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6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0
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属于中红外光探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硅衬底、二氧化硅层、石墨烯层以及覆盖在石墨烯层上的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形成声子激元增强的异质结构;石墨烯层边缘上方设置有电极,电极延伸到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重叠区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中红外波段具有大幅提升的光电转换效率,制备方法简单,而且成本低的目的。

An infrared photodetector in graphene based on phonon exciton enhan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
本技术属于中红外光探测

技术介绍
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光电材料,在中红外光探测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基于其独特的能带特性,石墨烯中外光探测器的工作波长范围是超宽且可调的。目前,用石墨烯作为吸光功能层的中红外光探测器普遍存在暗电流较大、信噪比较低,并且单原子层光吸收率(~2.3%)低,使得基于单原子层本征石墨烯的光电子器件无法取得足够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吸收,将贵金属纳米结构阵列集成在石墨烯器件上,扩大光响应面积,以提升光电转换量子效率。然而,基于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一般损耗较大,耦合效率低。近期,基于范德瓦尔斯极性材料的声子极化激元表现出优于传统等离激元的性质。声子激元产生于极性晶格中,由束缚在晶格附近的电荷,响应入射的电磁辐射而形成的一种电磁震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低的损耗,并且对于谐振波长的响应更加强烈,谐振的峰宽更窄。特别地,天然层状三氧化钼晶体被报道具有超低损耗面内各向异性声子激元,能强烈耦合中红外光,所产生的极化激元拥有超长的寿命。因此,如何有效的集成低损耗声子激元和石墨烯,增强中外光吸收效率,制备出超高性能的中红外光探测器,依然是一项亟需解决的挑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中红外光波段具有极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而且重复性好的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光探测器。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硅衬底、二氧化硅层、石墨烯层以及覆盖在石墨烯层上的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形成声子激元增强的异质结构;石墨烯层边缘上方设置有电极,电极延伸到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重叠区域。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硅衬底上朝向二氧化硅层的一侧涂覆有作为背栅的金属层。比较好的是,本技术的电极是蝴蝶形天线电极,由金、钛、铬、镍中单种金属电极或两种或多种金属复合构成。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产生的声子激元共振,增强石墨烯在中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谐振因子高,耦合损耗小,克服了当前贵金属材料表面等离激元难以增强中红外波段的光响应的难题。2、利用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的周期与形貌的可调性,易于实现石墨烯在中红外光波段的共振吸收谱带的可调谐,从而获得宽波段可调的窄带中红外光探测。3、利用三氧化钼晶体声子激元传播的面内各向异性,可实现对中红外光的偏振与角度依赖响应,以此实现石墨烯光探测器对中红外光偏振性的有效探测。4、本技术的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光电探测器在中红外光波段具有增强的光电转换效率,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结合了石墨烯和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各自的优势,在中红外光探测领域中具有十分潜在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的一种正方形图案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的一种圆形图案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硅衬底1、二氧化硅层2、石墨烯层3以及覆盖在石墨烯层3上的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石墨烯层3的面积小于二氧化硅层2的面积,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的面积小于石墨烯层3的面积;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与石墨烯层3形成声子激元增强的异质结构;石墨烯层3边缘上方设置有电极5,电极5延伸到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与石墨烯层3重叠区域。本技术在硅衬底1的背面(即朝向二氧化硅层2的那一面)上涂覆作为背栅的金属层。在硅衬底上施加背栅能够实现对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调控;二氧化硅层2,作为栅介质,起绝缘和隔离的作用;石墨烯层3位于二氧化硅层上方,作为光吸收层和载流子传输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确保在中红外光波段实现光吸收;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作为声子激元功能层,覆盖在石墨烯表面,用来增强对中红外光的耦合吸收,提高器件的响应度;金属电极5,用于外加偏压,位于石墨烯的上方,并且直接与石墨烯接触,但不与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接触。中红外光照下,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所激发的声子极化激元可以产生高强度局域电场,使得中红外电磁波被石墨烯有效吸收,所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经由石墨烯传输到两侧的金属电极,被金属电极收集形成光电流。具体的,两金属电极材质为钛与金的复合电极,电极图案为蝴蝶形天线状电极,用以高效捕获中红外光波长,削弱光热效应。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具有可调的周期与形状,比如一维条带状阵列,二维正方形阵列41(如图2),或者二维圆盘形阵列42(如图3)等。本技术中石墨烯光吸收层和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功能层接触后,可产生具有声子激元增强光吸收的异质结构,从而使光电探测器具有很高的光俘获效率和光电转换产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硅衬底(1)、二氧化硅层(2)、石墨烯层(3)以及覆盖在石墨烯层(3)上的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与石墨烯层(3)形成声子激元增强的异质结构;石墨烯层边缘上方设置有电极(5),电极(5)延伸到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重叠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子激元增强的石墨烯中红外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硅衬底(1)、二氧化硅层(2)、石墨烯层(3)以及覆盖在石墨烯层(3)上的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4)与石墨烯层(3)形成声子激元增强的异质结构;石墨烯层边缘上方设置有电极(5),电极(5)延伸到三氧化钼微纳结构阵列与石墨烯层重叠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小志马玮良欧清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激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