座,所述上模底座可拆卸安装在上工作台上,所述下模底座可拆卸安装在下工作台上;所述模箱有两个,分别为上模箱和下模箱,所述上模箱可拆卸安装在上工作台上,所述下模箱可拆卸安装在下工作台上;所述上模箱和下模箱上均开设有模具容纳腔和水平固定孔;所述紧定件安装在所述水平固定孔中;所述锻压模有两个,分别为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安装在所述上模箱的模具容纳腔中,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下模箱的模具容纳腔中,所述上模上设有上模型腔,所述下模上设有下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相配合。一种便捷换模方法,先将所述紧定件松开、使所述紧定件脱离所述锻压模,从而将所述锻压模取出所述模具容纳腔,然后将垫板放置在锻压模顶端,将锻压模放置在所述模具容纳腔中,最后用紧定件从所述模箱的四面锁紧所述锻压模。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模底座、模箱、紧定件、锻压模以及垫板之间的连接配合,组成了分体式的锻压模具,只需要将模箱与模底座固定,将锻压模通过紧定件固定在模具容纳腔中,对锻压模的和紧定件的形状进行了特别设计,使紧定件能牢固地将锻压模固定在模具容纳腔中,进一步通过螺钉把模底座固定到工作台上即可,该锻压模具便于更换模具,尤其对于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换型便捷,提高了换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模底座11,下模底座12,上工作台101,下工作台102,上模箱21,下模箱22,螺钉10,安装孔20,模具容纳腔30,水平固定孔31,锥形面40,上模41,下模42,紧定螺钉50,垫板6,上模型腔410,下模型腔4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3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模底座、紧定件、锻压模以及垫板,所述模底座与模箱之间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紧定件与所述模箱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锻压模固定在模箱内部,从而组成产品换型方便快捷的锻压模具。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底座有两个,均为板状结构,分别为上模底座11和下模底座12,所述上模底座11通过螺钉10可拆卸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上工作台101上,所述下模底座12也通过螺钉10可拆卸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下工作台102上。所述模箱有两个,分别为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所述上模箱21通过螺钉10可拆卸安装在上模底座11上,所述下模箱22通过螺钉10可拆卸安装在下模底座12上。所述上模箱21与所述上模底座11紧贴在一起安装,所述下模箱22与所述下模底座12紧贴在一起安装。所述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上开设有安装孔20,所述螺钉10通过安装孔20分别竖直拧紧在所述上模底座11和下模底座12上。所述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上均开设有模具容纳腔30和水平固定孔31;所述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的模具容纳孔30中分别固定有锻压模,分别为上模41和下42,所述上模41和下模42通过安装在水平固定孔31里的紧定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定件为紧定螺钉50,所述水平固定孔31为带有螺纹的通孔。所述紧定螺钉50为若干个,本实施例中有六个,如图2所示,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从锻压模的四周将锻压模限位在模具容纳腔30中。所述锻压模与所述紧定件抵接配合处的外表面为锥形面40,如图3所示,即所述上模41和下模42的外表面均设有锥形面40,而所述紧定螺钉50与所述锻压模相抵接的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本实施例中,为球面,这样紧定螺钉的端部球面能与锥形面40更好地进行接触,紧定螺钉就能够更稳固地抵牢在上模41和下模42的锥形面40上,保证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也能将锻压模也能牢牢固定在模具容纳腔30中。所述模具容纳腔30位于所述上模箱21和下模箱22的中间,为一方向开口槽,所述垫板6的形状与所述模具容纳腔30相匹配,所述垫板6安装在模具容纳腔30中。在所述上模41和上模底座11之间设有所述垫板6,在所述下模42和下模底座12之间也设有所述垫板6。所述垫板6的硬度小于上模底座11和下模底座12的硬度,这样可有效地保护上模底座11和下模底座12,减小了冲击力作用下上模底座11和下模底座12的变形。所述上模41上设有上模型腔410,所述下模42上设有下模型腔420,所述上模型腔410和下模型腔420相配合,锻压时上模41与下模42对合锻压出产品。当进行更换模具时,例如更换上模41时,先将所述紧定螺钉50松开、使所述紧定螺钉50的球形端部脱离所述上模41,从而将所述上模41取出所述模具容纳腔30,然后将垫板6放置在另一个产品型号的上模41的顶端,再将它们一起放置在所述模具容纳腔30中,最后用紧定螺钉50拧紧在上模箱21上的水平固定孔31中,从所述上模箱21的四面锁紧所述上模41。更换下模42时的操作方式与上述更换上模41的步骤一致。本专利技术是在实际生产中为适应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而开发的一款热锻压模具,产品换型时非常便捷,换型效率高,只需将紧定螺钉松开,将上模和下模取下分别更换上另外一副上下模,通过简单对模即可完成换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底座;/n模箱,与所述模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模箱上开设有模具容纳腔和水平固定孔;/n紧定件,安装在所述水平固定孔中;/n锻压模,安装在所述模具容纳腔中,所述紧定件与所述锻压模抵接配合;以及/n垫板,安装在所述模箱中、位于所述模底座与锻压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底座;
模箱,与所述模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模箱上开设有模具容纳腔和水平固定孔;
紧定件,安装在所述水平固定孔中;
锻压模,安装在所述模具容纳腔中,所述紧定件与所述锻压模抵接配合;以及
垫板,安装在所述模箱中、位于所述模底座与锻压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锻压模与所述紧定件抵接配合处的外表面为锥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固定孔为带有螺纹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件为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锻压模抵接的一端的端面为弧形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螺为若干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模箱的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底座为一板状结构,所述模箱与所述模底座贴合在一起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容纳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大锋沈引良黄锟俞杰王文正陈培中
申请(专利权)人:七丰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