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6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前电极由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透明导电膜的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以及纳米金属线的导电性,减少前电极对光线的遮挡,并能够提升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能,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前电极的透光性和导电性,达到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受光率。

A front electrode and a solar cell module of a solar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中,需要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多个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电连接以收集横向电流。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设置金属导线或者栅线,使相邻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通过该金属导线或者栅线实现电连接,从而达到收集横向电流的效果。例如: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前电极包括覆盖设置于薄膜电池11上的金属线网12、叠设于金属线网12的远离薄膜电池11一侧的第一高分子透明层13、夹设于金属线网12和薄膜电池11之间的第二高分子透明层14以及设置于薄膜电池11的背光面的后电极15。其中,第一高分子透明层13覆盖薄膜电池11的3/4面积,第二高分子透明层14覆盖薄膜电池11另外的1/4面积。从而使金属线网12未被第二高分子透明层14覆盖的部分与薄膜电池11接触,以驱使薄膜电池11内的电流流向后电极。另外,金属线网12未被第一高分子透明层13覆盖的部分用于与相邻薄膜电池上的金属线网接触,从而使相邻薄膜电池之间的横向电流流通。但是,在太阳能电池前电极中设置金属导线或者栅线,造成太阳能电池的透光面积和电流收集能力成反比。例如:金属导线或者栅线越粗,则电流收集能力越好,但是被金属导线或者栅线遮挡的透光面积也越大。因此,相关技术中,具有金属导线或者栅线的前电极存在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收集能力和透光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太阳能电池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具有金属导线或者栅线的前电极存在的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收集能力和/或透光率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所述前电极由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可选的,所述前电极包括由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的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边缘相搭接,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的区域延伸至所述太阳能电池外。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搭接的区域的宽度为1mm至5mm。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的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覆盖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的前电极和覆盖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背光面的后电极,所述前电极是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可选的,在所述前电极包括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一侧覆盖设置有第一辅助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的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一侧还覆盖设置有第二辅助材料层。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膜层通过喷涂、真空纳米镀膜以及3D纳米打印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设置于对应的辅助材料层上。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材料层和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之间设置有减反射膜。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膜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上设置有导电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中的导电线设置于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中的导电线设置于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还设置有透明胶粘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既能够减少金属线对光线的遮挡程度,又能够提升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能,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前电极的透光性和导电性,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受光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两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200包括太阳能电池21和覆盖于太阳能电池21的受光面上的前电极22以及覆盖于太阳能电池21的背光面上的后电极23。其中,太阳能电池21可以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当然,其还可以是太阳能电池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后电极23采用钢板制造而成,当然,后电极23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制造而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前电极22由透明导电膜221包裹纳米金属线222形成。与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线网12形成的前电极不同的是,前电极22由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的透明导电膜221和导电性能好的纳米金属线222构成,可以避免前电极中的金属线网过粗而遮挡太阳能电池,从而可以提升太阳能电池21的受光率。另外,透明导电膜221可以由石墨烯材料制造而成,当然其还可以是导电玻璃等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制造而成。另外,纳米金属线222可以是纳米金属银线,也可以是铜、铝等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的纳米金属线。可选的,如图2所示,前电极22包括由透明导电膜221包裹纳米金属线222形成的第一导电膜层223和第二导电膜层224,第二导电膜层224与第一导电膜层223的边缘相搭接,第一导电膜层223覆盖太阳能电池21的受光面,第二导电膜层224未被第一导电膜层223覆盖的区域延伸至太阳能电池21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上会设置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单体,每一个太阳能电池单体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膜层224实现互联,从而达到统一收集太阳能电池板上的全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横向电流的效果。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1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并排设置,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1的第二导电膜层315与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的后电极324电连接,从而使从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流向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1的横向电流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的第一导电膜层322、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的本体321、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32的后电极324、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1的第二导电膜层315、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1的第一导电膜层312、第一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由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n所述前电极包括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边缘相搭接,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的区域延伸至所述太阳能电池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由透明导电膜包裹纳米金属线形成;
所述前电极包括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边缘相搭接,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的区域延伸至所述太阳能电池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搭接的区域的宽度为1mm至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覆盖的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4.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覆盖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的前电极和覆盖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背光面的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极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闯曲铭浩易珊
申请(专利权)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