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6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负极盖本体以及与负极盖本体相适配的密封圈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便于通过密封圈本体对负极盖本体的间隙处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时电解液的外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的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精度。

A structure of anti leakage liquid negativ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扣式电池及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
技术介绍
扣式电池,也叫纽扣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现有公开号为CN20822592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底座的扣式电池,包括:负极盖;正极壳体;密封圈;正极;隔膜;负极及电解液,密封圈密封连接负极盖和正极壳体,并使负极盖和正极壳体形成密封腔,正极;隔膜;负极及电解液设于密封腔内;该扣式电池还包括设于正极壳体内的聚能环;聚能环包括外环壁;内环壁以及用于连接外环壁和内环壁的顶壁,外环壁;内环壁和顶壁形成环形腔体,顶壁与密封圈抵接;环形腔体上设有进出电解液和/或气体的第一通孔;正极部分位于聚能环的内环中。但是,上述的这种目前的扣式电池中额负极盖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进而降低了负极盖边缘的结构强度,使得扣式电池封口时,负极盖易受力失圆变形,进而易造成设置在负极盖以及正极壳体之间的电解液外泄,从而降低了扣式电池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包括负极盖本体以及与负极盖本体相适配的密封圈本体;所述负极盖本体由盖体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连接折边构成,所述连接折边设置为“L”型;所述盖体外侧相对于连接折边的垂直端的内侧之间距离设置为支撑凹槽;所述密封圈本体由与负极盖本体的盖体内腔相适配的密封内圈、设置在密封内圈外周的密封外圈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圈内侧与支撑凹槽相适配的密封凸台构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便于通过密封圈本体对负极盖本体的间隙处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时电解液的外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的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精度。较佳的,所述连接折边的水平端与盖体的开口端外周固定连接,且连接折边与盖体相连接处均与圆弧处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盖体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折边,有效的增强了负极盖本体边缘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扣式电池封口时,负极盖本体不易受力失圆变形;较佳的,所述盖体的内侧顶部以及外侧顶部均做圆弧处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的抗压性能;较佳的,所述密封外圈和密封内圈一体成型,所述密封内圈的一端与盖体的内腔顶部相切,所述密封外圈的一端与盖体的顶端圆弧的弧度的水平面相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密封内圈对负极盖本体的内腔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外圈对负极盖本体的外侧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凸台对支撑凹槽进而有效的增加了密封圈本体对负极盖本体的密封性能。较佳的,所述密封圈本体设置为橡胶材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橡胶材质,在保证支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材料的弹性,负极盖本体的折弯翻边结构,使得密封圈本体与负极盖本体结合更加紧密,减少了漏液通道;同时在封口时,折弯翻边结构,也对密封圈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封口密封性更强。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利用密封圈本体对负极盖本体的间隙处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时电解液的外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与正极壳体装配的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密封圈本体半剖状态下);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中的图2的半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密封圈本体与负极盖本体相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负极盖本体;10、盖体;101、连接折边;1011、支撑凹槽;2、密封圈本体;21、密封内圈;22、密封外圈;221、密封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和图3,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包括负极盖本体1以及与负极盖本体1相适配的密封圈本体2,从而便于通过密封圈本体2对负极盖本体1的间隙处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1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负极盖本体1与正极壳体装配时电解液的外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1与正极壳体装配的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精度;参考图2和图3,负极盖本体1由盖体10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连接折边101构成,连接折边101设置为“L”型,连接折边101的水平端与盖体10的开口端外周固定连接,连接折边101的垂直端的高度相对于盖体10的高度中下部设置,且连接折边101与盖体10相连接处均与圆弧处理,通过在盖体10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折边101,有效的增强了负极盖本体1边缘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扣式电池封口时,负极盖本体1不易受力失圆变形;参考图2和图3,盖体10的内侧顶部以及外侧顶部均做圆弧处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负极盖本体1的抗压性能;参考图1和图3,盖体10外侧相对于连接折边101的垂直端的内侧之间距离设置为支撑凹槽1011,进而便于支撑凹槽1011对负极盖本体1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参考图3和图4,密封圈本体2由与负极盖本体1的盖体10内腔相适配的密封内圈21、设置在密封内圈21外周的密封外圈22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圈22内侧与支撑凹槽1011相适配的密封凸台221构成,且支撑凹槽1011与密封凸台221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配合公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将密封凸台221快速的安装在支撑凹槽1011内,且密封凸台221在安装完毕后,由于负极盖本体1以及其他部件的配合过程中的机械压力而使得密封凸台221与支撑凹槽1011紧密接触;具体请参阅图3,密封外圈22和密封内圈21一体成型,密封内圈21的一端与盖体10的内腔顶部相切,密封外圈22的一端与盖体10的顶端圆弧的弧度的水平面相切,进而便于通过密封内圈21对负极盖本体1的内腔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外圈22对负极盖本体1的外侧进行密封,通过密封凸台221对支撑凹槽1011进而有效的增加了密封圈本体2对负极盖本体1的密封性能。参考图1、图2和图3,密封圈本体2设置为橡胶材质,采用橡胶材质,在保证支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材料的弹性,负极盖本体1的折弯翻边结构,使得密封圈本体2与负极盖本体1结合更加紧密,减少了漏液通道;同时在封口时,折弯翻边结构,也对密封圈本体2起到支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盖本体(1)以及与负极盖本体(1)相适配的密封圈本体(2);/n所述负极盖本体(1)由盖体(10)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连接折边(101)构成,所述连接折边(101)设置为“L”型;/n所述盖体(10)外侧相对于连接折边(101)的垂直端的内侧之间距离设置为支撑凹槽(1011);/n所述密封圈本体(2)由与负极盖本体(1)的盖体(10)内腔相适配的密封内圈(21)、设置在密封内圈(21)外周的密封外圈(22)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圈(22)内侧与支撑凹槽(1011)相适配的密封凸台(221)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盖本体(1)以及与负极盖本体(1)相适配的密封圈本体(2);
所述负极盖本体(1)由盖体(10)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连接折边(101)构成,所述连接折边(101)设置为“L”型;
所述盖体(10)外侧相对于连接折边(101)的垂直端的内侧之间距离设置为支撑凹槽(1011);
所述密封圈本体(2)由与负极盖本体(1)的盖体(10)内腔相适配的密封内圈(21)、设置在密封内圈(21)外周的密封外圈(22)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圈(22)内侧与支撑凹槽(1011)相适配的密封凸台(221)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液负极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折边(101)的水平端与盖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宇峰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