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26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电机壳体在运行时减震效果不好的问题。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两个支撑脚,电机壳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位于电机壳体两侧处的上端面均设置有限位条,两个限位条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圆棒,安装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滑动槽一,支撑脚位于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与安装槽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圆棒,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滑动槽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A shock absorption base for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
本技术属于电机
,涉及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
技术介绍
电机运行中难免会震动,转速越高,震动的频率越高,当频率达到周围设备的共振频率时,就会对电机及其连接的设备产生破坏,如果不能很好地消除振动,那么会使得电机出现工作不平稳、噪音大的现象,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目前大多数电机固定方式简单,通常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底座,但单一的底座无法消除电机运行时的震动,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与底座连接的电机支撑脚的碎裂,而电机支撑脚一般与电机壳都是一体制成的,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电机运行时损坏,从而增加了电机的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且减少电机震动、防止电机支撑脚碎裂的减震底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的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与电机壳体一体设置而成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脚,所述电机壳体的正下方设置有供相对应支撑脚安装的支撑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底板位于电机壳体两侧处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轴向向上凸起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限位条,两个限位条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相对应限位条长度方向设置且供相对应支撑脚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安装的安装槽,所述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减震圆棒,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一,且滑动槽一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一减震圆棒的直径,所述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减震圆棒,所述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二,且滑动槽二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减震圆棒的直径。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第一减震圆棒的中心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一。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之间设置有两根沿相对应限位条长度方向设置且沿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三减震圆棒,且两个第三减震圆棒之间的距离A小于第一减震圆棒的直径,所述的两个第三减震圆棒的长度均不大于电机壳体两端部处支撑脚之间的距离B,所述的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下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三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三,所述的滑动槽三的开口距离均小于相对应第三减震圆棒的直径。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安装槽的槽顶面与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之间设置有两根沿相对应限位条长度方向设置且沿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四减震圆棒,且两个第四减震圆棒之间的距离C小于第二减震圆棒的的直径,所述的两个第四减震圆棒的长度均不大于电机壳体两端部处支撑脚之间的距离B,所述的限位条位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顶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四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四,所述的滑动槽四的开口距离均小于相对应第四减震圆棒的直径。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第四减震圆棒的中心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二。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限位条的长度D大于电机壳体两端部支撑脚之间的距离B,所述的两根限位条之间并位于电机壳体前、后端部处设置有限制电机支撑脚位置的限位挡板,所述的限位挡板的长度E大于两限位条之间的最小距离F,且限位挡板的长度E小于限位条的最大距离H,所述的限位挡板的高度G与限位条的高度J相同,所述的两根限位条位于相对应限位挡板处均开设有对称设置且供相对应限位挡板安装的安装口。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所述的两个限位条内侧壁之间空隙的横截面呈倒T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在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减震圆棒,安装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一,滑动槽一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一减震圆棒的直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减震圆棒,电机壳体两端部处的支撑脚位于相对应安装槽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安装的滑动槽二,滑动槽二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减震圆棒的直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电机在运行时可有效对其减震,同时防止支撑脚的碎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支撑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中电机壳体的侧视图。图中,1、电机壳体;2、支撑脚;3、支撑底板;4、限位条;5、安装槽;6、第一减震圆棒;7、滑动槽一;8、第二减震圆棒;9、滑动槽二;10、通孔一;11、第三减震圆棒;12、滑动槽三;13、第四减震圆棒;14、滑动槽四;15、通孔二;16、限位挡板;17、安装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与电机壳体1一体设置而成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脚2,电机壳体1的正下方设置有供相对应支撑脚2安装的支撑底板3,支撑底板3位于电机壳体1两侧处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轴向向上凸起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限位条4,两个限位条4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相对应限位条4长度方向设置且供相对应支撑脚2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安装的安装槽5,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减震圆棒6,安装槽5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安装的滑动槽一7,且滑动槽一7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减震圆棒8,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8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安装的滑动槽二9,滑动槽二9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减震圆棒8的直径,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之间设置有两根沿相对应限位条4长度方向设置且沿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减震圆棒11,两个第三减震圆棒11之间的距离A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两个第三减震圆棒11的长度均不大于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支撑脚2之间的距离B,由于两个第三减震圆棒11之间的距离A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在电机壳体1安装后,两根第三减震圆棒11的外周壁部与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的外周壁相抵触,通过相互抵靠缓冲起到减震效果,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包括电机壳体(1),所述的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与电机壳体(1)一体设置而成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脚(2),所述电机壳体(1)的正下方设置有供相对应支撑脚(2)安装的支撑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底板(3)位于电机壳体(1)两侧处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轴向向上凸起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限位条(4),两个限位条(4)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相对应限位条(4)长度方向设置且供相对应支撑脚(2)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安装的安装槽(5),所述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减震圆棒(6),所述安装槽(5)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安装的滑动槽一(7),且滑动槽一(7)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所述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减震圆棒(8),所述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8)安装的滑动槽二(9),且滑动槽二(9)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减震圆棒(8)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包括电机壳体(1),所述的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与电机壳体(1)一体设置而成且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脚(2),所述电机壳体(1)的正下方设置有供相对应支撑脚(2)安装的支撑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底板(3)位于电机壳体(1)两侧处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轴向向上凸起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限位条(4),两个限位条(4)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沿相对应限位条(4)长度方向设置且供相对应支撑脚(2)沿其长度方向平移安装的安装槽(5),所述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减震圆棒(6),所述安装槽(5)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安装的滑动槽一(7),且滑动槽一(7)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所述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与相对应安装槽(5)的槽顶面之间设置有一根沿安装槽(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减震圆棒(8),所述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上端面上均开设有供相对应第二减震圆棒(8)安装的滑动槽二(9),且滑动槽二(9)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减震圆棒(8)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震圆棒(6)的中心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的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的支撑脚(2)位于相对应安装槽(5)内的下端面与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之间设置有两根沿相对应限位条(4)长度方向设置且沿相对应第一减震圆棒(6)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三减震圆棒(11),且两个第三减震圆棒(11)之间的距离A小于第一减震圆棒(6)的直径,所述的两个第三减震圆棒(11)的长度均不大于电机壳体(1)两端部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增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精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