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582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背电极包括若干个子电极段,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相邻的两列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A线与B线的交点设为C点,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辅助部的设置,使得远离子电极段的点能够通过辅助部进行电流汇集,并可将汇集后的电流直接传输到背电极上,避免了由主栅部作为中介再传输到背电极上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所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之一。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中,硅太阳能电池是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这是由于硅材料在地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储量,同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有着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PERC电池(Passivatedemitterrearcontactsolarcells),即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太阳能电池。现有技术中,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包括背电极(银栅线)和局部背电场(铝栅线)。太阳能电池组件工作时,硅材料内产生的电流被铝栅线收集后汇聚到银背电极上,之后经由焊带流入下一个太阳能电池片。如图4所示,现有的技术中的背电极数量为电池片的主栅数量,背电极的形状为条状或分段的条状,铝背电场的形状为条状。现有的条状背电极,其银浆的耗量大,成本较高,采用分段的条状背电极时,由于焊带与铝无法形成良好的接触,在焊接后,远离银背电极处的电流收集比较困难,导致组件EL发黑,同时串阻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背电极包括若干个沿互联方向间隔设置的子电极段,同一列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A线与背电极相垂直,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主栅部电连接,相邻的两列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B线与背电极相平行,A线与B线的交点设为C点,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辅助部的设置,使得远离子电极段的点能够通过辅助部进行电流汇集,并可将汇集后的电流直接传输到背电极上,避免了由主栅部作为中介再传输到背电极上的问题。互联方向是指电池串中电池电连接的方向。优选地,若干列背电极互相平行。进一步优选地,背电极与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其中一个边相平行。优选地,若干列背电极的长度均相等。其中,辅助部的宽度从子电极段的端部向C点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主栅部的中心线与背电极的中心线互相平行。优选地,主栅部设置有与子电极段相交叠的覆盖区,覆盖区沿互联方向的高度为0.05~5mm。进一步优选地,覆盖区沿互联方向的高度为0.1~2mm。其中,主栅部为等宽的线性结构。其中,主栅部的宽度从子电极段的端部向A线的方向逐渐减小。主栅部远离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电流密度较小,主栅部靠近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电流密度较大,主栅部的宽度从从子电极段的端部向A线的方向逐渐减小,即主栅部的宽度与电流密度相匹配,解决了电流传输的问题,避免EL发黑的现象。其中,子电极段的宽度小于等于主栅部的宽度。其中,子电极段两端的两个主栅部之间设置有副栅部,副栅部位于子电极段的外侧。其中,子电极段的宽度大于主栅部的宽度,子电极段与互联方向垂直的边线的延长线与相邻的辅助部的外侧的边线的交点设为D点,子电极段的宽度小于相邻的两个D点之间的长度。其中,子电极段的宽度小于主栅部的最大宽度。优选地,主栅部的线宽为2mm~10mm。进一步优选地,主栅部的线宽为2.5mm~5mm。优选地,主栅部靠近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3mm~10mm,主栅部远离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0.05mm~5mm。进一步优选地,主栅部靠近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3mm~6mm,主栅部远离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0.1mm~3mm。优选地,栅线部的线宽为0.05mm~0.5mm。进一步优选地,栅线部的线宽为0.1mm~0.4mm。优选地,辅助部靠近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2mm~10mm,辅助部远离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0.05mm~1mm。进一步优选地,辅助部靠近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3mm~5mm,辅助部远离子电极段的一端的线宽为0.1mm~0.6mm。优选地,背电极的总面积为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总面积的0.1%~3%。进一步优选地,背电极的总面积为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总面积的0.2%~2%。其中,背电极为背银,主栅部、辅助部和栅线部均为背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背电极包括若干个沿互联方向间隔设置的子电极段,同一列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A线与背电极相垂直,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主栅部电连接,相邻的两列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B线与背电极相平行,A线与B线的交点设为C点,子电极段的端部与相邻的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辅助部的设置,使得远离子电极段的点能够通过辅助部进行电流汇集,并可将汇集后的电流直接传输到背电极上,避免了由主栅部作为中介再传输到背电极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栅线部;2-子电极段;3-主栅部;31-覆盖区;4-辅助部;5-副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4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图1为一个单位单元的示意图,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1,背电极包括若干个沿互联方向间隔设置的子电极段2,同一列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2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A线与背电极相垂直,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3,相邻的两个子电极段2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主栅部3电连接,相邻的两列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B线与背电极相平行,A线与B线的交点设为C点,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4。本实施例中,若干列背电极互相平行,且背电极与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其中一个边相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列背电极也可以发生偏移,也可以不与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相平行。本实施例中,若干列背电极的长度均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长度的背电极。本实施例中,辅助部4的宽度从子电极段2的端部向C点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主栅部3的中心线与背电极的中心线互相平行。本实施例中,主栅部3设置有与子电极段2相交叠的覆盖区31,覆盖区31沿互联方向的高度为1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覆盖区31沿互联方向的高度。例如,覆盖区31沿互联方向的高度可以为0.05mm、0.1mm、0.5mm、1.5mm、2mm、3mm、4mm或者5mm等。本实施例中,主栅部3为等宽的线性结构。子电极段2的宽度小于等于主栅部3的宽度,子电极段2两端的两个主栅部3之间设置有副栅部5,副栅部5位于子电极段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主栅部3的线宽为3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主栅部3的线宽。例如,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包括若干个沿互联方向间隔设置的子电极段(2),同一列所述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极段(2)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所述A线与所述背电极相垂直,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3),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极段(2)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所述主栅部(3)电连接,相邻的两列所述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所述B线与所述背电极相平行,所述A线与所述B线的交点设为C点,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包括若干列背电极以及栅线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包括若干个沿互联方向间隔设置的子电极段(2),同一列所述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极段(2)的对称中心线设为A线,所述A线与所述背电极相垂直,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A线之间设置有主栅部(3),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极段(2)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所述主栅部(3)电连接,相邻的两列所述背电极的对称中心线设为B线,所述B线与所述背电极相平行,所述A线与所述B线的交点设为C点,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C点之间设置有辅助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4)的宽度从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向所述C点的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部(3)的中心线与所述背电极的中心线互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部(3)设置有与所述子电极段(2)相交叠的覆盖区(31),所述覆盖区(31)沿互联方向的高度为0.05~5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部(3)为等宽的线性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部(3)的宽度从所述子电极段(2)的端部向所述A线的方向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片背面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万松博王栩生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